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藏族和蒙古族的历史关系史

2016-11-26武保林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汗国西藏地区成吉思汗

武保林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析藏族和蒙古族的历史关系史

武保林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主人,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的世界里,在人们的印象里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封闭的,很难与外面的世界进行文化交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与周边的国家例如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在很早的年代都进行着密切的联系。藏族在很早的时间也跟兄弟民族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例如唐朝和吐蕃王朝的往来。蒙古族世代居住在蒙古高原上,他们一开始都是非常弱小的部落,实力相当的弱小,一直处于被奴役的状态,直到成吉思汗同意蒙古建立蒙古汗国才彻底改变了蒙古族世代被欺凌的命运。蒙古族和藏族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民族,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历史悠久, 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广大草原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是草原游牧经济文化的代表; 藏族是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的民族, 是高原农牧结合的经济文化的代表。然而这两个距离相聚甚远的民族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密切的交流。

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中国历史经过宋、辽、金、西夏之间的长期的纷争。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的转折时期,一股新得政治军事力量开始在蒙古草原强盛起来,并最终走向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之后,对外用兵首先剑指西夏。1205年到1209年,成吉思汗曾三次亲征带领蒙古大军攻入西夏。1218年成吉思汗在进行西征后回师再次进攻西夏,西夏国王国主逃到凉州。1226年,成吉思汗第三次御驾亲征率领大军进攻西夏王国,并在第二年渡过黄河进攻积石州,攻破临洮、洮河等地,进入了藏族地区。1227年蒙古大军依靠成吉思汗临终的计谋,最终彻底的灭掉了西夏王国。

恰恰是在灭掉西夏及其西夏的过程当中,蒙古王室成员与藏族及藏传佛教发生了接触和交往,这也为以后的同意藏族地区和蒙藏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吉思汗看到藏传佛教在西夏社会中处于国教的地位,在西夏,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堂之上具有很大的影响。认识到想要统治西夏就要好好的去争取和优待佛教僧人,支持佛教的发展。因此成吉思汗发布了免除僧人各种腹水和徭役还有兵役。还修复了在战争中损坏的西夏地区的寺院。许多史料记载表明,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藏传佛教的一些僧人通过西夏地区零零星星的进入蒙古就行宗教活动,有的还直接与成吉思汗的家族成员有了直接的交流,成为蒙古黄金家族接受藏传佛教的开端。与此同时,蒙古军在灭掉西夏和西征的过程中进入过西藏的西北部的阿里地区和甘青藏的边缘部分,这种接触为后来蒙古汗国统一西藏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吉思汗之后,窝阔台继承了大汗之位置,他在位期间集中兵力与宋军联合起来集中灭掉金朝。但是蒙古随即与南宋发生军事冲突,蒙古率军进攻南宋。其中窝阔台的阔端负责西路攻入四川,最后驻守凉州,为以后的凉州会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阔端与萨迦班智达的凉州会谈

西藏自从吐蕃王朝分裂四百年间,青藏高原上出现了群雄割据的时代,但是在这一时期,宗教文化却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在社会混乱的年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每一个分裂区域的后面都有一个佛教的教派来支持。西藏同当时的中原一样需要一个大一统的局面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1239年阔端派遣将领多达那波率领军队攻入西藏地区,最远的地方打到拉萨地区的北部热振这个地方,蒙古对西藏的进攻,遭遇到了西藏人民的坚强的抵抗,这使阔端意识到要想把西藏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的统治版图之下,必须大力支持和利用西藏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来帮助自己实现这一目的。由于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学识渊博,比较精通佛法经书,声望在当时也比较高,因而阔端决定迎请他到凉州。萨班处于多方面的考虑,最后决定前期凉州。并且还带了对一会西藏地区统一于西藏地区有重大贡献的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

萨班以63岁的高龄在1247年到达凉州,很快与阔端进行了详谈,萨班同意了西藏地区归顺蒙古汗国,并在凉州会谈之后发表了公开信,这就是后世比较著名的《萨迦班智达告蕃人书》在信中,萨班相当详细的说明了西藏地方归顺到蒙古汗国的意义和归顺的措施。萨班的公开信在西藏地方引起了积极的回应,各个地区的封建领主和僧侣再三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归顺蒙古汗国,这也为元朝统一和有效的管理西藏地区奠定了基础。

2 元朝对西藏的统治

1251年萨班圆寂之后,八思巴和恰那多吉遍继承了萨班的遗志担负起了蒙古汗国和西藏地区交流沟通的桥梁。1252年,忽必烈当时住在凉州的八思巴。当时八思巴年仅16岁,但是非常有渊博的佛学知识和远见的政治头脑,深的忽必烈的信任,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大汗之后,封八思巴为国师、授玉印,并由八思巴主持为忽必烈举行受戒仪式。由于忽必烈的大力支持,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上到皇帝和王公大臣下到牧民,大家都信奉佛教。1264年忽必烈又任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职中央部门的总制院使。八思巴成为了元朝中央政府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掌握西藏管理政权的高级官员。之后又被晋升为帝师。由于西藏地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掌握政权,而且藏传佛教可以说是大元王朝的国教,所以藏传佛教成为了蒙藏关系的纽带。

由于元朝统一西藏,社会相对比较稳定,西藏地方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很多的方面交流进入到了一个相当密切的阶段。共同促进了藏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元代的蒙古族文化很多方面都具有藏族文化的特征:八思巴以藏文为基础帮助蒙古族创造的蒙古新字影响特别深远。元代统治者以蒙古新字为“国字”,用他来翻译和书写一切文字。元代统治者可以说以“国语”的身份来推行此种文字在全国的传播。藏传佛教是西藏的国教,遍布蒙古高原地区,蒙古文化在很多方面也具有佛教的印记在里面。例如对蒙古族社会风俗的影响,在佛教传入之前,蒙古人死之后,要宰杀大量的牲畜来殉葬。现在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之后,普遍聘请大喇嘛诵经送葬,每月斋戒三日,并且在此之间严禁杀生渔猎。另外藏族文化对蒙古族的医学和建筑风格也有深远的影响。由于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蒙古地区的寺院也如雨春笋般的出现了,由于蒙古统治者对佛教的信奉,他们居住的宫殿也带有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元史》中多处记载了喇嘛治病的故事,如萨迦班智达给阔端治病和胆巴国师给枢密副使目的迷失的妻子治病等。说明, 当时藏族的医学文化已传入到蒙古族统治阶级当中, 这对元代蒙古族医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影响都是双向的,蒙古族对西藏地方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万户、千户制是蒙古族从成吉思汗时期使用的行政机构, 也是军事组织, 忽必烈汗时期应用到藏区。当时, 宣政院使、宣慰使司都元帅、万户长和一些重要的千户长都由帝师荐举,朝廷任命。这些机构的建立,不仅调动了西藏各级地方官员的积极性,而且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威。

3 明末清初时期蒙藏之间的历史关系

元朝灭亡之后,明朝继承了元朝在西藏的统治地位。从此蒙古族和藏族的联系几乎完全中断,直到俺答汗与索南嘉措的在青海湖边的会见才得到改善,蒙古各派首领邀请索南嘉措前往西藏传教。格鲁派得到了蒙古各部首领的信奉和军事力量的支持,巩固和发展了格鲁派在西藏的宗教地位,同时也提高了达赖喇嘛在格鲁派的领袖地位。在西藏格鲁派与蒙古各部的蜜月时期,俺答汗的孙子还成为了后来四世达赖喇嘛。在这一时期蒙藏交流打破了之前的冰冻的文化交流时期。但是在四世达赖圆寂之后,西藏地区陷入了混乱的时期,战乱不断,同时在青海地区,也战乱不断,蒙古各部落为了争夺在青海地区的统治,经常战争。首先是支持格鲁派的土默特部与喀什喀部的战争,土默特部战败。之后蒙古和硕特部又击败了后者,最终成为了统治青海的最后的胜利者,此时格鲁派邀请和硕特部入藏打击藏巴政权,经过艰苦的战斗,藏巴政权被推翻,西藏地区又重新进入了蒙古族统治西藏的时期。由于清朝前期对西藏鞭长莫及,所以得依靠蒙古族的力量来统治西藏。和硕特蒙古统治西藏达70年之久。之后还有葛尔丹对西藏长达三年的占领时期。

纵观蒙藏关系史,我们可以发现,藏族和蒙古族之间的交流不仅仅限于宗教往来和交流。蒙古族与藏民族关系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涉及到蒙藏两个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医药、工艺, 乃至习俗、服饰等, 都可以看到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这些文化上的共同点为现在藏蒙民族之间的往来做好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希望藏族和蒙古族的关系更加的密切。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喇嘛成员的复杂性。2008年的西藏暴乱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时刻警惕喇嘛利用藏传佛教对蒙古地区的影响,来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

[1] 陈庆英、高淑芬著:《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67-188页

[2] 苏发详编著:《中国藏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8页。

[3] 夏玉·措次仁著著,德庆多吉译,西藏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5—48页

[4] 樊保良,《浅谈喇嘛教与蒙藏关系》,《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

[5] 男海,《蒙藏关系史研究》评价,《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

[6] 高铁泰,《近代以来青海和硕特蒙古研究述评》,《社会科学论坛》2105年05

武保林(1990—),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学生,在读研究生,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研究方向:民族学。

K281

A

1672-5832(2016)06-0152-02

猜你喜欢

汗国西藏地区成吉思汗
六、维吾尔人的抗争与准噶尔汗国的灭亡
三、准噶尔汗国与吐鲁番、哈密的联系
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叶尔羌汗国
成吉思汗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国蒙古文令旨
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区交通近代化的构想与实践述论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