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意图从慢病管理突围移动医疗
2016-11-26文亿
文亿
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个体化医疗,这或许称不上是当前中国移动医疗的精准画像,但在慢病管理领域,场景似乎已无限接近。
10月19日,阿里健康公布“智能关爱计划”。在2015年业绩亏损1.9亿元之后,这家公司如今选择通过搭建平台,拉拢医疗设备巨头和移动医疗领域创业的软硬件厂商,将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智能体温计等设备,关联至自身的数据平台,对接后台由真实医生提供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海尔医疗、三诺生物、鱼跃医疗、U糖等20家设备和服务厂商,均在此次合作名单之中。
这是近期互联网巨头在此领域的第二次大动作。9月底,腾讯升级了旗下的智能血糖设备糖大夫,并与用于医患沟通的App腾爱医生对接。在挂号类App连遇政策红线后,资本逐渐从颠覆传统医疗行业的业务,撤退到白色围墙之外寻求新的生意,而慢病管理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慢性病涉及患者整个生活,虽不致命,但频繁地看病开药是件麻烦事,漫长排队后几分钟的问诊时间,也很难使患者从医生端得到足够的指导。移动医疗的机会正在这里。
目前,阿里健康和腾讯都可为慢病患者提供这样的医疗方案。设想可穿戴设备正在时刻上传你的身体数据,心率、体温、血压,一切正常;造型小巧的采血器在你几乎感知不到任何疼痛的状态下,将指尖血数据上传至手机中的分析软件,屏幕上红色的曲线显示你的血糖已连续多天超出正常值;在App的另一个页面,糖尿病专科医生已按照评分高低排列,支付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费用后,“嘀”的一声,你选择的医生出现在视频通话的另一端,他已从云端下载好近一个月你的各项指标报告,开始进行医药指导。
对智能医疗设备创业公司而言,互联网巨头入局慢病管理或许是个好消息。这类公司在2014年曾呈现井喷之势,但从今年开始,投资人已慢慢失去耐心,下半年还没有该领域的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的新消息。
熊猫资本投资经理王凝洁认为,市面上已有的慢病管理设备大多功能相似,集中在血压、血糖、心率、体温测试上。公司收入来源于硬件销售和患者流量变现,例如获得药企的广告投入或健康保险的渠道佣金等。在市场份额分散的状态下,为了抢占市场,部分产品价格很低甚至免费,大部分公司的盈利状况也不乐观。在此情况下,自带大规模用户基数的互联网巨头,能够给设备商一个导流平台。
阿里健康健康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蒋峥和腾讯移动事业群副总裁陈广域,在各自的发布会中,提及了一些相似的说法:“借助平台的用户触达能力、大数据能力”,“整合行业资源、打通各个环节”。两家公司的打算显而易见:硬件仅是连接医患的桥梁,在设备上的投入看中的也并非是产品本身,而是其与平台的后端服务打通后带来的机会——以设备为媒介,打造从获取患者数据、指导就医,到买药支付、医疗保险等从线上到线下的商业模式闭环。
蒋峥介绍,阿里健康不介意平台上出现功能类似的同类疾病管理设备和软件,也不会介入他们的流量分配。这些设备将积聚大量的患者,或许短期内,用户量无法套现,但长此以往却可能成为阿里健康与传统医疗机构合作的资本。
不过,尽管慢病管理未来机会众多,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在这一领域能够实现盈利的公司几乎没有。蒋峥称目前阿里健康“不谈盈利,只看布局是否有价值”,但其能否塑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政策变动、市场需求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