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有为法,如幻如泡影

2016-11-27□西

中国诗歌 2016年4期
关键词:结合点肉体源头

□西 娃

一切有为法,如幻如泡影

□西 娃

写诗的过程,有时是丰满自己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是发现自己缺陷的过程:灵感一闪时,你发现自己并不是“灵感的捕猎高手”;你希望某个闪念能沉淀下来,却发现它仅仅是个闪念;你希望你能把某个闪念变成文字,而说出的文字却如一件过时且肥大或窄小的衣服,都不合适这个闪念……于是,你发现自己被打败。

写诗的过程,你会发现自己是和“灵物或虚无的物质”相守的过程,如果在某一刻,你能极大限度地调动自己身上灵性世界,与它们相容,相碰,相知,如果你能很好地守住它们,好诗歌就产生,反之,你被创造再次游戏。

写诗的过程,你发现自己对你所处的外界是不存在的,是消失的,也许你的肉体在那里,但魂灵在你的创造中。创造把自己带离得很远,这像一个神游的过程和做梦的过程。这是创造诗歌的过程,也是创造自己的过程。

我一直热爱自己的肉体,对“肉体是个臭皮囊”充满反感。我努力保持她的洁净,并把她当成我的寺院。灵魂居住在里面,诗歌既是她的贡品,也是灵魂在升腾变化时的产物。里面装着什么,都从我们的气质中显现出来。我祈望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之一:某一天人们看着我,能真诚地说:“你本身就像一首好诗。”

诗歌在一切地方。它们像一个个没找到肉体的“散灵”,漂浮在一切中。诗人的存在,就是在某一刻,用文字把这些“散灵”套实。最终她们是否成功,这取决于诗人的境界与个人魅力。能否直接抵达别人的心灵和魂灵,这是验证她们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所有的心是一颗心”与“一颗心是所有的心”是一个问题,修行的大德们能轻易找到她们的结合点,诗人某些时候能触碰到这个结合点。

个人能量越强大时,“心力”越强大,每个念头都是一份力,强弱而已。一首诗歌是心力的呈现,里面是哪一种心,她在文字之中,也在文字的背后。

某些时刻,突然从创造中回来,面对这个熟悉的世界,一下感到陌生,感觉自己像一个孤儿,我把这种状态誉为“与源头的脱离”。我们所有的焦虑,悲伤,失望,茫然……本质上就是与源头的脱离。诗人以诗歌创造消解这些失落。

我们身体里有无数个“我”,这不是分裂,是个我的丰富。在诗歌创造中,无数个“我”在撕扯,无数个“我”在相遇,在合一。最好的诗歌让无数个“我”在某一刻达到统一。

“惟有创造”,生命呈现她的价值。这时,你会发现自己是闪亮的,踏实和安宁的,像在试图与自身的源头接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候多于成功的时候,不要紧,这会让我们的身体更沉寂,思维更活跃,灵魂的光亮度更明细。虽然,更多的时候,因为失败,沮丧把我们打回现实。但这个过程,正把我们磨亮。

说严酷一点,每种方法或技艺,只适合一首诗,如果我们执着于这种方法和技艺,我们便在复制性写作,我们的惰性在这时肯定占了上风。诗人的蜕变,便是与这种惰性抗争,而我们的抗争往往处于下风,创造者在这时不再是创造者。

猜你喜欢

结合点肉体源头
写作要找到“结合点”
澜沧江源头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我的诗
珍妮·萨维尔
生 活
向源头学诗艺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关口前移 源头治理 典型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