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6-11-26刘林
刘 林
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刘林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作为弘扬社会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如何善用、探索、创新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以及规避和解决各类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对策。
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资源共享下,带来的不仅是无限的机遇,也将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泛的信息接触,也造成了对高校学生的观念和身心健康巨大冲击与影响。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善加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不断的探索、研究、创新,需求更好的方式、方法,才是当前首要思考问题。
一、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与发展
(1)从方式上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无论作为授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必须处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同时也会受到语言方面等多种因素影响。
(2)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不然,只要拥有一台连通的网络终端,就可以无限制的达到资源共享,丰富的信息量,全天候的发布于获取,受教育者可做到随时随机进行学习、交流等。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了“天涯变咫尺,咫尺变天涯”虚拟的现实世界。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冲了大学生的观念
互联网时代下民族文化发生碰撞信息交织在一起。一些类似欧美国列强主义国家利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势,打着“人权”、“自由社会”等旗号,宣扬享乐、个人主义等,希望利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不良信息,长期灌输和渗透式的影响,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引诱不谙世事的学生误入歧途。
(二)互联网从生活方式上影响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便是虚拟化和数字化,带给人们更多工作、休闲、娱乐上的快乐与自由,同时也让人们对其形成了过度依赖,沉迷当中难以自拔,也就是所谓的“网瘾”,尤其以青年学生群体最甚。一是网上社交成瘾:互联网社交工具多以昵称形式进行交流(例如:QQ、微信、陌陌),这样的隐匿性使学生心理更加开放,遐想无限,不受约束,长时间的面对的机器交流,不仅影响学习,也对表达能力造成很大影响。二是网络游戏成瘾:英雄主义,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人,网络游戏的出现更进一步走进人们的心理,那个虚构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更是无法抗拒这样的诱惑,长期下去,变得崇尚暴力,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三是网络色情隐患:低俗、污秽、情色的内容让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心理形成障碍,造成现实生活中做出违反道德伦理的行为。
三、如何解决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上面临的困难
“大学校园”作为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情感、心理等产生着各种影响的信息一部分来源与此。所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调整、改革和优化,以适应信息时代培养人才是必要的。
(一)网络化的师资团队建设
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团队才是最确切的,也是首要保证。注重培养,加强学习;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加强学习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教学水平,且有发展前途的新生力量;构建出一个完善教学系统和坚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二)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与校园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
运用网络技术,创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论坛等,开设各类校园网络活动,积极及时做到师生间的沟通,使其成为一条绿色健康的网络桥梁。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与净化
完善健全的高新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加强网络的管理、监控、优化,制定良好的使用章程;及时阻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观念,加强引导,增强网络安全和法律意识,开展娱乐性、趣味性、思想性的网络活动,将大学文化积极正确的融入其中。
(四)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通过对网络伦理道德、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文化素质修养、网络实用技术等学习讨论活动。只有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到任何正确是用互联网,增强对互联网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对善、恶、美、丑的识别能力,才能筑起心理的防线,防止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四、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时代的变革自然会带来新的产物,故此只有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方可使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下去,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兴奋点却很难捕捉,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很难吸引注意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改变理念和思路,找到学生的情趣取向,运用高科技教学,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1]蓝如中.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5):64~66.
[2]刘宁.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9):51~52.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刘林(1988-),男,汉族,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