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研究

2016-11-26李俊磊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网吧青少年心理

李俊磊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研究

李俊磊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自我保护、心理抵御能力弱容易沉溺于网络中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试从网络独有的特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及人格特点和环境因素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

1 网络成瘾的界定

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成瘾现象,是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度和不当的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

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依据《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人数达2.77亿,占青少年人口的79.6%。新增青少年网民2072万,增长率为8.1%。中国网民中青少年网民占42.7%,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2个百分点。随着青少年网民人数的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也将会持续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

3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3.1 网络独有的特性

约翰·舒勒(John Suler,1996)将人类在网络空间独有的心理体验归纳为九个特点: 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永久的记录;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体验;黑洞体验。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对某些网络使用者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使他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关研究表明, 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归属与爱、人际交往、自我实现等多方面需求,致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依赖, 网络依赖可能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负担加重、升学压力过大等与学业有关的生活事件,当青少年学业出现问题时,学校和家长会对青少年施加压力,因此青少年会更渴望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找慰藉[3]。

3.2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及人格特点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处于从童年期走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发展进入第二个飞跃期,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和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有很强的自尊心,强烈渴望被认同。具有匿名性的网络恰好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用网络交流使他们能够各抒己见,呈现给他人的是理想中的自我,从而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得到的自尊感和成就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状态,缺乏独自承受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少年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父母有时候也不能理解他们,他们会时常感到烦恼、孤独和压抑,于是他们会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获得自我满足和心灵慰藉,毫无疑问虚拟的网络是首选[4]。

人格特质因素,往往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内在心理根源。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5]。研究发现高焦虑、低自尊、忧郁倾向者更容易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在人格特质方面往往具有敏感、忧郁、脆弱、多疑、焦虑、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缺乏自信、逃避现实、自卑、成就感低等[6]。

3.3 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显著。总体来看,网络成瘾组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缺少温情等维度上显著高于非成瘾组,而父母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母亲的缺少温情都和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显著[7]。还有研究发现,父母的监控和约束可以预测男女生的网络成瘾,而忽视和物质奖励可以正向预测女生的网络成瘾[8]。

当前教育体制下,学业成绩是学校和社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得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因此他们便寻求其它方式来获得认同;而网络上的诸多活动方式如聊天、网络游戏等均可以满足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归属感、成就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9]。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市场管理不规范也是致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当前,有关部门对网吧的监管依然存在纰漏,不少网吧设立在距离学校不到500米处。有些网吧不顾《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为了经济利益竟然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甚至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诱使青少年长时间在网吧玩网络游戏,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1]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 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5.

[3] 崔丽娟等.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 2006(1): 206.

[4] 武秀娣.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校园心理.2012(12):418-419.

[5] 李霞.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8.

[6] 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6(05): 369-370.

[7] 刘勤学,方晓义,周楠.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5-70.

[8] 马玉红,牛力华,杨建华.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3):463-465.

[9] 周英.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

李俊磊(1989-),男,在读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呈贡校区),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C912

A

1672-5832(2016)06-0274-01

猜你喜欢

网吧青少年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感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发挥“五老”作用 创建“四好四无”网吧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