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2016-11-27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政工党校民众

肖 勤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委党校 343800

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肖 勤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委党校 343800

对社会群体与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有效提升民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也能有效提高党的凝聚力与团结力。党校政工人员是党校对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人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与先行者,对于党校政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党校政工人员是党对外形象的直接代表,也是党校形象的代表。其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应具备与时俱进,随时学习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技术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应当加强对党校政工的培养。本文以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通过对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新时期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理论上的建议。

信息化;党校政工;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其教育特色也会体现一定时代的特点。可以说思想教育与时代发展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逐渐普及,使得民众的生活也受到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民众的生产方式、交流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民众的思维方式。以销售行业为例,传统的销售模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中间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信息化对民众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而在新时期应当加强民众思想教育工作。只有积极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新时期背景下有效团结民众,有效应对信息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因而党校应加强对政工的培养与教育,提高政工的工作能力,使其有能力完成新时期党政思想教育工作,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各项挑战。

一、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来源于三点:其一是时代要求;其二是党的要求;其三是形势要求。

(一)从时代要求角度分析

信息化时代深刻影响着民众生活,而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民众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网络交易平台的大量出现带来了销售方式的变革,同时也为民众自主创业与实现兼职创造了空间。加之移动客户端与网络APP逐渐发展,民众开展自主商业行为越来越便利。而随着民众自主商业行为增多,商业思想也在不断影响着民众思想。商业思想的核心是“效率”与“利益”,而民众思想建设应当多元化。目前,我国部分群体存在“拜金主义”严重的问题,在信息化影响下,这一问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而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民众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民众合理追求财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思想。

(二)从党的要求角度分析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世界思想潮流涌动的情况下,我国民众的思想也在发生巨变,我们应当把握机遇对民众加强思想教育,迎接挑战。党的十八大也强调了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党在逐渐完善自身建设,不断强调重视党章与党纪。自十八大之后,我党开展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对于保证我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而在我党进行深刻变革的今天,更需要加强党校政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政治工作者能够深入基层,团结群众,为提升党的自我建设构建完善的民众背景。

(三)从形势要求角度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强式崛起时期,随着我国开放程度逐渐加深,国外的思想也逐渐进入我国,这在丰富我国思想多元化同时,也使得一些“敌对思想”涌了进来。例如在各大网站上出现的对我国历史、传统价值观、生产方式进行抹黑的专门性帖子。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传递已经超越了国界限制。各种信息都能通过网络进入我国。而当民众接触到这些信息之后,其思想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其思想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成为抵抗不良信息的坚实屏障,从而促进我国长期、持续发展。

二、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分析

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理想”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其二是:价值观受到挑战。

(一)“理想”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

我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国的“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建立的。在这一理想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四个现代化”等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既是对我国发展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我国未来建设的要求。而在“理想”的指导下,我党也在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先后完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增长体”、“申办第二十九界奥运会”、“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应当坚定党的领导,加强党政思想建设。

信息化对“理想”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冲击。互联网与信息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这样也造成了群体认同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认同感的降低。同时随着西方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思想逐渐进入我国,“理想”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进一步冲击。我国“理想”思想重在于强调集体的作用,而在西方思想不断冲击下,我国民族价值观、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都被不同程度地削弱。而这同时也对党校政工人员的思想造成了一定冲击。受极端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影响,党政人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政工人员甚至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政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的质量明显下降。这不利于我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建设。

(二)价值观受到挑战

价值观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冲突与价值观融合两个方面:

1、从价值观冲突角度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下,西方价值观涌入我国,对我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由于文明土壤不同,我国与西方拥有不同的文明基因。我国传统价值观建立在大一统的基础上,因而形成了以“和合”、“中庸”、“统一”为核心的文明与价值观;而西方文明建立在分立的基础上,因而形成了“独立”、“自由”、“契约”的文明与价值观。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文明与我国的文明的交流日渐加深。西方所强调的“自由”、“平等”的思想通过诱发人类“自私基因”对我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对青年群体,这种冲击体现的更加明显。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加强我国民众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而目前,在我国党校政工群体中,也有部分同志受到了影响,价值观发生了异化,进而引发了政治思想不坚定,不积极工作等问题。更有甚者导致了贪污腐败的问题。因而,在思想冲击严重的情况下,更应加强我国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其思想,稳固其价值观。使其能高校完成对民众的思想教育工作。

2、从价值观融合角度分析

信息化时代下,价值观融合趋势逐渐现象。我国传统价值观具有包容力,能够对不同价值观进行包容。西方价值观也不例外,随着其与我国价值观接触的加深,其也将被我国价值观所包容。但价值观融合需要时间,在这一时期内,必然将产生冲突。这些冲突反应在民众方面就会体现为:民众无法树立核心价值观,存在大量低俗价值观。这些会影响政工对于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需要提高政工教育能力,使其能够对民众思想进行有效教育。

而这些冲突反应在党校政工思想教育方面具体体现为:政工思想出现摇摆、不坚定的情况。部分政工出现了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这些都将影响政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而影响政工对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建设多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大力发展网络思想教育;其三是:加强政工人员群众意识,坚持群众路线。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建设多元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下,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建立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笔者认为:信息化的优势在于:使信息传递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而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可以建立其“地域联动”的教育模式。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泛,因而各个地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不同。这点在基层的党校中体现的有尤为明显。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由于东北地区的季节性明显,因而东北地区的基层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应集中在6月至9月。而我国西北地区由于人员不足,工作负担重。因而,党校政工思想教育应当尽量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以免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利用信息化优势建立“地域联动”的教育模式,能够使不同地域的党校互相学习,互相提升。同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能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

而在建设“地域联动”的教育模式的同时,也要发展传统教育。形成传统教育模式与信息化教育模式并存的多元化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方法,或将不同方法配合使用。从而更好地完成党校政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充分利用网络,大力发展网络思想教育

信息化建立在网络普及的基础上。因而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笔者认为具体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对网络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第一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设网络平台是有效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不仅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提高宣传与推广的力度。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建立专门门户网站、或建立专门网络交流平台的方式。但网络平台建设需要投入资金与人力资源,同时也需要定期与不定期的维护。而这需要不同地区的党政建设人员做出不同选择,在有能力建立网络平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建立网络平台;在尚不具备建立网络平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他替代方式。

第二要加强线下与线上互动。网络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其互动的及时性,因而加强思想教育应注重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这不仅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由于有效的互动,也能提高政工以及民众对教育内容的认可。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设立网络意见箱,定期给予答复。或者正对重大民生问题采用网络问政的方式。早期,我国曾开展了“网络问政”,“微博问政”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但部分地区由于客观原因而没能长期坚持,而这也给党政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警示。即:应对线上与线下互动进行专门的维护。以便其互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

第三要加强移动端的建设。随着智能手机与无线网络发展,移动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因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对移动端的建设。使党校政工能够侧充分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为其对民众进行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强化政工人员的“群众意识”,坚持“群众路线”

我党应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加强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政工人员的“群众意识”。群众是政工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其思想灵感的来源。因而政工人员应当深入基层进行调查,了解民众的切实需要,明确民众的利益诉求,体会民众的困难。这样政工人员才能有效开展政治教育工作,不会使政教的内容假、大、空,而最终形式化。

同时要强调民众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理念、充分发挥群众在党政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定期走访,不定期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基层党校也可以利用节假日举办社区联系活动。而针对社区内困难的民众,政工人员也可以采用定期慰问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党政教育工作的建设。

四、总结

本文以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通过分析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目前我国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笔者从利用信息化优势、发展网络技术,强化民众意识三个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建设意见。而最后笔者需要说明的是:党校政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的变革而随时进行调整。因而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理论界也应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动而对这一问题做出及时的研究与分析。

[1]吕慧清.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3):74-74.

[2]赵瑞丹.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党校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面临的挑战[J].魅力中国,2014(22):378-378.

[3]张梅.探究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间,2015, 175(16):166-166.

[4]杨继武.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4(10):201-201.

猜你喜欢

政工党校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烟草企业政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基层政工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刊发郭沫若佚文《宣传要领》的《政工通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