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

2016-11-27胡兆喜

中国火炬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床山子稻草

胡兆喜

温暖

胡兆喜

30年前的一个寒冬午后,彤云密布,北风凛冽。我和同村的山子、二柱,背着书和一些锅巴、馒头等干粮,艰难地迎着寒风向十里开外的学校蹒跚而行。

那一年,我们3个都在镇上的中学读初三,因为家离学校远,途中还要翻越两三道河川,更是马上要进行第一轮预选考试,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所以班主任黄老师就叫我们3个和另外两个路远的同学住校。说是住校,其实就是住在教室里。虽然这是个星期天,但我们必须提前赶到校,这样周一早晨才不会迟到。

一路上顶着寒冷的北风,艰难地爬坡跨河,抵达学校已是灯火初上时。本来吃过晚饭是要学习的,可是二柱哼哼唧唧地说脚疼,想睡觉,山子也附和说太冷了,睡吧。确实,在寒风中跋涉了几个小时,内衣都汗湿透了,现在感觉外冷內凉,又累又乏。可是睡下不久,因为脚疼,二柱不停地呻吟起来,进而又呜呜地大声哭了起来。空荡荡的教室到处飕飕地冒着冷风,我们睡的床(几张课桌拼凑的)又冷又硬,加上二柱这么一哭,简直让人感到钻心的寒。虽然我年长他们两岁,但面对此情此景,我也无能为力。正在这时,教室外面有人啪啪地打门,大声问:“胡兆喜,你们睡觉了吗?”原来是我们的班主任黄老师来了。

黄老师问我们怎么这么早就睡觉了?我把二柱的情况说了一下。黄老师告诉我们说,寒潮来袭,气温下降,他特地找些硬纸板来,把门窗缝隙挡上,防寒保暖。黄老师仔细地察看二柱疼痛的脚,又摸捏一番我们的被褥,关切地说:垫的盖的都太单薄,根本暖不热身子。黄老师看了看手表,对我说:还早,你把衣服穿好,我们去想办法。

黄老师又从宿舍叫上他的爱人,打着手电筒带着我们向附近的一个村庄走去。原来,黄老师想去村里找农家借些稻草,让我们铺垫在课桌上,这样睡觉就暖和了。可能是因为黄老师不是当地人,村民不认识他,又黑灯瞎火的,连问了几家,也没借到稻草。最后巧了,到了一个学生家。情况一说,学生家长很爽快地找来拔草的工具,点上马灯,领我们到打谷场上,从草垛上拔起草来。

当我们要把捆好的干爽稻草背回学校时,学生家长却说,先把稻草背到他家,缝制成一个大草褥子,这样既整洁又保暖。于是,我们就把稻草背到这个学生家里,他的母亲很麻利地用蛇皮袋子缝制了一个又大又暖和的稻草褥子。

回到教室,当我们把温暖厚实的稻草褥子铺到“床”上时,黄老师又对他的爱人说,你回家把那床最大的毛毯拿来,铺到草褥子上,让他们盖三床被子,这样,底下暖和,上面厚实,就不冷了。很快,一张又宽大又温暖的“床”铺好了。正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要享受这床的温暖时,黄老师却说:不急不急,我看杨二柱的脚趾都冻红肿了,你们赶紧到我家去烧生姜水泡脚。

我们三个只好“乖乖地”跟着黄老师夫妇,来到黄老师的宿舍。黄老师的爱人捅开煤炉,烧了一大锅热腾腾的生姜水,让我们三个美美地泡了一次热水脚。黄老师问二柱:现在脚还疼吗?二柱大声吸着鼻子说:不疼了。黄老师又问:你们还冷吗?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不冷了,浑身都热乎乎的了。“记住,明晚还来泡脚。”黄老师看看手表,“哟,一折腾,快到半夜12点了。难怪今天这样冷呢,原来今天是‘大寒’节气呀。”边说,黄老师边从墙上的日历本上撕下一页日历。

回到教室,睡在宽大暖和的“新床”上,山子和二柱很快进入了梦乡,我却一时难以入睡,取出钢笔和笔记本,趴在“书包枕头”上写日记——

1985年1月20日 星 期日 大寒 阴 今天虽是“大寒”节气,但是晚上睡在教室里的我们却感到无比的温暖,因为班主任黄老师夫妇为我们烧了一大锅生姜水,让我们泡热了双脚,又为我们铺设了一张温暖厚实的大床……

就这样,“生姜水”泡脚,一直持续到放寒假,而那张温暖厚实的大床,更是一路温暖我们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时。

后来,初中毕业的我们离开了母校,随后不久,听说黄老师也远调他乡工作,从此师生没有了联系。再后来,我也走上了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在每一年的“大寒”来临之际,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1985年那个温暖的“大寒”之夜,想起那热气腾腾的“生姜水”,想起那张温暖厚实的“大床”,想起给予我们无微不至关怀的可敬可爱的黄老师夫妇,他们用那份简单素朴的师爱,让我们在成长的岁月里拥有一季溢满温情的暖暖的冬天,收获一份地久天长的暖暖的记忆。想起,不单单是为了那份感动和感恩,更是为了提醒自己,要把这份温暖心灵的种子,播洒给我的每一位学生,让这温暖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间发芽、开花……

猜你喜欢

大床山子稻草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让荷叶魅力四射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赶 集
不能叫你的名字
山子
两根稻草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
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