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阅读引导及推广
2016-11-26徐梦琪
徐梦琪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
浅析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阅读引导及推广
徐梦琪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突破了时间、空间、媒介的限制,“互联网+”引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信息大爆炸时代如何进行科学的阅读引导,提高阅读的“质”,纸质媒介日趋没落的今日如何进行阅读推广,提高阅读的“量”,这是高校图书馆在转型期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高校图书馆;互联网时代;阅读引导;阅读推广
一、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变革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引导和推广活动面向的目标人群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及达到研究层次的专业学术群体,较之普通大众,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更高,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首先要了解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变革。
(一)阅读行为和习惯的变革
随着生活节奏日趋迅速,数字移动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调查显示,2012-2015,我国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3.26本,逐年增长。①据某电子阅读平台对读者年龄段的调查数据显示,90后以53%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用户群体。②高校图书馆的受众为在校师生,90后作为当下高校大学生占比最大的群体,其阅读行为模式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在进行阅读引导和阅读推广方面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知识获取和传播的变革
社交式的分享传播,信息传播成本低,分享速度快。流媒体与超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输入输出及时,处理成本低,提高了信息传播时效,如MOOC;全终端的阅读体验,界面简单人性化,如超星学习通;大数据的回溯分析,辅助用户对海量文献信息进行筛选,完善了数据库的用户体验。运用新技术提高高校图书馆与师生间的用户黏度,必然会激活大量沉睡的阅读资源。
二、阅读引导及阅读推广的可操作性策略
如何在海量电子资源中进行有效的信息筛选整合,在阅读的“质”方面对学生科学引导;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量”方面对学生加以激励,是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转型期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进行阐述。
(一)碎片化阅读
移动阅读的即时性是碎片化阅读模式的催化剂。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对在校师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高校图书馆传统阅读推广方式产生了重要冲击。通过电子阅读器服务、手机服务、移动图书馆等移动阅读服务下载文献资源,信息获取度更高;阅读模式也由传统的单一文字阅读向多媒体式阅读发展,兼顾音频和视频,如书香校园数据库中的听书功能等。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时间、空间、载体方面的限制,提供超越时空的“AAA”(anytime、anywhere、anyhow)式服务,利用零碎的时间即时阅读。此外,新媒体的方式契合当今在校生90后群体的阅读行为习惯,提高了趣味性和接受度。
(二)分享阅读
网络激活的交互学习,是从孤立阅读到分享阅读。一人一书的传统阅读模式是封闭的,缺乏思想的碰撞。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式的分享阅读备受年轻人追捧,从而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创新阅读模式的新常态。移动互联状态下,每个用户都是一个信息节点,既是独立的信息输出源,又是信息网络中千万个同类信息接收点之一。新型数据库不仅具有传统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浏览、下载文献等功能,还有类似于学术分享社区的用户体验,通过具有分享交流功能的阅读或信息检索平台,学术好友间近乎于零投入的方式分享阅读体验,大大提高了信息流通和交流效率。
(三)主题阅读
在大力发展数字资源的当下,如何盘活尘封在数据库中的沉睡资源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一,学以致用。阅读推广与当前潮流相结合,才能调动随着互联网相生相长的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如中央的“一带一路”政策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关书籍、“黄金时代”电影上映与萧红著作的阅读量大幅度提升息息相关。其二,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推书荐书,如图书馆微信和微博公众号等,实现阅读广度与深度的结合。此外,单纯的独立个体荐书很难具有普适性,可以依托网络资源平台,利用网络投票等方式,通过大数据调研决定采购类型和方式,将普适性与个性化需求相结合。
(四)学科阅读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和科学研究服务双重任务。较之于大众读物,专业性强、流通范围较窄的学术类资源或外文资源少有问津。图书馆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可以进行学科个性化服务,大大调动科研热点关联资源的使用频率。如可以为学院或科研院所提供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选题分析,通过文献计量、引文分析等方法利用大数据的文献检索方式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发现科研热点文献书籍,辅助科研选题与研究,为院系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学科阅读服务,提高资源整合及运用效率,学科阅读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新趋势。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B RpdPWePLJQhHReADSOwYTh3pdcuL4tQFIabpys8l0my2bMP SdN-OFQA6oJ3FO4896VTZfWngATuzvR8QxUgMmzTqtG0fy HX6gcR8dci2K
②数据来源于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2015/0717/c70731-27322597.html
[1]李立睿,邓仲华.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图书馆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6):33-37.
[2]王丽丽.新技术环境下的图书馆阅读服务现状探讨——以北京地区32 所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研究,2014(02):21-26.
[3]李雁行,王志国.社会化阅读环境下移动阅读APP对移动图书馆 APP 建设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4(2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