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解读

2016-11-27辽信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体制意见机制

◎文/辽信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解读

◎文/辽信

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的出台,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于2016年3月21日发布实行。《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明确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意见》的颁布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读:人才事业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和集聚了宏大人才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对人才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央《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制定《意见》,列入中央改革办重点督办项目。

制定《意见》,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才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经过几代人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稀缺,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意见》,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尽情展示聪明才智,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

2014年,根据中央部署,中央组织部等10个部门成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组织有关方面反复研究论证。文件稿形成后,先后提请中组部部务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进行了审议。

《意见》的制定出台是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它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人才强国建设,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如表1所示,观察组56例患者中,25例治疗后基本痊愈,占比44.64%,16例治疗后显著有效,占比28.57%,8例治疗后有效;占比14.29%,总有效率达到87.50%;对照组的56例患者中,18例治疗后基本痊愈,占比32.14%,12例治疗后显著有效,占比21.43%,10例治疗后有效,占比17.86%,总有效率达到71.43%。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答: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市场导向,体现分类施策,扩大人才开放。

三、主要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政策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

解读: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事业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要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尽情展示聪明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

问:如何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答:一、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根据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要求,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

二、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

三、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

四、加强人才管理法制建设。研究制定促进人才开发及人力资源市场、人才评价、人才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问:怎样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答:一、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

二、改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更大力度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万人计划”),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方式。

三、完善符合人才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改革完善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度,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提高科研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科学化水平。探索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后期资助和事后奖励制。

四、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拓宽培养渠道。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研究制定在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长期激励措施。

五、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

六、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

问:如何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答:一、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二、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

三、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评审科学化水平。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参加职称评审渠道。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

问:怎样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

答:一、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二、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

三、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

问:如何建立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

答:一、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将人才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建设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等人才支持措施。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国防事业。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解读:《意见》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改革举措,就是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本栏编辑/程晓松

猜你喜欢

体制意见机制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评“小创”,送好礼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