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开放式问卷满意度

杨 健 杨 刚

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杨 健杨 刚

通过对322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对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情感体验、实验设施、教师教学、实验内容、学习成果和实验管理,其中情感体验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实验管理对学生满意度没有直接显著影响。根据本研究的结论,提出开放式实验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感知服务质量,首先,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交流不容忽视;第二,要提升实验室硬件设施为学生营造信息化的实训空间;第三,要构建以项目为核心的实验内容;第四,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五,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建立服务型的实验管理模式和机制。

开放式实验 教学质量 学生满意度

一、问题提出

高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实验教学通常是以“结果验证”和“方法操作训练”的形式进行的,往往是实验仪器由教师准备,实验方法步骤由教师演示、实验记录照搬教材,由此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压制了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高校开始探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宽松氛围的实践教学环境,训练学生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创新实践,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从总体效果来看,开放式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内容更新慢、教学方式单一的状况,学生学习过程也从示范模仿向自主探究转变。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态度如何?对开设的实验是否满意?哪些环节是需要改进的?这些都是评估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从学生满意度感知的视角对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溯源

通过对教学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的分析整理,发现国外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提高学生满意度而展开的,以此探讨教学质量构成维度与用户满意体验的影响关系。Owlia(1998)[2]认为教学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教学资源、能力、态度和内容。Brenda和Baron(1997)[3]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三个维度相关,即与学习有关的必要因素、学生希望得到的且可接受因素、满足日后工作需求的因素。Ham(2003)[4]以美国服务质量组合PZB开发的SERVQUAL问卷为参考,对140名商科大学生进行了教学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认为过去的经验、性别和教育水平影响感知服务质量。国内学者则较关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如顾佳峰(2006)[5]对北京大学391学生进行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提出教学质量测评维度分为互动型、可信性、保证性、价值性、关怀性和外观,六个维度在期望服务与感知服务之间都有显著差异。

总体分析,国内外学者从学生感知视角对教学质量的研究逐步深化,以顾客满意度理论为指导来研究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建立了不同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选取多依据文献理论或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并对评价指标系统的应用提出建议。从研究的层面来看,国内学者大多从学校教育、学校服务、学校管理等方面来进行满意度测评实践,却鲜有对实验教学满意度研究,尤其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满意度的测评研究。

三、研究设计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对参与开放式实验项目的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初步制定了实验教学满意度问卷指标。在开始问卷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修改,在完成正式问卷调查后,将问卷数据进行编码处理,通过SPSS17.0对数据进行基本描述性统计,利用因子分析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维度,最后使用Amos17.0构建验证性因素模型,测算各指标的标准路径系数,找出影响开放式实验教学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一)研究对象

根据分层取样和随机取样的原则,研究者选取在实验中心参与开放式实验项目的335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2份,有效回收率为96.11%。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52人,女生170人;理科181人,文科141人;大一至大四学生人数分别为65人、107人、71人、79人。调查对象在性别、学科、年级的分布上较平均。

(二)编制学生满意度测评问卷

测评问卷的各项目来源于对学生在开放式学习过程中经历满意与不满意事件的分析提炼,根据访谈结果归纳,经过专家评议后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教学质量满意度,共33个测评项目,采用Likert10点量表正向积分的方式,最小值为1分,最大值为10分;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学质量总体满意度及建议。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信度和效度检验。为保证问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研究者运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主要利用克朗巴赫α系数检验问卷内容内在一致性,一般认为当α系数大于0.7 时,表示量表设计合理[6]。本问卷信度系数为0.85,信度良好。本研究的评价项目是建立在对教学质量满意度关键事件的分析与专家评定的基础上,内容效度得以保证。

(2)项目鉴别度。对于量表中所表示的项目,研究者将受测者在项目的评分依照高低顺序排列,选取最高分组(前27%)与低分(后27%)组,计算每组的平均值,然后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各项分别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值有显著差异(p<0.01),问卷项目设置良好且具有鉴别度。

(3)探索性因子分析。为了找出量表内在的因子结构,研究者运用KMO检验和Barlett's球形检验来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分析可知KMO值为0.87,Barlett's球形检验统计值为8648.267,自由度为528,伴随概率小于0.01,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问卷各个项目并非独立,适合做因子分析。在因子提取过程中采用主成分析法,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161,基本涵盖整个量表所包含的信息,且6个因子中各个题目的负载值都在0.7以上。

(四)分析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表格提供的数据,研究者将33个要素进行要素聚合为六个维度,并以“教学质量总体满意度”为变量构建分析模型。模型中所涉及的外源潜变量包括:X1实验设施、X2教师教学、X3情感体验、X4实验内容、X5学习成果、X6实验管理;内生潜变量为Y1教学质量总体满意度;路径系数为V1~V6;误差变量包括e1~e34、Z1。其结构模型方程为:Y1=V1X1+V2X2+V3X3+V4X4+V 5X5+V6X6+Z1。

四、结果分析

Amos17.0的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主要维度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解释能力较强,教学质量满意度被其他变量的解释的变异量R2为0.92,其他变量的解释变异量都大于0.5,模型内在解释力较好。

(一)模型拟合分析

模型的拟合度用来评价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本模型从三个类别检测判别:(1)绝对拟合度指标: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X2/DF值为1.987,小于2.0标准;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55,小于0.08标准;残差均方根RMR为0.045,小于0.05标准;拟合优度指数GIF为0.839,可以接受。(2)增值拟合度指标:判别标准为越接近1拟合越好,其中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44,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893,增量拟合指数IFI为0.940。(3)简约拟合度指标:判别标准为大于0.5,本模型PGFI为0.741,PNFI为0.836,PCFI为0.883均符合标准。总体来说,除个别指标外,其他指标均符合标准,本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二)影响路径分析

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各路径系数值,以临界比值CR来判断,其绝对值如果大于1.96,表示估计值达到p=0.05的显著水平。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实验设施、情感体验、实验内容、教师教学、学习成果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实验管理对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五、对策及建议

(一)情感互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

从以上研究发现,情感接纳是制约师生交流的至关重要因素,其直接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深度和效果。通过与本科生的交谈,获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出现困惑和迷茫时,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关注,“标准答案”式的回应显得生硬而无趣,从而影响了学生进一步交流的意愿。开放式实验室作为一个去中心性的学习空间,个体依靠自身的积极参与、平等探讨和逐步领悟来重塑自我,其实践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之上,通过互助实现自助,可以说,交往互动是课堂活动和课堂秩序生成的基础,也是个体知识建构的必由途径[7]。如果教师在交流中给学生留下一种控制、冷漠、疲倦、焦躁的印象,那就等于自己亲手关闭了学生心灵的大门,从而难以与学生建立深度互动的关系。教师需要关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课堂上每个承载知识的主体,教师情感上的投入才能促使师生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关怀、倾听、鼓励、表扬更能激发学生探索困惑的欲求,驱动其行动力、发现力和创造力。开放的活动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更多可能,多维度的传播途径为学习者创造出更多的发言机会,提供更公平的参与环境,参与者在多元论述中形成共识。因此高校进行开放式实验室建设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要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和软件工具,支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共享。

(二)虚实融合:实验教学需要营造信息化的实训空间

研究数据显示,在实验设施测评中31.7%的学生对实验室信息化水平的满意评分值低于6分,表明加快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步伐刻不容缓。我们知道,实验设施是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开放式实验作为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它强调时间、空间、内容的可扩展性,拥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实验设备和场地的使用方式。开放式学习要求实验室能提供开放的活动域,学生实践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网络”空间与真实空间的联合,学习者的行动在这个虚实联合空间里同时发生,如通讯、搜索、聊天等等。

(三)项目实践:以项目为核心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度开发

不论从前期的满意度事件访谈还是后期的数据分析,都显示出实验内容与学生满意度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编排实验内容多以知识陈述、技能演示说明为主,而对应用价值和应用环境的设计不足,缺乏具体的项目化设计,从而使学生感受不到实验内容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性。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应以项目实践的形式进行编排。项目实践关注工作过程知识及真实情景下的知识应用,强调知识的迁移性,内容设置上强调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教学内容并不是对教学材料的堆积,而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具体的说明方式[6]。

(四)提升师资:深入企业实现教师专业力的纵向升级

研究中暴露出来教师指导力不强,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归因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缺失。教师具备知识体系是独特的,它与个人的经历密不可分,存在复杂的关系,个人经历到知识的形成是一个连续体,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知识。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基于项目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在进行实验项目教学设计时有区别于传统的备课、授课思路,需要在具体项目情境中回答学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具有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并具有相关行业的工作实践经验,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支持。而学校在选拔和培养年轻教师时,最看重的是其学历、职称及论文,教师鲜有从事专业相关职业工作的背景,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师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缺乏指导力。学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挂职,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与企业的发展动态,提高教师职业技术素养。

(五)多元促学: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考试成绩与能力提升感知之间存在差距,评价方式单一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众所周知,考试成绩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测评结果,而学习成果是指学生经过努力后在学习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不是等同的关系。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个人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由此才能充分发挥评价对学习者的诊断、监督、激励、判断功能。多元评价的缺失造成唯分数论合理性存在,而这种看似合理的存在又会造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畸形化。因此,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评价中除了采用量化评价外还可使用质性评价,如对学生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处事方式、行动策略、自我管理等给予口头叙述或书面总结叙述,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教师外,还可以是学生群体和个人,要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自我,以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

(六)至善服务:建立服务型的实验管理机制

实验管理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究其原因,归结于管理方向的迷失。实验管理需要从被动式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长期以来,高校主要利用行政手段对实验中心日常业务进行管理,根源于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其强调对物的管理,实验规章制度侧重于仪器设备、场地的使用和流程的规定,这种管理模式显然很难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所以学生对实验管理的感受与其他几个因素相比,无疑更加间接。随着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室使用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实验资源的调配,对学生新诉求回复,这种机制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实验管理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路径,要管好物,更要充分挖掘仪器设备使用的潜力,灵活地调配实验中心的资源,缩短决策路径的长度,做到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样才能让学生受益。

[1]陈琦,黄定君,王晓东.新形势下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1):40~43.

[2]Owlia M.S&AsPinwall E.M.Aframework for measuring quality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Total Quality Managemengt,1998(6):501~518.

[3]Brenda M.Oldfield & Steve Baron .Beyond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end towards a service contract[J].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1997(1):7~14.

[4]Ham C& Johnson W.Competitive Advantages:Analyzing the gap between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alue-Based Management,2003(2):197~203.

[5]顾佳峰.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5~11.

[6]李松林.控制与自主:课堂场域中的权力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郑延福.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系温州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编号:JWS20150606)的阶段性成果;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海岛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数字化学习研究”阶段性成果。

杨健,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开放式学习;杨刚,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

猜你喜欢

开放式问卷满意度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开放式教学
北京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