谈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
2016-11-27王宝成
王宝成
谈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
王宝成
编者: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这里集中编发两篇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索文章,以期引起各地关工委同志们对此问题的关注以及探索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黑龙江省依兰县共有在校学生42000名,其中“留守儿童”2100名,占全县儿童总数近9%。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监护管理无力
经过对全县“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调查, 从性格发展方面看,许多“留守儿童”具有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诸多问题。
从道德层面上看,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教育”,监护人是爷爷奶奶,他们多是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比较多,对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道德习惯的养成上关注少。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一部分留守儿童中存在说谎、偷窃、抽烟、喝酒、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迟到、旷课沉迷于打游戏、打架斗殴的也时有发生。
(二)学校、家庭之间缺乏沟通,义务教育环节存在纰漏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家庭缺少对孩子的管理,更谈不上辅导孩子学习。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松懈,厌学、逃学。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自制能力差、行为放任,加上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不到位,形成“留守儿童”的学校和家庭教育脱节的局面,“留守儿童”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和教唆对象。
(三)部分“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不良,个别存在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平时身边缺少父母的悉心照料,部分“留守儿童”还存在家庭贫困、饮食无规律、生活标准较低等问题,一天吃一餐或两餐的大有人在;穿着上连冷暖都顾不上,很多因此造成了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此外,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情感交流,现有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的责任和角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独,少数甚至出现自闭倾向。
二、解决好“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领导,为关爱“留守儿童”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职责。明确“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以教育系统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明确部门单位职责的同时,牢牢把握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责任环节,将工作责任细化量化,使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多种传媒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或调研机会,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使大家逐步认识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更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公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持久、广泛、有序宣传,激发各级干部、教师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二)把握重点,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聚焦“留守”群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建立完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办、教育部门关工委、团委、德育办、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团委负责常规工作,关工委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积极出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制环境。
二是全面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留守儿童”情况调查表,发放到各学校,认真做好情况摸底。数量上确保“一个不能少”,内容上确保正确全面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状况、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监护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监护现状;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的详细地址、与“留守儿童”的关系、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三是营造关爱环境,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较集中的乡镇,依托寄宿制学校,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全程管理,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开辟出一条“绿色关爱通道”,温暖缺少亲情的留守孩子们,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爱和帮助,使“留守儿童”有课余学习、游戏、活动的最佳场所,能有效地减少家长无力管教的后顾之忧,引导留守学生们成为“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小主人。
四是针对“留守儿童”个体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在全面、准确掌握“留守儿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留守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办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针对不同“留守儿童”思想品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实践中积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补偿教育途径和基本方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全县各中小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使这些孩子们的烦恼有地方倾诉,帮他们打开“心结”;开设“亲情电话”、“亲情谈心视频”,使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倾听真情,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针对那些内向、孤僻、不合群、易冲动、暴躁的“留守儿童”,各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让他们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感受师生们的关爱之情,使他们都能克服自身弱点,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是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新路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在活动中健康成长。由老师当“亲情爸爸”、“亲情妈妈”,在老师家中举办“亲情家庭”聚会,“留守儿童”与老师及老师的家人一起动手制作一顿丰盛的家宴,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幸福。还要开展“亲情集体”活动,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读书比赛、文艺演出、体操比赛、球赛、拔河比赛、游戏比赛、登山比赛、模拟军事训练、红色旅游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可爱、可亲,上学有味,不觉得孤单和寂寞;此外,教育部门关工委要开展“三远离一倡导”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演讲、知识讲座等形式,号召青少年远离毒品、远离邪教、远离赌博、绿色上网。
六是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和管理。在充分了解各中小学校的基本状况基础上,制定《关于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把“机构健全”、“管理规范”、“档案完善”、“绩效明显”作为考评重点。同时,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终考评内容,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评。
(作者系黑龙江省依兰县关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