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作为 正确引导 主动出击
2016-11-27贺咏莉
□ 贺咏莉
努力作为 正确引导 主动出击
□ 贺咏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因此,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应主动出击,快速反应,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以正视听,搞好引导。当然,每一次突发热点事件的具体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但在报道中总体上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快速反应,及时报道,把握主动
独家和时效是传播的两大法宝。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不透风的墙,任何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处于社会大众的关注之下。而社会心理和人们印象中,往往觉得报道早的,应该就是真实可信的。所以作为主流媒体,党报党刊面对突发热点事件,引导社会舆论走向,躲避与拖延都不是明智之举,一定要快速及时,抢占先机,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在信源确凿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予以报道,在难以预知的事态发展中掌握主动。
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治安案件等,举凡此类天灾人祸的突发事件,人们是特别关注的。在当今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大众媒介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可随时公开发表新闻信息,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场合自己采写、自己编辑,就可以传播和发布信息。但有些网络作者发布的新闻信息张冠李戴、颠倒黑白,不明真相的公众常常以讹传讹。加之政府方面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也做不到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此时,事理不明,疑窦丛生,而人在疑惑的时候,最容易听信谣言。
党报党刊在这种时刻,要主动出击。因为作为主流媒体,党媒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针对谣言进行权威解释,严肃发声,以正视听,这是正确引导舆论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题组织记者采访,或依托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及时策划、组织报道。
二、综合研判,选准角度,掌握分寸
对突发热点事件的报道,不能只是简单的情景重现,更不能是猎奇式的博人眼球,必须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以及报道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研判。在此基础上,一定要选准报道角度,对掌握的新闻信息进行甄别筛选,使报道产生的社会效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016年6月份,省内发生三起突发热点事件,“太长高速严重车祸”、“太原警察暴打市民”、“太原市区长治路塌方”。对这三事的报道,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有可商榷之处。比如“太长高速车祸事故”,假如我们的文字、摄影记者能赶到事故现场和医院现场,认真采访,搜集材料,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东西认真记录下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全都是客观真实的呈现;引用的观点、数字认真核对,就能写出很吸引人的报道,还可以针对事故的起因作分析,并在雨天安全行车等方面与读者互动。类似这些“组合拳”式的报道,时效性很强、关注度极高,专门做一期““特别关注”也是不错的选择。又如“警察打人”事件,党报党刊如果及时报道,澄清事实,就可以让大众了解真相,化解社会矛盾,收到良好的报道效果。这样,党报党刊就成为了谣言的消除平台,起到应对谣言、还原真相、引导舆论的良好作用。
作为党报,一定要克服怕惹是非的消极心理, 要认真研判,积极作为。当新闻事件发生时,党报党刊应当在第一时间派记者走进现场采访,记者要注意最细微的事实和细节,及时把掌握的信息告知公众,同时做好深度报道。唯如此,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做出有分量、有厚重感的报道;唯如此,报刊才会让人愿意看,才能生动出彩,才能真正担当起引领社会舆论的重任。
三、多种形式,配发评论,及时发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获取新闻的目的和渠道也日益丰富,读报刊的、上网的、手机微信传播的,是一种多元化的渠道。这样,党报党刊要引导受众了解真相、研究问题进而释疑解惑,就要认真研究各种传播渠道和各类受众需求,采用多种传播形式和多种传播手段予以报道。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突发热点事件不同阶段,根据报纸版面、栏目情况,运用各种不同的报道体裁。如果有最新动态变化,可以采取消息形式快捷报道;如果有感人的现场、生动的细节,可以采取新闻特写的形式及时报道,给人以具象的深刻印象;如果有典型人物、全景再现,可以采取通讯方形式予以报道。此外,还可撰写述评、评论员文章、短评、时评等等,说事明理,直接引导。
新闻评论被誉为报刊的旗帜和灵魂,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同样的新闻事实,未必会产生同样的观点认知。由于传播渠道不同,受众身份与认知方式不同,对同一新闻事件往往各持己见,以至借此进行情绪化表达,此时如果不及时加以观点性引导,就有可能导致社会不良情绪爆发。所以,主流媒体要敢于亮剑,善于发声,发挥新闻评论反映和引导舆论的作用,以新闻评论的方式旗帜鲜明地引领导向,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轴心。
四、现场采访,深入挖掘,连续报道
新闻报道的基础一是采访事实,二是研究因果,在掌握事件真实情况的同时,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这对发掘新闻事实、搞好深度分析,进而实现报道预期效果非常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弄清事实真相,理清根根蔓蔓,做到真实准确。清晰而又准确的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要保证主题的正确和新闻事实的准确,记者就必须到现场采访。记者亲临现场是采访的首要前提,更是报道突发热点事件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弄清事实真相、挖掘深度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好多资深记者都有深切体会,在报道突发热点事件时,现场采访不仅能够防止出现偏差,确保报道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而且往往能够挖掘到更多更生动的事例,掌握更多更有用的新闻线索,积累更多更有意义的新闻素材。
突发事件的走向通常不可预知,并且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被大众关注,所以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热点。此时,对事件进行连续的报道,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以及对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度挖掘,找出事件发生的缘由,形成反思层面的深度报道,也是非常必要的。党报党刊对工作性活动采用连续报道形式比较多,对突发热点事件采用连续报道比较少,这方面有待研究、加强。
五、部门协同,个体出击,团队支持
面对突发热点事件,做与不做、怎么做,每个环节都是对记者政治水平、业务水准和新闻功底的综合考验。特别是遇到重大新闻突发事件,记者背后如果有一个团队的支持,才能对事件进行最大程度报道的同时,做到周密、稳妥、独到、正确。
随着传媒竞争日益激烈,记者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团队。团队,除了要依靠卓越的主持者,每个成员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党报党刊在报道突发热点事件中,要发挥团队的优势,促进团队内部的协作,激励团队成员一起工作,让团队成员能力互补,发挥合力功效。
如有必要,可以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小分队,这样采访就会更细致、更全面,研究也会更深入、更科学,报道就会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小分队各个成员,共同报道一个重大突发事件,因所在部门不同、站位角度不同,更有利于集思广益,更能相互借鉴提高。许多时候,成员之间同台竞技,互相学习技艺,交流采写体会,一起分析信息的价值,切磋报道角度,挖掘新闻主题,不仅能够共同提高,更能激发新闻激情。
版面编辑要精心打磨稿件,起个好标题,加个好点评,安排个好位置。编辑是第一读者,对新闻事实和稿件有着最真切的感受,要注意修正题目、点评事实,对新闻报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因时而进,积极转型,媒体融合
媒体的生态环境和结构布局已经发生巨变,媒体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正在发生质变。摆在党报党刊面前的,唯有在报道中积极转型、改革创新才是发展的王道。特别是在报道突发热点事件中,更要适应新情况、融入新形态。
要最大限度运用党报党刊的融媒体平台。其间,不能只是简单地跟随网上有关热点事件信息,简单地回应网民这样那样的提问,而是要依托记者对热点事件的现场采访和深入分析,尽快形成网上报道,主动设置议论话题,并在合适的时机、节点推出报道,以引导社会舆论。把最重要的事实及时发布网上,并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这种报道思路和报道行为,不但不会给政府添麻烦,而且对澄清网络信息,消除网民疑惑,引领网络舆论大有裨益。
尤其是在报道重大突发热点事件的时候,快速的临场反应、准确的新闻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判断力,即在给定的时间限制下,选取最恰当的方式披露给读者。既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又要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牢牢掌握报道的主动权和宣传的话语权,在持续创新中抢占新闻舆论的制高点。
总之,党报党刊要想得到读者和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在“三贴近”方面多下功夫。当面对突发热点事件时,绝不能躲让回避,失位失声。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密切关注社会诉求,及时报道热点事件。这样,党报党刊才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并在媒体转型期巩固党报党刊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完成党交给的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山西日报总编室)
(责编:摄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