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最古老的三大教堂穿过韶华触摸历史
2016-11-26YUYUCasliLaoEric黄明辉部分图片来自本刊图片库手绘叮咚编辑薛珊
文 | YUYU 图 | Casli Lao Eric 黄明辉(部分图片来自本刊图片库)手绘 | 叮咚 编辑 | 薛珊
澳门最古老的三大教堂穿过韶华触摸历史
文 | YUYU 图 | Casli Lao Eric 黄明辉(部分图片来自本刊图片库)手绘 | 叮咚 编辑 | 薛珊
To touch the history to pass the youth
澳门的天主教堂有着入乡随俗的特点,它们拥有正统的西方血统,却也与东方元素相拼接。到了澳门,何不也像本地人一样,走进教堂,来一场怀他方之旧的宗教洗涤之旅,哪怕你没有任何信仰,走进如澳门最古老三大教堂那么久远而又美丽庄严的建筑,原本浮躁的心也会马上安静下来。
教堂里的圣像、彩绘玻璃上的轮廓,这些美轮美奂的装饰,能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宗教故事,风顺堂的窗花就生动地描绘了圣母玛利亚显灵以及圣老楞佐受难的故事。
修葺中 记载离别和重逢
从澳门上空鸟瞰风顺堂,整个风顺堂就是罗马十字架的形状,主体向两边伸展,像翅膀一般,侧面是主圣坛,主祭台上有圣老楞佐的圣像,然后是小圣坛,左右各有一个,右侧小堂内主位是病人之痊愈圣母圣像,其右侧下,有一个较小的是耶稣圣婴君王圣像,而左侧下方则是出生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圣安东尼圣像。而左侧小圣坛内主位是耶稣圣心圣像,其右侧下较小的是圣女婴孩耶稣德肋撒圣像,左下侧是圣女路济亚圣像。
教堂外观是非常典型的葡式教堂风格,传统的黄色搭配白色的巴洛克风更是数百年前典型的教堂风格,左右各有一个钟楼,时钟是用来报时的,铜钟则是供教徒作弥撒之用,钟声响起之时,就是告知人们该聚集起来作弥撒。鲜为人知的是,虽然现在时钟显示的时间是不对的,但是它还在运作着的。
教堂内反映了南欧十六世纪中期到后期典型的建筑特色,高而宽的碧绿天花和金色横梁,为教堂带来典雅浮华感,各种彩绘玻璃窗更是美轮美奂,屋顶有不少圆形的天窗设计,让教堂在白天即使只依靠自然光仍感觉光线充足。在国外的大教堂我们也常看到这些很有画面的七彩窗花,原来,多年前大部分的天主教徒都是社会底下层的人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们可以透过这些教堂窗户的装饰更直截了当地了解宗教故事,风顺堂的窗花就生动地描绘了圣母玛丽亚显灵以及圣老楞佐受难的故事。
大部分人路过这座与圣母望德堂、圣安多尼堂并称为澳门三大最古老教堂的圣老楞佐教堂时,都不会想起它那个拗口的原名,就像你不会记得大三巴的原名一样。所以,聪明的澳门人赋予了它另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风顺堂。顾名思义,这是祈求风调雨顺的意思,过去的澳门人大多以出海捕鱼营商为主业,顺风顺水意味着亲人能平安归来,在澳门这个中西合璧的城市里,即使不是天主教徒,人们也会把教堂当作庙宇一样作为祈福之用,这是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
我也喜欢把这里称为“风顺堂”,它的实际建筑年份已不可测,根据种种史实,教堂应该是在1558年至1560年间左右由耶稣会会士建造的,而据教堂内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修葺在1618年,第二次修葺在1768年,于1801年11月至1803年11月将木材拆除用石头重建,1844年至1846年又再重建。这么美的教堂在最初其实只是简陋木屋,现在的规模则是在1846年由澳门建筑师多马斯亚奎诺设计重修,主保罗马著名天主教圣人圣老楞佐(St.Lawrence)。
澳门的教堂大多都经历过数次修葺,由简陋的小木屋逐渐修建成现在典雅安静的模样。保留下来的不仅是一个个历史悠久的建筑,还有城市发展中的印记。
之后又进行了两次大修葺,最近一次是1954年,而最新的一次全面性的维修是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工程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全资负责,多次的修复,才把这么珍贵的历史文物建筑保存下来,怎么能叫我们不多看几眼?
在过去,澳门的教堂一般选址在山顶或是沿岸,在南湾海滩未开发之前,风顺堂立于海边,葡萄牙籍的水手亲友经常聚集在教堂前的石梯间,静候出海的家人回归,它被看成是水手们的守护神,这里就像是现在的机场,有着各种带有岁月印痕的离别和重逢。
澳门有这么一个叫风顺堂区的地方以它来命名的,指的就是这一带的区域,它是澳门历史城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有不少高级豪宅,昔日汇聚不少富商,所以风顺堂较其它澳门教堂更加华丽,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不少游客喜欢前来这里感受南欧教堂风情和拍照留念。
入乡随俗的教堂文化
据《澳门记略》记载:“北隅一庙,凡蕃人男女相悦,诣神盟誓毕,僧为卜吉完聚,名曰花王庙。”这说的就是圣安多尼教堂。在澳门的众多教堂当中,圣安多尼教堂并不算是最大的,也不算是最华丽的,但它在澳门人的心中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教堂门前的石碑上刻有“他是天主教徒所奉的婚姻主保之神”,因为这里供奉的圣安多尼神与中国的月下老人是从事同一个工作,是婚姻的掌门人,所以许多澳门人都会在这里举行婚礼,据说情侣或者是新婚夫妇可以来这里祈福或者是拍照留念,可以带来好运。由于新娘习俗上会手持鲜花,故圣安多尼教堂也被称为花王堂。
风顺堂和所有天主教教堂一样,有供奉圣母玛利亚,在教堂四周的花园内,就有被八角形外壳围绕着的圣母玛利亚圣物,被放在蓝色的尖塔中,旁边更设立了一个以全像拍摄手法制作的玻璃片,描述了整个拜苦路(The Mysteries and Stations of the Cross)的过程。
圣安多尼堂的始建年代很早,大多数资料认为教堂建于1558-1560年间,由最早来到澳门的耶稣会士建造,此时的教堂只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小屋。澳门的教堂大多经历烈火洗礼,不断重建,圣安东尼教堂也不例外,教堂门前的葡文石碑镌刻着近代修建的历史:“兴建于1638年,1809年被焚毁,1810年重建,1874年再次被焚毁,1875年重修” 特别是1874年9月22日的大火令人难以忘怀,以后每年的9月22日这一天被澳门人称作“天灾节”,市民扛着圣安多尼像上街游行,以示纪念。而在这教堂前地还有一个刻上1636年的十字架,于1930年再次被焚毁,又再次被修葺,但外墙及钟楼的工程却于1940年才进行。此外,每年在庆祝圣安多尼节的当天,即六月十三日,都会举行由市政府主席主持有关军薪奉献给圣人的仪式,并举行圣像游行。
走近圣安多尼教堂,首先是过渡性的小广场,澳门人称为“前地”,教堂以祈祷性的中厅和神圣的主祭坛为主。教堂采用木制拱顶,彩色玻璃窗采用几何图案,透着现代气息。澳门大多数教堂的空间布局与立面形式都和这座教堂类似。
澳门三大最古老教堂之一的圣母望德堂,始建于1568年,是最早期的教堂建筑,并于1576年升格成为澳门首座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就职,必先到望德堂领取法杖,以行使其权责。因此,望德堂在澳门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之地位。
后因仁慈堂在教堂侧兴建了麻风病院,故该区又称“疯堂”。因当地人对麻风病患者避之不及,把望德堂叫做“发疯寺”、“疯堂庙”等,望德堂前的斜坡路,就是“疯堂斜巷”。 有300多年历史的望德堂区疯堂斜巷,悠闲、宁静是这里的特点,然而经过岁月洗礼,这里的建筑物曾一度残破不堪,2003年澳门特区政府斥资重修,并把原来的水泥地改为葡式石仔地,配上仿古路灯,有如置身南欧小镇。
澳门的天主教堂有着入乡随俗的特点,它们拥有正统的西方血统,却也与东方元素相拼接。到了澳门,何不也像本地人一样,走进教堂,来一场怀他方之旧的宗教洗涤之旅,哪怕你没有任何信仰,走进如澳门最古老三大教堂那么古老而又美丽庄严的建筑,原本浮躁的心也会马上安静下来。在五光十色的澳门里,我们不难寻获可以让心跳飙升的寻乐点,同样,像风顺堂一样让你心静如镜的地方也不难找到,好好珍惜“慢澳门”的这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