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包脚菇栽培技术

2016-11-26

农村百事通 2016年15期
关键词:出菇小包菌种

冬小包脚菇又名低温草菇、谷桩菌、鸡丝菌,是草菇属中目前发现的唯一低温型品种,适合在11月至翌年4月种植。冬小包脚菇菇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利用其生长习性,在种植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豌豆等时套种冬小包脚菇既可肥田又可增加经济效益,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一、菌种

采集野生冬小包脚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利用纯培养进行转接扩大,获得可供栽培的冬小包脚菇菌种。

生产种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粉70%、米糠18%、麸皮10%、过磷酸钙1%、蔗糖1%。

按照配方准备好原料,加水拌匀,料水比为1:1.2。装瓶或装袋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取出冷却。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接入冬小包脚菇菌种,置于20℃条件下培养40天左右,待菌种长满瓶(袋)。

二、栽培技术

1.选地:套种冬小包脚菇,必须选择水稻后茬为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豌豆等的农田。选择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沙壤土种植。

2.套种时间:与小麦、油菜等小季作物同时播种。

3.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冬小包脚菇的最佳原料是谷桩。收割水稻后,在犁耙稻田时收集谷桩。将谷桩铡成5厘米长的小段,撒上10%的草木灰、3%的生石灰,加水拌匀,水料比为1:1.2。将拌匀的原料装入塑料袋中,扎口放置,使其充分发酵3天,将塑料袋倒置再发酵3天,其间注意要使原料充分吸水、湿润。

4.整地:根据农田地势,一般做成宽1米的长畦,排水沟要低于播种面6~10N米。将栽培土壤耙细。

5.铺料:将处理好的谷桩栽培原料铺在畦面上,每平方米用料5公斤左右。

6.播种:在小季作物播种时,点播在播种穴之间或与小季作物种子一起播种。播种前,操作人员要先用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手,然后将菌种分成2~5平方厘米的菌块,在培养基上每隔5厘米播种一个菌块。油菜、小麦、蚕豆等小季作物按常规方式播种、施肥。播种后,在畦面上覆10厘米厚细土。土壤湿度要掌握好,不可过湿或过干,以手抓土壤,用力捏紧,放松后土壤成团,手轻轻压可碎散开为宜。

7.田间管理:管理重点是土壤保湿,干旱时要及时浇水。检查菌丝生长情况:用带尖农具刨开一个种植穴,观察菌丝是否正常萌发,一般如果萌发不好,多是由于土壤过干或过湿造成的。除草方法:田间除草不宜用锄头薅锄,只能用镰刀割草,否则易损伤菌丝体。出菇时间:套种30天后,便有冬小包脚菇子实体出菇,出菇时间从种植当年的11月至翌年4月。每平方米鲜菇产量为50~800克。

三、采收与加工

1.采收:采收冬小包脚菇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小心采收才能获得优质产品。在冬小包脚菇七成熟,即已经开伞,但未开平时采收最佳。此时菌褶为白色,如过晚采收菌褶会变褐色。采收方法:用竹片或刀具从土壤中连着菌托撬开,用手将整个菌体拿起,将菌托去除,放入篮子,不要弄脏,不得挤压。

2.加工:新鲜、成熟的冬小包脚菇菌褶很快就会变褐色,要及时加工,可以盐渍、晒干或烘干。盐渍:将子实体倒入沸腾的水中,轻轻搅动,待菌体变软后用漏勺捞出,放入冷水盆中。冷却后用漏勺捞出,在盐渍容器中撒一层食用盐,放一层菌体,直至容器基本装满,最后再撒一层盐收口,用盐量为35%左右。此法冬小包脚菇保质期可达两年,食用时脱盐。

晒干:将新鲜子实体平放在竹编器物上,置于太阳下暴晒,直至菌体干缩、变硬。烘干:菌体极易吸收空气中的烟雾和异味,故不能用煤、炭直接烘烤。要用烟道式烘房烘制,可将烘房预热至40℃,待空气湿度下降时,再将烤筛放进去。烘房应安装鼓风机,热风从上往下,及时通风排湿。烘干后将干品与烤筛一并取出,经20分钟回软后再包装。干品含水量以12%~13%为宜,含水量过低菌体易被挤压破碎,过高则易受虫蛀和发生霉变。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代丽华编:550002)

猜你喜欢

出菇小包菌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小包生活
花花小包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袋料栽培香菇改用胶囊菌种效果好
精致出行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
小包服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