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TY眼视光专业里的“黄埔军校”——专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浩
2016-11-26别昊贺文婷
文/别昊 图/贺文婷
SPECIALTY眼视光专业里的“黄埔军校”——专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浩
文/别昊 图/贺文婷
本期“会员俱乐部”栏目的采访对象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浩。一直以来,温州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温医”)的眼视光专业在行业里都有口皆碑。在眼视光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眼视光关注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眼视光人才的稀缺也成为了行业目前的痛点。而温医在为国内培养大量眼视光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国内高等院校建立眼视光专业体系。相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温医,称其为眼视光专业里的“黄埔军校”,实乃实至名归。
陈浩(中)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记者:陈院长您好,我们都知道温医的眼视光一直以来都是视光行业的“领军人”,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温医眼视光专业的基本情况。
陈浩:温医在眼视光方面在国内算是起步比较早的,1978年便开设了眼视光专业的研究生,到1988年正式成立眼视光学系,招收三年制的大专生,199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眼视光学系成为了眼视光学院。到目前为止,温医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体系。所谓多层次、全方位是指涵盖了从大专生到博士生各个层次的眼视光教育体系,除了最开始就具有的专科生以外,还有主体五年制的本科生,叫做眼视光医学专业,这种教育模式温医在全世界是首创,在医学院里开设眼视光课程,并在去年增加了四年制本科。除此之外,还有硕士,包括本科后考取的三年制硕士和八年制的本硕连读,而博士则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单方面授予的博士学位,一种是温医同美国联合授予的双学位博士。
记者:目前很多人对眼视光的概念其实并不太清楚,甚至分不清眼视光专业和临床医学(眼视光方向)的区别,您认为眼视光应该是怎样的?
陈浩:1997年,温医为世界视光协会(WCO)提供了“眼视光”的中文定义,我们可以把“眼视光”三个字拆分开来看:“眼”是指眼睛是我们工作的对象;“视”是指我们的任务是提高和改善视力、视觉功能;“光”是指我们的方法是以光学为特长,但是结合了药物和手术来实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状态。眼科在临床医学里是一门小课,可能很快就能学完,而眼视光专业的学生专业针对性更强。就拿温医自身来说,中国目前对眼视光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温医的多层次教育中的各个层次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五年制的眼视光医学更多的是从事一些核心的、专业性更强的工作,而三年制和四年制的学生则更多的是从事医疗辅助类的工作,就好比医院需要医生和护士一样,而我们则尽可能全方位覆盖。
万明·宝利徕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天灏(左)与陈浩(中)董事长郑佩云(右)
记者:在多年的眼视光发展历程中,您认为中国目前在发展眼视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陈浩:中国眼视光高速发展的阶段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中国许多的教育方式都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但借鉴之后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对其进行改良才是中国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自己是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毕业的,它成立于1894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视光学院,也是全美第一所现代视光学院。而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眼视光学最发达的国家,它将眼睛分为了两个行业,一个是眼科,另一个是视光学,并且两个行业都十分强大,最后导致了两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倘若中国完全照搬美国的发展模式,将来肯定也会形成竞争的局面。因此,温医也提出了视光人才要在医学院里进行培养的观念,我们的眼视光人才首先得是眼科医生,但是必须具有视光学的特长,将视光学作为眼科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样就避免了将来盲目竞争的局面。
记者:如今的消费者对医院有着一种天生的信任感,但是另一方面对医院又存在种种顾虑,包括担心医院就诊人数太多、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眼视光医院来说,您认为应该如何打消消费者的这些顾虑,提高他们的信任度?
陈浩:眼视光医院和医院眼科有很大的区别,以前我们去医院眼科是看病——那些致盲性疾病,像是青光眼或白内障,这些人在100个需要眼睛护理的人中只占5个左右,剩下的则需要去视光医院看健康问题。比如说日常生活、工作中可能会产生的视疲劳、干眼症或双眼视,这都属于健康问题,没有到成为“病”的程度。而对老百姓来讲,为什么以前没那么重视视力健康,因为那时候医院主要解决的是医疗问题。渐渐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健康。眼睛也是如此,以前主要解决瞎不瞎的问题,而现在要解决的是更加持久清晰、舒适的视觉品质。因此,眼视光医院应该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记者:目前有许多眼镜店在向视光中心转型,但对于视光中心一直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您对目前眼镜店开设视光中心有什么建议?
陈浩:的确,现在传统眼镜店往视光中心转型是发展趋势之一,但绝不是简单的把招牌换掉,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自己的内涵。首先是想要做什么,视光中心要做的不仅是基础的眼保健或者基础的视觉服务,还应该包含专业的视光学,比如说要有特殊的隐形眼镜、低视力康复训练,甚至是一些术后的视觉训练。在美国就有三万名视光学医生做眼部保健,例如有很多糖尿病人有眼底的病变,这部分的日常保健都是由视光医生去完成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视光医生要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其次是什么人来做,目前的视光中心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医院在做,一种是眼镜店在做,但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它定义为医疗属性。我们现在去工商局和卫生局登记的时候,是没有眼科诊所和视光诊所这个门类的,必须要做成门诊部,把心电图和急救等配套做完整,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将眼视光门诊部的标准建立起来。
之前行业里有一些声音说由于受到电商冲击太大,呼吁进行验光收费,我觉得收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收费中要凸显专业价值。如果仅仅只开设了收费项目,而专业性没有体现的话,消费者又会回到以往对眼镜行业是“暴利行业”的错误认知中去。而专业性是透过店员体现出来的,不能说任何人都可以到眼镜店里卖眼镜,这个人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但这需要行业的共同认识和努力。
记者:您认为眼视光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陈浩:2015年国民健康报告中眼科疾病被排在了关注度的第一名,尽管在传统的综合医院里眼科一直都被当作一个比较小的科室,因为它的收入相对较少,但它主要治疗的还是5%属于疾病的那一块,倘若以后把95%的功能性健康体检也涵盖进来的话,那就会成为大眼科了。因此,我认为未来眼视光在中国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作为眼视光专业里的“黄埔军校”,温医现在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陈浩:温州在全国来说算不上大城市,温医在多年以前也算不上一流学校,但通过我们的努力证明了我们的模式是有需求的。中国像温州这样的城市有几百个,我们能成功,说明这个模式具有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我们现在实行的六位一体系统,集教学、临床、科研、产业化、工业、慈善于一体。温医现在有两万多名学生,我们专业有一千多的学生,这个规模并不大,就目前国内对于眼视光人才的需求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认为单纯增加我们专业的人数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帮助更多的学校去开设这样的专业,帮他们把课程设置起来,老师培养出来,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我们认为只有支持别人,大家一起努力,才会使得行业有更好的发展。
采访结束后,陈浩又回到第十六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与第十六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中去了。简短的采访过程,我们透过陈浩看到的是温医为眼视光行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其作为领军人物的大度和风采,也让我们对国内眼视光未来的发展看到了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