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2016-11-27

北京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密集型知识产权体系

文 王 英

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文 王 英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发达国家创新成果在全球各地转化为国家财富的基本载体。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

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更加紧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等提出要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2014 年11月5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相关工作,提出要促进专利、版权、商标、植物新品种等的创造和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12 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由此,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国内研究滞后

知识产权是自然人或法人对自然人通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符合法定条件的智力成果,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由专利密集型产业、商标密集型产业、版权密集型产业、地理标记密集型产业和外观设计密集型产业组成。

据相关数据显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支柱。2010年,美国91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供了4000万个就业岗位,占就业总量的25%以上,为GDP贡献了5.06万亿美元,占总量34.8%,提供775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占商品总出口的60.7%。2008至2010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造了欧盟GDP的39%、就业机会的35%、出口额的90%。

知识产权除直接创造的产业收入外,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所创造的无形资产价值也越来越重视。2013年,美国公布了新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统计方式,将知识产权纳入GDP统计体系,在全球率先实行SNA2008国民经济统计核算新标准体系,欧盟于2014年、日本将于2016年采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研究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在“2014—2015中国经济年会”上指出: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只有27%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发达国家创新成果在全球各地转化为国家财富的基本载体。北京是全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显著、引领及示范作用突出,建议在北京市先行先试,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建立统计体系,将知识产权纳入GDP核算,推动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由“一枝花”向“顶梁柱”转变,促进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多样化发展

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研究,提高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实施效率。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围绕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研究,掌握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规律。立足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目标,优化产业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财税政策的衔接配套,形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合力。深入研究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评价指标,开展核心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知识产权评议,开展知识产权助推重点产业创新试点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领域发明专利优先审查,提高专利质量。

北京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总部经济”特色十分明显,如中石化、中石油等,还有许多中小微企业、初创型企业,从业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研发投入强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很高。探索对不同类型知识产权密集性企业的扶持方向,扩大龙头企业影响力,同时利用多种方式培育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推动北京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从物理集聚走向相互融合、齐头并进。

其次,需建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将知识产权纳入GDP核算。针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特点,研究制定统计方法,细化统计指标,建立统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体系在各统计及经济部门应用,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各产业最新发展状况。促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多样化发展,通过行业融合实现创新驱动。

深入研究并建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评价指标,全面开展政府产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的知识产权评议,实施知识产权导航重点产业工程,建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领域发明专利优先审查快速通道,提高专利质量。

推动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由SNA1993向SNA2008转变,以知识产权代替无形资产,列入固定资产。加强对新体系的研究,制定操作细则,在全国率先按照新体系进行GDP核算,优化国内生产总值质量和构成,引领各级政府和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科技创新。

再次,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优化区域良好发展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领域中采取行政执法职能整合、诚信档案建立、纠纷诉前调解、海外维权援助、司法多元保护等先行先试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借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地域优势和专业特长,探索尝试知识产权更有效的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促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北京的集聚和发展,逐步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司法保障、舆论监督、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多元立体保护机制,优化北京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局长

责任编辑 郭隆

猜你喜欢

密集型知识产权体系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印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