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一小游泳校本课程建设探讨
2016-11-26易玲
易 玲
对水一小游泳校本课程建设探讨
易 玲
【摘 要】本研究以水一小游泳校本课程为例,能够深化对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意义的认识,丰富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建设评价标准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体育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强化体育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小学改进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一小 游泳校本 课程建设 探讨
一、游泳校本课程宣传情况
水一小的游泳校本课程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告知游泳课程是学校校本课程,每一位学生必须参加。学生需自备储物箱,备齐毛巾、游泳衣裤、游泳镜和游泳帽等。学校的教学计划为每学期学习约15周,每周训练2课时,共计30个课时,训练费400元,一共学习四个学期共计120课时。
二、教学师资及教学情况分析
水一小的游泳课程教学地点位于刘黎敏游泳馆,是由水一小与前国家游泳健将刘黎敏合作创办,也是一家专业游泳训练馆。游泳馆聘请的教练均来自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承担游泳教练。经观察,教练员大体符合教学要求,课程教学并未发生重大教学事故。黄政杰认为,教学人员需要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与评价,以满足校内学生的学习需要。
水一小的游泳课程安排在周一上午进行教学。由于游泳馆内并未设置淋浴冲洗等设施,女生的头发常常不能及时吹干。对于托管的女生而言,意味着她们将顶着湿漉漉的头发直到自然风干为止。
以上两段对话是孩子的真实表达。游泳馆教练是外聘人员,虽拥有游泳教练身份,但在教学方法上还需要具有正式资格的学校教师协助承担教学方显妥帖。
对于10名受访者,既有水一小的领导、班主任、教师、体育教师,还有曾就读过水一小的家人以及即将就学的水一小学生。受访者从不同侧面表示了对游泳课程的了解信息,构成了一个由学校、家长、孩子和小区成员全方位的立体几何。例如,访谈对象A、B、C、D均是水一小教师,证实了水一小游泳课程没有本校教师参与,其中B作为水一小体育组教师,也没有参与游泳课程的教学。E是由刘黎敏游泳馆聘用的外来教练,不是水一小本校教师。访谈对象E、F、G均毕业于水一小,见证了水一小游泳课程的发展历程。G是90后,表示在游泳课上并没有学会游泳,而是利用暑期时间进行专门训练才学会游泳。І想了解水一小游泳校本课程如何进行,自己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游泳,是否还需要参加学校游泳课程的教学,这一点笔者也不能给出答案。水一小也没有表明对于已经学会的学生是否还有必要参与游泳校本课程的学习。J是某高校教师,副教授职称,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孩子学习游泳的过程、教练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他表示连续的学习更有助于孩子掌握游泳技能,而水一小的游泳教学在时间安排上拉得过长。
三、游泳校本课程科研情况分析
该校邬方柱老师在校网上曾发表《我校开设游泳课是可行的》一文,文中提到到,“组建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形成四方面的管理模式,实行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即学校与培训中心联合组成领导决策机构,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分别负责管理协调双方面的组织与培训总体工作……”,“在管理模式上采用教师全员参与的方式,即会游泳的教师作为教练员,不会游泳的教师作为安全员,并从体院聘请救生员。从安全性角度来讲,这是得到有力保障的,但从游泳训练的科学性来讲,与专业游泳教练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从我们内心来说,是不理想的。”
笔者在水一小官方网站上仅找到两篇有关游泳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办游泳校本课程十年来,对此课程的研究和评价少之又少。同时,笔者发现,近十年来,学校没有任何有关游泳人才培养的新闻动态。
四、游泳校本课程评价情况分析
游泳馆的基础设施方面,笔者从水质、水温、更衣室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家长对游泳馆的基础设施基本满意。但是,由于学生与家长对游泳馆的设施认知和主体感受上并不一致,故此数据仅作参考。
课程效果方面,家长及其学生对其评价意见各有不同。经过两个学年度的学习,真正掌握游泳技巧的学生不到一半,且包括校外额外学习。奇怪的是,学生家长对课程满意度较高,这就形成了家长满意较高但是孩子学习效果不佳的对比反差。
笔者与孩子的对话,可以进一步了解游泳训练中游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由于没有生活老师,教练员担任多重角色。无形中,水一小将学生的人身安全责任全部转嫁于外聘的教练身上,这一点实属水一小在教学管理上的不足之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水一小游泳校本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当然,任何的事物都是呈螺旋式上升或螺旋式下降,关键是要找到上升和下降的原因。水一小游泳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色建设课程,理应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11).
[2]王泳,王蓉.南京市中小学游泳校本课程开发的利弊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作者简介:易玲(1978-),女,汉族,武汉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