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工匠精神在现代中国的构建

2016-11-26

中州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王 国 领   吴  戈



【文化研究】

试论工匠精神在现代中国的构建

王 国 领吴 戈

中国工匠在中国科技创新、品牌创立、文化传承等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匠身上凝结的工匠精神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动力之源。面对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提升的形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克服当下社会中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和工具理性,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工匠精神;中国工匠;中国制造

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被遗忘的“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对高端制造、高端技艺、高精品质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将工匠精神重新发扬光大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这个名词本身具有一种宽泛和变动的特性。我国现存成书年代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已经将社会成员大略划分为“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六种类别,所有从事制造生产的从业者几乎都归为百工。《文子·征明篇》将天地之间分为二十五等人,其中的“次五等人”为“士人”“工人”“虞人”“农人”“商人”,“工人”位列第二。唐代后期的《二十五等人途并序》中对“工人”的定位是:“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有操持之劳,信谓代耕之妙;或专粉缋之最,或在医巫之能,百伎无妨,济身之要,华佗负千古之誉,般业有百代之名;禄在其中,工人之上,虽无士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里认为工人是具有某种特殊技术的艺士,同时承认这一类人如同士人或其他职业者,同样拥有济世的能力。如果我们从其所拥有的社会价值来看,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百工仍然是维系社会建设与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是一种统称,泛指具备特殊制作技术的人才,或以其制作技术为职业的阶层。简单来说,工匠在古代一般是指从事器物制作的人,俗称为手艺人,意为熟练掌握一门技艺并赖此谋生的人,如铁匠、木匠、皮匠、钟表匠、画匠等。匠还可以进一步泛化为能人、技术标兵、行家里手、师傅、大师等。广义的工匠指的是具有创意、大胆创新、重视质量、勇于造物干事的人。

凝结在匠人身上和匠人制作中的工匠精神也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工匠精神是指凝结在具有一定技艺的工匠身上和匠人制作中精益求精、视质量为生命的态度与品质;广义的工匠精神是指在所有劳动者身上、劳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本文主要从狭义角度来讨论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可理解为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它摒弃浮躁,讲究从容独立,踏实务实。如果说“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追求的话,那么“精益求精”就是工匠精神的伟大使命。“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就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构成要素表现为工匠技艺在经验、知识、器物和审美四个层面的相互统一。工匠精神应包括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求精尚巧的创造精神、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1.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自人类社会步入工业社会以来,“制造”的概念也随之改变。“制造”原本是工匠们依靠个人的技艺,按照一贯的标准“制造”出产品。随着大机器介入生产,“制造”变成了以固定的标准批量生产出产品的过程,与过去的制造过程相比,失去了个性,变成了重复和模仿。在制造过程中,工匠的个性对于产品而言,意味着灵魂。工匠在制造过程中,依靠娴熟的技艺、巧夺天工的手法,来实现极致的审美追求与技术标准,这样产品就有了生命。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工匠具有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而且需要工匠们具备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和对产品认真负责的自我要求。具备如此工匠精神的中国古代工匠,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产品。如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精美之至,我国古代的丝绸工艺、陶瓷烧制技术让世界叹服。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国工匠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2.求精尚巧的创造精神

精益求精是工匠们不竭的目标与追求。这就要求工匠们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不断地改良生产技艺,完善造物手法,从而达到尽善尽美的目的。工匠们在所有过程中都亲力亲为,因此可以深切感受到不同细节造成的细微差别。正是通过这种长时间的体验,工匠们不断地累积经验,渐进式地完善手法。从选材、模具等方面到加工、打磨处理等过程,工匠们不断推陈出新,对原有的技艺加以改进。这种不断否定式的前进之路其实就是创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核。工匠的造物能力不断提升发展的过程,凝结着工匠们的智慧与灵感,饱含着工匠们长久以来的生产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中思考的累积。这一过程正体现了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

如果说工匠们对技艺不断革新是为了产品的至善至美,那么“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就是对工匠技艺本身的赞美。工匠们不仅要求生产的产品精美绝伦,而且对生产的过程也十分讲究。对巧的追求成为工匠行业中潜在的一种职业要求,在我国古代工必尚巧的思想影响下,工匠们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学习,不断地开发创造性思维,在技艺上别出心裁,打破传统,练就自己的“绝活”。那些拥有经过创造性改良“绝活”的工匠们,才能称得上是能工巧匠。

3.“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核。天人合一的基本意味便是天道与人道的一致和协调,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工匠精神自古就有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古代工匠们遵循着天人合一的要求,取之于自然,顺应自然,造自然之物,用之于自然,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比如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不仅可以灌溉,还能防洪、调节水量,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实乃天人合一之典范。此外,“天人合一”也是工匠们追求的一种“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制造出精美绝伦的作品并不是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的终极追求。他们旨在通过对技艺的不断磨炼和革新达到“道”的境界,领悟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真谛。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典型代表。

二、中国工匠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中国工匠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匠精神在中华文明前进的道路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中国代代相传至今的工匠精神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指引和推动作用,并且在中国工匠这个伟大的群体中具体表现出来。

1.中国工匠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者

工匠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与使用者,许多科学技术都是经过他们的手从而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中国工匠对科学技术的革新,体现在亲历而为后的改良与创新。例如,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人们曾先后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竹简等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原材料的使用限制,寻求廉价方便的新型书写材料成为迫切的社会要求。工匠们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终于发明出用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废料制成植物纤维纸的方法,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隋朝时期由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设计独具匠心,制造奇特。李春根据具体地理情况与条件,大胆提出了割圆式桥型方案,还把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在桥两侧各建两个小拱作为拱肩,这是世界“敞肩拱”桥型的开端,这种结构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与稳定性,且有助于泄洪。由于设计和施工严密,1400多年来,赵州桥经历了多次洪水和地震的考验,仍然横跨于洨河之上,雄姿不减当年。

2.中国工匠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中国工匠们对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与改良,促进了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从古至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实施、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亭台楼阁与民间屋舍的建造、家具设施的制造等,无不闪耀着中国工匠的才华与智慧的光芒。例如,鲁班发明创造了曲尺、墨斗、刨子等器物,被后人尊奉为土木建筑的祖师爷,奚仲因为造车而闻名于世。三国时期的扶风人马钧,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工匠,后人称他“巧思绝世”,乃“天下之名巧”。他改进绫机,使纺纱效率提高五倍,发明提水工具翻车,即农业灌溉用的龙骨水车。这些工匠的创造发明,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民众的敬仰。

3.中国工匠是文化的传承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历史上我国工匠精美的造物、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手艺甚至是中国工匠本身,都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例如瓷器的英文与中国的英文都是同一个单词“China”,可见我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从唐代繁盛的青瓷和白瓷,到明代的青花与清代的各式彩瓷,那些流传至今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各种瓷器全都由工匠们亲手用心烧制而成。器物是死的,一代代流传至今,而凝结在器物之中的故事,仿佛还是当年的模样,呈现在我们面前,文化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里传承下来。从陶器到玉器,中华人类早期文化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与精湛工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并在提升、丰富中不断传续与发展。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了每个朝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工匠精神在中国历经五千年的发展,所累积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国工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国家文化意义的特征与代表。

三、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随着机器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业的取代,工匠精神逐步被社会遗忘在角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国家战略、社会风气还是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1.工匠精神攸关当代全球发展竞争格局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使实体经济尤其是现代制造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世界工业格局面临着重大调整的历史机遇。当今世界工业制造强国的形成及其世界性品牌的产生与它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其中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工业强国的实现离不开品牌战略的落实。追求卓越的品牌,离不开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可谓世界伟大企业的共同追求。那些屹立百年的伟大企业,都是有极致追求的工匠型企业,其长寿秘诀,就是执着传承工匠精神,并注入高新科技,找到实现的新路径,实行差异化、多样化发展,在细分领域累积强大竞争力,从而引领全球。名牌产品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匠精神。与工业强国相比,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必须树立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气魄,沉下心来专注于一个领域、一件产品,将每个产品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始终不渝地追求一种完美至善的理想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改变过去产品单一、质量低劣、价值链低端、竞争力缺乏的状况,进而构筑国际一流新业态、新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新格局。

2.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需要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旨在实现未来十年由工业大国转型成为工业强国的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而我国现在的制造质量水平情况堪忧。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亟须弘扬工匠精神,做出极致产品,打造品牌,满足消费需求,赢得竞争先机,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迈上新台阶,引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潮流。只有将制造业工人锤炼为工匠,将制造转化为智造,我国才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在升级,人民群众渴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应当下大气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以“薄利多销”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路径带来的无品牌、雷同性强、附加值低等“后遗症”,使传统制造业步履维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速的背景下,如何调转庞大的制造业身躯实现奔跑跨越,成了最具挑战性的产业命题。这就需要传统制造业发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制造过硬产品,培育世界品牌。另一方面,推崇制造服务业新理念,将制造与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向。而推崇制造服务业,就是要采取轻资产模式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一边是研发,一边是销售的品牌营销,研发应整合国际先进资源,销售同样也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如此才能够集中精力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而用户体验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标准之一。好的产品,要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美好的用户体验。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应当是现代制造业的终极目标,这也是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的内在要求。

4.提升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求

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完成中国经济由低端向中高端的华丽转身,迫切需要敬业奉献的职业态度、质量第一的职业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没有秉持工匠精神的广大“工匠”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没有高素质劳动力的精致生产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大力提升劳动力这个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的素质。我们现在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才大国,更不是人才强国。我们有不少农民工干的是苦力活,但也有不少人学有一技之长。正是那些学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返乡后创业创新带活了一个村或者一个地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不仅是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勇于开拓的工匠精神。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我国正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双创”过程中,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更好地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尤其是化解我国高端技术人才的紧缺问题。当前中国经济供给侧常规生产尤其是国防工业、中高端制造业等方面,“工匠”人才供给严重不足,高级技术工人非常缺乏。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的比例为20%—40%,而我国还不到4%。2014年,我国仅制造业,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就达五六百万人。其实,不止在制造业,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四、如何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从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最终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转型的必备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传承和发杨工匠精神?

1.重新认识工匠和工匠精神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出现,机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本工匠的位置,工匠赖以生存的技艺抵不过现代化生产的高效率,日渐衰微。但在某些领域,工匠们烂熟于心的操作仍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如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就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只有具备高超技艺、秉持工匠精神的优秀工匠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在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中,关键岗位总是需要专门的工匠来负责,正是由一个个工匠一环扣一环,才能让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工匠精神的追求与现代化生产方式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灵魂。日本和德国正是靠着工匠精神的引领,成为工业强国。要将工匠精神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这样才能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工匠精神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持续的影响力,它能够激励创造精神,保证品质,坚守品格,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精神支柱。

2.树立杰出工匠榜样,发挥工匠精神大师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树立“大师”“名匠”榜样,高调宣扬工匠精神。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扭转人们的传统观念,可以选取合适的人物榜样编进教材,让工匠精神扎根人才的成长过程,使推崇工匠精神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为我们树立了8位榜样,他们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成就着小我、为国家奉献着大我的国宝级顶尖技工。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着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

3.让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技术成为新的中国符号和文化载体

当代中国需要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培育世界性品牌,制造质量过硬产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扭转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企业观念,改善心浮气躁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同时大力宣扬我国传统文化,铸造出蕴含工匠精神的代表产品。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与农耕文化紧密相关的手艺和行当因为失去了基本的应用被自然淘汰。但有些行业的工艺经过产业化的激发,表现出传承中的延续、延续中的创造而焕发了青春。有些依据工匠的技艺而创立的品牌,甚至成为该行业的标志,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市场的追捧。产业化的发展更将这种具有传奇性质的品牌故事,变成了推动市场发展的力量。德国的汽车、瑞士的手表已经成了国家的代表,我国也需要这样的产业。

4.通过传统手工艺生产演示与精美产品展示,传达工匠精神

中国现存有许许多多的手艺人,社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比如以拍摄纪录片的形式来传承手艺,将传统手工艺与精美产品展示给更多的人了解。那些饱含工匠精神的产品有着与众不同的质感,可以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我们需要构建完善的渠道,为工匠们提供展示技艺与产品的平台,帮助其宣传,扩大其影响。

5.让工匠精神成为社会时尚

全社会要加强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的工匠文化的建设,要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倡导工匠精神。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创造条件,让工匠们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职业上有保障、经济上有实惠。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各行各业的匠人,都需要一颗匠心。企业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体,要使工匠精神在工人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努力使工匠精神成为企业家共同的价值取向。

[1]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王利器.文子疏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美]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王玉仓.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汪中求.中国需要工业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8]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9]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6).

[10]赵晓玲.中国制造2025与工匠精神[J].军工文化,2015,(10).

责任编辑:一鸣

Talk About the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a

Wang GuolingWu Ge

Chinese craftsmen in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rand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such as cultural heritage,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the craftsman spirit condensed on craftsman becomes the source of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acing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changing from the manufacturer to the manufacturing power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demand ri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overcoming the anxiousness in seeking success in present society′s value pursuit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promoting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workers in our country, all these are calling for the return of this spirit.

the craftsman spirit;Chinese craftsmen;made in China

2016-07-22

王国领,男,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450001)。

G03

A

1003-0751(2016)10-0085-04

吴戈,男,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郑州450001)。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跨越千山万水的大工匠“云传技”
大国工匠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