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缘由浅析

2016-11-26程思雨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党和国家错误制度

程思雨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缘由浅析

程思雨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

1966年,正当我国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之际,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之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演变为一场指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层面的政治运动,长达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虽已经时过境迁,但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和深远影响使得对文革的研究一直延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旨在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总结这场政治风波给我们的启示。

文化大革命,起源,启示

1 文革爆发的诱导因子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要防止资本主义死灰复燃,维护共产党的纯洁性。毛泽东对当时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做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党中央中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导致毛泽东判断失误源于苏共二十大和波凶事件的出现,这是对毛泽东的强烈刺激,使毛泽东有了社会主义面临修正主义的深深忧虑。

斯大林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注,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具有两面性,既“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不公正不客观的,秘密报告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内部极大的思想混乱。对于波凶事件的发生,毛泽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去考虑,指出东欧的一些国家没有抓好阶级斗争,反革命势力没有被清除掉,为防止波凶事件在中国的上演,必须狠抓阶级斗争,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波凶事件和我国当时发生的罢工等闹事事件,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存在着矛盾。但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把这一矛盾扩大化了,致使我国走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区,最终导致了文革的发生。

2 文革爆发的根本原因

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没有清醒的认识是文革爆发的根本原因。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踏上了社会主义探索的艰难路程,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段时期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基本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有正确思想的指导,却没有达成共识,更未能付诸相应的执行与实践,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思想便乘虚而入。

建国之前,我国长期处于战争和阶级斗争期间,建国之后,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我国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能为我们提供的经验少之又少,我们自己的经验值为零。有些同志虽然对毛泽东的一些“左”的错误有怀疑和抵制,但终究因为自己缺乏理论依据,不能提出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思想理论和见解来纠正“左”倾错误,这是“左”倾错误之所以能在文化大革命中长期统治全党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文革爆发的历史原因

文化大革命能够持续十年之久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那就是我国具体制度的弊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与现行制度的弊端有直接的关系,这冲破了长期不可逾越的禁区,他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象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①“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由于党的最高权力过分集中于他个人,也由于他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崇高威望,这样使他的专断作风滋长起来,对他的个人崇拜也严重地发展起来,党和国家对他难于进行监督和约束,就是他的错误明显暴露出来,党中央领导层对他的错误已经有了认识的情况下,也难于纠正和制止,从而使错误愈来愈严重,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的“左”倾错误,给党和人民带来很大的不幸。

4 文革爆发的间接原因

反革命集团的推波助澜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间接原因。文化大革命之所以爆发,固然与毛泽东的错误决策有重大关系,但其逐渐偏离毛泽东个人的预想轨道,形成危害之深、波及之广、延续之长的一场浩劫,是林彪和“四人帮”两大反革命集团利用文革追求个人及集团私利推波助澜的结果。文化大革命之前,先是姚文元写文章批《海瑞罢官》,接着吴法宪揭发罗瑞卿要夺军权,无疑都为文革的发生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文革正式发动后不久,江青就迫不及待地向毛泽东告状,捏造了 ‘二月逆流’;同时,康生、江青、陈伯达迎合并歪曲毛泽东关于‘发动群众整我们这个党’的错误设想和‘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治’的思想,故意制造混乱,物色那些不学无术、心狠手辣的人物,如王洪文等,互相勾结,造谣生事,陷害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在初步了解文革所产生的上述问题后,毛泽东于1969 年之后多次在各种场合表达了要结束文革的设想。

5 结语

我们要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既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起一种健全的领导体制;一种能真正有效地动员群众参加管理和监督的体制;一种能把官僚主义弊病减到最低限度的体制,又要高度重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和强化法制建设。我们还要坚决抵制封建遗毒,在保留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文革的爆发所带来的对人伦和道德的颠覆说明了封建遗毒在广大干部、群众身上长期潜伏,一旦时机成熟就爆发出巨大的破坏力。鉴于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破除一切过时的,僵化的原则,模式和固定观念,这既是破除文革消极影响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注解: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 蔡惠.再论“文革”发生的原因[J]. 黑龙江史志,2010,03.

[2] 胡晓霞.试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启示[J].青春岁月,2013,02.

[3] 刘丽丽,杜兵.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始诱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4] 方海兴.论老一辈革命家对“文革”的反思[J].历史教学问题,2009,04.

[5] 程家才,王婷.试论文化大革命的缘起及其启示[J].群文天地,2012,02.

程思雨(1992.0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学历:硕士,单位:西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232

A

1672-5832(2016)06-0216-01

猜你喜欢

党和国家错误制度
在错误中成长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守牢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