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更大力度发挥网络问政的议程设置机制作用
——结合宿迁政府网络问政

2016-11-27黄江苏杨凯歌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问政议程网民

黄江苏 杨凯歌

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 223800

浅谈如何更大力度发挥网络问政的议程设置机制作用
——结合宿迁政府网络问政

黄江苏 杨凯歌

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 223800

本文受江苏省宿迁市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工作的启发,结合议程设置理论,简要论述了宿迁网络问政的背景、互联网背景下的议程设置特点以及网络问政影响议程设置的模式,同时在理论层面探索了如何更大力度发挥网络问政的议程设置机制作用。

网络问政;议程设置;机制作用

一、宿迁网络问政的背景

计算机的发明与问世,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逐步对公共生活产生影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出现,公众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环境与条件,使公众大规模参与政治生活成为可能,互联网也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网络问政便是政府治理的“互联网+”产物。

网络问政是指公众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借助BBS论坛等平台对本地经济社会问题的讨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实施的监督和建议,对社会不良行为的曝光等。网络问政体现了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主人翁精神。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宿迁市已形成了以市12345、鼎鼎有民论坛为主体的网络问政平台,并实现市12345、12315、12369等热线电话并网融合,为全市市民提供便捷有效的问政方式。仅12345平台日均问政数量就达1000余条。网友通过问政解决自身诉求的同时,也借助网络问政的平台,通过议程设置的机制,影响着政府治理和决策。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议程设置

1968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人们对某些议题的关注程度,主要来源于这些议题的报道程度。同理,政府对某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主要来源于这些公共事务的报道和关注程度。在以往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议程设置的主导者是政府自身,政府在制定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政策时,也会通过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但即便这样,公众对比政府,仍然处于弱势角色。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公众缺少参与政治的途径,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公众发声提供了条件,公众由过去的参与冷漠变为如今参与热情的空前高涨。互联网背景下的议程设置有些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设置议程的主体有改变。公众通过电脑、手机等先进传播工具与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议程设置的主体从官方转变为民间,从传统媒体转变为网民,从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其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环境下,政府控制的传统媒体主导舆论的能力下降,公众的参与使任何信息都可以成为议题,议题更加多元、丰富。第三,迅速曝露公众意见和真实信息。公众对于事件的讨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抽丝剥茧,逐步揭示真相,公共透明度更加提升。

三、网络问政影响议程设置的模式

在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政府作为“把关人”的效应已经弱化,公众与政府可以共享同一个信息源。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政府也更加重视政民的互动与交流,公众议程对政策设置形成影响,网络问政成为实现这种影响的渠道之一。

一是公众通过网络问政对议程进行设定。公众在问政平台上围绕某一类事件开展密集讨论、投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被讨论的事件随之进入政府视野,政府相关部门着手研究处理,提上议事日程。以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废旧物资加工行业改造为例,最初是由耿车镇邻近小区居民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密集反映空气异味问题,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为政府议程设置提供了关注点,继而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下决心对耿车废旧物资加工行业开展综合整治,“彻底禁、禁彻底”,还市民以健康无污染的空气。二是公众通过网络问政对议程进行补充。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进一步补充原有议程。宿迁市恒大绿洲小区居民在反映该小区地下停车位租赁费较高时,通过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小区物业管理等其他问题一并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该小区物业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得到了更全面的研究和根本解决。三是公众通过网络问政对议程进行修正。以苏宿工业园区为例,该工业园区商住区的开发建设一直是园区管委会推进的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商住区各项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已入住的小区居民通过网络问政反映了该地区生活购物不方便的问题,要求尽快配套建设大型超市、菜市场等诉求。为尽快完善居民需求,园区管委会加大招商力度,加速工作进程,提前完成了超市招商、菜场市场建设。

四、更大力度发挥网络问政的议程设置机制作用

(一)将网络问政工作摆到政府工作更重要位置。切实将网络问政“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对网络问政工作的政策支持。网络问政管理部门定期将问政平台上公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整理收集,提交政府或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决策。

(二)继续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在网络问政中,同样需要网络发言人,他们是新闻发言人的网络化,是政府与公众之间在互联网上的连接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网络发言人重在网络问政的答复,但主动公开和民意收集的功能仍然缺失。网络发言人要进一步下沉,主动收集议题,为议程设置提供信息源。

(三)进一步明确网络问政的界限。网络问政对政府决策议程的建构有利于整合利益需求,优化配置公共政策资源,提高政府决策能力。但是,由于现阶段,公民素养的缺失,法律的不完善,导致网民在网络问政中提出的各类诉求、问题无从处理。一是网民在问政过程中主观感情色彩浓重,带有随意性,议程设置容易走向伪议程。二是法律缺失、监管空白、部门职责不清导致问政事项无从受理,议程设置失败。三是公共事件与私人事件界限模糊。有网民将私人矛盾纠纷也发到问政平台上,要求政府给予关注、受理。因此,网络问政管理部门对问政事项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去伪存真,明确公私边界,完善论坛发言规定,引导公众理性参与。

(四)有序引导网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目前,很多网络问政平台的主要功能还是停留在网民个人利益的解决,起着网络虚拟空间“信访局”的作用,而很少能成为公共事务、公共利益讨论交流的平台。要进一步利用网络论坛的聚合作用,逐步改变当前网民的散点型分布结构,善于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使个人利益诉求转化为公众意见。

黄江苏,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

杨凯歌,浙江财经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现均为宿迁市苏宿工业园区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问政议程网民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古特雷斯联合国改革议程与中国的建设性角色*
问政“小事”解决民生难题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丹江口 《百姓问政》聚焦履职尽责
提升地市广电媒体影响力,从媒体问政开始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