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志未随霜鬓老 晚霞辉映党旗红
——记“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黎城县老干部系统党总支

2016-11-27李剑力刘士卿

支部建设 2016年28期
关键词:党总支老干部党员

□ 李剑力 刘士卿

壮志未随霜鬓老 晚霞辉映党旗红
——记“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黎城县老干部系统党总支

□ 李剑力 刘士卿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为让老干部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今年7月15日,在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他们被中共山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前不久,我们走进这个光荣的集体,去感受他们奋进的气息,去分享他们创造的辉煌。

让老干部得到充分的关爱

2015年8月,居住在黎侯镇仵桥村的92岁老党员魏银柱生病住院。住院期间,让其子女心中纳闷的是,父亲的朋友圈向来不广,而前来看望的“朋友”却很多,还带来了不少的慰问品。对此,魏银柱很是自豪,说:“是‘娘家’人看我来了!” 魏老所说的“娘家”,就是黎城县老干部系统党总支。而看望他的那些“朋友”,就是党总支及其经贸系统老干部党支部的领导和党员。

2014年冬天,家住源庄的老干部王乃枝去世,出殡的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家属以为雪大路滑没人来了,没想到老干部系统党总支一班人踏雪30余公里赶来送她最后一程,使家属十分感动。

这两个故事,只是老干部系统党总支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为老干部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创造出了一种被省、市老干部局领导称为全国少有、全省罕见、全市唯一的独具特色的“黎城模式”。“黎城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全方位服务,全覆盖管理”。

所谓“全方位服务”,就是对全县的每个离退休干部一个不弃、一个不漏地进行管理,在组织学习、开展活动、走访服务、待遇落实等方面做到离休、退休一样,城镇、农村一样,行政、企事业一样。所谓“全方位服务”,就是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一”——把老干部的需要作为最高追求。“二”——建立两种档案:一是静态的基本情况档案。将离退休干部的原职务级别、工作单位、居住地域、联系电话等信息登记造册;二是动态的活动情况档案。即每位老干部参加涉老团体及活动情况。通过建立档案做到“四个一”:信息资料做到一个不漏,活动情况没有一个不明,身体状况没有一个不知,跟踪服务没有一个不到。对外地回黎居住的老干部,也一视同仁,一样服务。“三”——坚持“三个送到”: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干部,党总支和局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定时深入下去,一送学习资料,二送离(退)休费,三送慰问品。“四”——实行“四位一体”:按县直各系统和乡镇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将政治学习、文体活动、党支部工作、老年大学分校教学四位一体同步进行,为老干部就近活动、就近学习、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方便。“五”——做到“五个必”:一是高寿生日必贺(对老干部年满80、85、90岁者,送生日蛋糕、贺信和寿联),二是患病住院必看(总支和局领导带上慰问品前去探望),三是去世安葬必悼(举行悼念仪式,送去花圈、挽联,对家属进行抚慰),四是易地安置必访(对易地安置老干部定期走访),五是外地回黎必帮(对黎城籍回乡老干部在食、宿、行等方面提供服务)。

“全方位服务,全覆盖管理” 工作模式,不仅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老党员的心坎上,而且也让老党员们拥有 “娘家”的感觉。西仵乡老党员张省贤,所住房子因年久失修,漏水严重,造成生活极为不便。总支副书记、局长杨红芳,总支书记、副局长刘士卿得知后,立即前往看望了解情况,并安排专人帮助张省贤维修了屋顶。看到家里不再“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老张逢人便夸:“总支的关爱真贴心!”

点亮老干部的理想“明灯”

谁能想到,老党员刘乃旺生病卧床6年多来,党内的生活一个月也没落下。“不抛弃、不放弃”,在刘乃旺身上得到最大体现。6年来,定期将党内学习材料送老乃旺家,是党总支雷打不动的任务。不仅如此,党课还搬到了他的病床前,党总支和其所在支部轮流上门送学,或介绍近期党员活动情况,或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最新指示精神。

“都是些快要到马克思面前报到的老党员了,‘三会一课’还要不要坚持?能不能坚持?”面对这样的问题,党总支用实际行动回答:从每月的理论学习例会到每季度的思想交流会,再到每年两次的组织生活会,所有的“规定动作”有板有眼,“自选动作”亦是有声有色:“缅怀之旅”,到黄崖洞保卫战遗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地参观,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触动了老党员曾经“几近休眠”的思想深处;组织“发展之旅”,到全县重点项目工地视察,一个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唤起了老干部“一度熄火”的政治热情。

两套动作,无论难度系数高低,最终结果都是“收获颇丰”:学经验、谈体会、写心得、做笔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高潮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近年来,党总支在提升党员素质上,针对老同志的特点和实际,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心得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制订了党支部学习计划,确定每月15日集中学习一次,每月自学不少于10小时。特别是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党总支及所属的9个县直老干部党支部和9个乡镇老干部党支部分别组织全体老党员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市、县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为老党员发放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学习教育资料。先后组织老党员按照“四讲四有”要求进行专题研讨,使广大老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面貌更加振奋。

“文化养老”使 老干部幸福添彩

原县政协副主席王新河, 一生爱好书法, 经常挥毫泼墨, 不少作品多次入选县、市、省及全国书展并获奖。2013年党总支联合县文联和老年书画研究会为他举办了《王新河书法》首发式, 在市、县书法界引起不小轰动。王新河说:“党总支为我举办书展,给了我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也是送给我们老年人的最好礼物。”

已故老干部郭贵贤,一生勤学苦练、潜心笔耕,创作了许多健康向上、脍炙人口的书画作品,弘扬了真、善、美,多幅作品获奖。退休后仍热衷于书画事业,不仅勤于创作,而且热心书画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培养了一大批青少年和中老年书画爱好者,被评为市“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郭贵贤病重期间曾对前去看望他的总支成员和局领导说:最大的愿望是出本《郭贵贤书画集》。郭贵贤去世后,党总支和老干部局将其作品整理并编印成书,完成了他的遗愿。

在县委的重视支持下,按照“学有阵地、乐有载体、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要求,老干部局和党总支多方争取资金50多万元,对坐落在县城最繁华的街心广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加层扩建和内外修缮,总面积达1100多平米,被评为全省首批“先进老干部活动中心”。中心实行无假日、全天候开放,日活动人数达200多人次,设健身、阅览、书画、乒乓球、棋牌等10个项目。同时,还根据老干部的特长和优势,创办了老年大学,成立了老干部“夕阳红”艺术团,涵盖书画、舞蹈、合唱、摄影、戏曲、门球赛、太极拳等多个类别,并以老干部为主体,以老年大学文体班学员为骨干,以“丰富老干部精神生活,展示老干部时代风貌”为宗旨,每年都在县城文化广场举办纪念“七一”大型演唱会,组织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参加全县歌咏大赛,加盟全县春节电视晚会,参加元宵宣传活动和“全民健身日”、全县“健身精品节目大展示”等重大活动。老干部精心编排的文体节目,不仅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且带动了全县群众性文体活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开展。

黎城县不仅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 而且还是抗战时期共产党、八路军创建的太行根据地的腹心地区和最完整县份,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境内留下了名震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北方高干会议”旧址、新中国“金融摇篮”——“冀南银行”旧址等众多著名的革命遗迹。这些悠久而灿烂的“古色”、“红色”文化,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文明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丰富资源。为抢救这一大批濒临失传的历史文化资料,党总支发挥老干部们独具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积极参与历史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编撰、传播工作。退休干部赵满芳、赵江明参与编撰了《中国黎城千年古县》;李仙宝、崔守信参与编撰了《上党落子音乐》;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老促会会长任有河对老区建设促进会诞生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主编了《白马奋驰》一书;退休干部、原市公安局处长郭跃斌创作了《岁月如歌》、《古堡劲歌》、《忠诚》“三部曲”;退休干部崔守信主编了《上党落子黎城史话》和《古老神奇的白岩寺》。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王联芳、副会长王新河和董清贤多方搜集资料,对黎城县亘古以来的书画作品进行了挖掘整理,主编了《书画古黎香》。特别是原县国土局局长、省作协会员、老区红色本土历史专家赵晚芹,退休后历尽艰辛,风餐露宿搜集资料,创作了《黎城八年抗战史话》、《黄崖洞保卫战》、《离卦道事件》、《黎城独立团》、《冀南银行在黎城》等9部书籍,用文学手段还原了抗战时期发生在黎城的几个重大事件,填补了党史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史资料。

余热生辉让老干部绽放光彩

路效良,历任乡镇党委书记、县科委主任,2004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没有颐养天年,闲不住的他不是进村入户就是自费外出考察。他根据上、下桂花村的土壤情况,引进了6个高产优质西瓜品种和5个葡萄新品种,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努力下,全县西瓜、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近2万亩,不仅使农民鼓起了“钱袋子”,而且武装了百姓“脑壳子”。

201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黎侯镇赵家山新建省重点项目——黎侯古城,但迁移150余座坟墓阻力较大。20多名离退休干部主动带头,并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带头,保证了黎侯古城的建设进度。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的余热,成了黎城人眼中的“宝贵的财富”。不是党风廉政监督员,就是行风评议代表,不是关心下一代宣讲团成员,就是民事纠纷调解员,在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一再邀请下,9个县直老干部党支部和9个乡镇老干部党支部一半以上的老党员重新出山,纷纷开始了个人的“第二个青春”。他们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职务虽然没有了,但还是一名党员。为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他们不是“有力的出力”,就是“有钱的出钱”。近年来,全县有800余名老干部参与了“五个功臣”创建活动。其中,参加搜集、提供信息的近百人;对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受教育者达8万余人次;参与党风廉政监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干部考核、行风评议、工作督察、党务工作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检查的计800余人次;创办协办企业的15人;编写书籍的15人;撰写村志、村史的30余人。还有一大批离退休干部参与了种植、养殖、加工业和其它有益的社会活动。涌现出老年教育的优秀组织者李向民、史俊廷,著书立说留青史的本土作家赵晚芹,农民喜爱的“科技专家”路效良,笔耕不辍、身兼数职的王乃芹,“信息功臣”范阿桐,耄耋之年为国学的王宝庸,昔日“药材王”、今朝忙调产的樊土成,身残志不残的王乃元,退休不离岗、为群众解除病痛的原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崇厚、肖传维、卢玉虎等一大批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的先进典型。

壮志未随霜鬓老,晚霞辉映党旗红。如果说党总支是一座堡垒,那么离退休的老党员们就是一面旗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现了什么是“三平精神”,那就是:平静中的满腔热情、平凡中的执着追求、平常中的极强责任感。

(责编:郭宁虎)

猜你喜欢

党总支老干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党员之家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六枝特区离退局“志愿服务在行动”
新形势下农垦老干部工作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