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

2016-11-26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6期
关键词:保卫工作防盗安保

谭 君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1

浅谈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

谭 君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1

图书馆是纸质图书、电子期刊的重要集散地,承担着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大量的藏书、电子信息使图书馆的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自由而密集的人流又使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防火、防盗、防泄漏三方面来论述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受到的挑战,从硬件设施、规章制度、人员培训三方面提出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效路径。

图书馆;安保挑战;安保路径

图书馆是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工具,是构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2011年底,我国的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公众的无障碍、零门槛进入,使得图书馆在汇集大量纸质图书、文献资料、电子信息的同时汇集了大量的、不稳定的人流,对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以笔者所在的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为例,我馆坚持全年365天开放,馆藏图书235余万册,开通数据库113个,全文电子外文现刊17997种、外文图书45948卷/册、外文学位论文414772篇、中文电子图书13万多种。长时间的开馆加之海量的图书与数据,使得图书馆的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保卫图书馆馆藏图书及信息的安全,更要保证来馆读者的财产及人身安全。

一、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

上文笔者已经提到,图书馆的安全保卫工作主要由馆藏图书、信息安全以及读者、工作人员的财产、人身安全两个主要方面构成。因此,其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防火

纸质图书及文献资料是图书馆馆藏最为基本的构成,纸质图书的保存易受到火灾、虫灾、水灾等方面的威胁。随着科学技术与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虫灾与水灾都已是可预见、可防治的威胁,能够依据季节的变化做出预防。然而,火灾因其引起原因多样性仍是偶发性、大范围的严重威胁,难以对各类诱因做出全面排查,使其成为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首要挑战。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图书馆突然发生火灾,大火从2楼一直烧到了4楼,5辆消防车奋战40多分钟才得以将大火扑灭。发生在同一城市的图书馆火灾再次为图书馆防火工作敲响了警钟。

除了纸质读物,木质的桌椅、老旧的设备及电路、人为携带的火种等等都可能诱发火灾的发生。火灾一旦发生,集中存放的纸质读物及木质桌椅便首当其中葬身火海,导致火势蔓延,难以控制。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及外文资料的损毁将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除了馆藏受损外,火灾的发生还对来馆读者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面积越大的图书馆易燃物越多、逃生道路越复杂、人流量越大,对生命安全的挑战也就越大。由此可见,防火是事关海量馆藏与众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大安全保卫工作挑战。

(二)防盗

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料大都采取开架罗列的方式面对读者,一般情况下,书库只有机动巡逻人员安全值守,阅览室有一到三名工作人员安全值守,与海量的图书及大量的读者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大部分来馆读者会随身携带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来辅助阅读。虽然对当下大多数书库与阅览室都已安装了防盗探头以记录、监控馆内人员的行为举止,但馆内图书整本或部分失窃、读者财物失窃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目前,监控探头已在图书馆内广泛使用,但是仍有大量的监控死角存在,成为防盗工作的隐患之一。此外,由于图书馆的开放性与综合性,来馆的除了读者还有很多参加会议、参观展览、推销产品的人群,甚至难免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伺机进馆将眼光瞄准贵重藏书及读者的贵重物品。复杂且大量的人流成为防盗工作隐患的另一重要方面。

(三)防泄漏

当下,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成为新时代最为活跃的因素,信息的更新与传播正逐渐成为事关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各类信息的信息安全也逐渐成为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方面。图书馆虽为公共场所,但也不乏众多有偿信息与涉密信息,特别是大量的电子刊物。电子刊物与电子信息是未来图书馆馆藏的发展方向,电子信息一般经由互联网进行传播,网络上活跃着大量素质参差不齐的网民,甚至网络黑客。读者通过公用电脑或通过外网进入图书馆的数据库都有可能导致网络黑客或低素质的网民通过网页浏览痕迹进入数据库,从而导致数据库信息的泄露,给图书馆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图书馆的读者通常会登记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用以办理借阅手续。个人信息属于读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因借阅被登记在图书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便构成了一种信息托管的信任关系,图书馆有义务保护读者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社会上不乏有靠出售与贩卖个人信息而获取一己私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出现。因此,读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样是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发电机保护范围内发生保护动作故障时,保护不能拒绝动作。但是在其他保护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保护不能误动作。

二、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效路径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已经明确了图书馆面临的防火、防盗、防泄漏三方面安保挑战,本节笔者将针对以上三个挑战给出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硬件投入,提高安保级别

硬件投入是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基础,更是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最后一道屏障。目前大多图书馆都装配有防火卷闸门、灭火器、烟雾报警器、摄像头等安保硬件设施。然而,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能够为图书馆提供更为高级、全面的安保硬件系统,使硬件设施的作用从事后处理转入事前预警,能够大大降低图书馆各类安保事故的发生率。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顺应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智慧安保预警系统也应加快建设步伐,真正提高图书馆的安保级别。智慧安保预警系统应包括火灾预警防火系统、消防喷淋防火系统、数字监控防盗系统、门禁防盗系统、网络防火墙防泄漏系统等等。各类安保系统应相互连结,形成图书馆安保数据库,根据数据波动及时捕捉图书馆安全状态的变化,捕捉可能的危险信息,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安保意识

人是图书馆最为活跃的群体,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升来馆读者与工作人员的安保意识是图书馆安保工作的根本途径。正确的安保意识能够有效规范各类人员在馆内的行为,减少读者财物外露、外网进入数据库等危险现象,杜绝工作人员工作不尽责、泄露读者个人信息等不良行为。因此,人员培训应一分为二,对读者及工作人员双管齐下进行安保培训。

(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安保规范

扎实的制度是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效保障,是图书馆各类安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规范。缺乏规章制度的安保工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依托,浮于表面。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生态体系,涉及无论是读者还是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制度体系习得自身的行为规范。

制度的建设首先应参照国家的各类消防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较为成熟的上层制度,保证制度建设不偏离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的主线;其次,应结合图书馆自身的具体情况,将各类规章制度细化,使规章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其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赏罚分明,达到规范安保工作的实际效用;最后,制度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当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就要求制度建设在电子信息安全、互联网安全方面进行不断调整、补充,保持制度的时效性。

图书馆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系统的工作,其中人是其最为重要的因素。无论是防火、防盗、防泄漏等方面的安保挑战,还是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等路径的实施,人都是其成败的关键。只有提升人的安保意识才能够使图书馆的安保挑战不再严峻,才能使硬件设施发挥其效用,使各项制度落地生效。

[1]李媛.近五午来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05(12).

[2]程显静.高校图书馆安全工作浅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5).

[3]陈恩满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缺失问题探讨[J].茂名学院学报,2009(2).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文)[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gs_ws=peop le_635569416342074187,2015(12).

猜你喜欢

保卫工作防盗安保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保卫工作的思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古代陵墓中的防盗机关
上海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经验谈(英文)
防火防盗报警器设计
2017年凯迪拉克XT5电路图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猴”安保
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