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现状思考及对策分析
2016-11-26金舟
金 舟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现状思考及对策分析
金 舟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高校心理委员制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之一,主要作用在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等。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心理委员的选择、培训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当前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现状,找到症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完善心理委员制度。
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现状
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和学习等压力在无形中越来越大,日渐突出的心理问题甚至波及到了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马加爵”、“药家鑫”出现在当前大学校园之中。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恶性高校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这让教育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受到欧美发达国家“同辈心理辅导”的启发,天津大学率先做出尝试,构建了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作为一项制度在高校中沿用至今。
1 高校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十多年过去了,高校心理委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们承担着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危机等重任,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因为目前我国的高校心理委员制度还在探究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1 心理委员选择不合理
心理委员一定要选择心理素质强,性格较为开朗的学生来担任。这些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责任感强,对心理工作抱有高度的兴趣。但在现实中,很多辅导员、班主任对于心理委员的选择并不重视,选拔过程简单,往往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挑选,或是直接指派,而对于该生是否能够胜任并未考察与核实。
非正式的选择方式所造成的后果是心理委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无法准确获得有效的信息,从而影响心理委员作用的发挥。例如,有一位同学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因无法适应大学环境,希望借由担任心理委员一职来解决自身的问题。鉴于这种动机,该生的工作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1.2 心理委员专业素质不足
当前,高校心理委员的平均专业水平较为落后,无法适应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构建需求。
第一,很多心理委员对工作的重要性缺少深刻认识,责任心不强。
第二,多数心理委员本身专业素质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心理学知识缺乏,未掌握帮助他人的技巧,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低等问题。
1.3 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科学性不强、工作责任界定不明确
当前,多数高校均未能设置运行有效的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同时缺少必要的指导、监督,有些高校对于心理委员的定位过高,规定了一系列岗位职责,“逼迫”他们去做一些无法完成的事情,结果只能起到反效果。例如,部分高校规定了心理委员每周定期报告制度。工作出发点是好,但未能考虑到心理委员毕竟是由学生担任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法随时保持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保证任务质量。
2 优化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对策
2.1 科学选拔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的选拔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合格的心理委员,才能返现问题,真正有效预防心理危机。因此,高校应重视并规范心理委员的筛选工作,尽可能保证每一名心理委员都是班级中最适合担任这项工作的人。
心理委员的选拔可采用自愿报名、学生推荐、辅导员(班主任)选择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
自愿报名:只要认为自己符合心理委员基本条件的同学均可报名。
学生推荐:学生推荐的人选往往是班内较有威信、人际关系良好、影响力较大的学生。而这些均是担任心理委员的重要条件。为保证推荐结果的公正性,这种推荐可采取匿名的方式。
辅导员(班主任)选择:根据自愿报名以及推荐结果,挑选出一批符合条件的同学,再通过观察、面试等方式敲定最佳人选。
2.2 加强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
一个合格心理委员的产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通常专业培训分成两个部分,即心理学知识培训、技巧培训。
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应以课堂授课形式为主,由专职的心理教师主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内容、方法等。并由校心理中心及二级学院对考核合格的学生发放结业证书。只有持证的心理委员才能上岗。
技巧培训主要是教授一些常用的帮人技能,采用笔试和情景模拟双重考核考查学生的受训情况。这种培训应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以帮助心理委员巩固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巧。只有这样心理委员才能优化工作方法,在发现常见心理问题时准确快速得抓住问题的实质,提升工作效率。
2.3 准确定位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心理委员和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比较容易发现同学的异常,也拥有沟通上的先天优势。但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但并非专业人士,所能承担的工作只是同学间的一般心理互助。因此其工作重点并不完全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其次才是协助心理指导教师解决问题。故对于心理委员身份要做好以下界定:
第一,心理知识的宣传员。作为心理委员应利用休闲时间,吸收和掌握最新心理健康知识,并通过班会、观影等方法将所学传达给同学,帮助大家增强心理健康的保健意识。
第二,心理情况的聆听者。当同学出现不满、困惑、焦虑,又有倾诉需求时,应主动并乐于成为聆听者。心理委员应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和包容心,不能随意将他人的苦恼判定为“无病呻吟”,而要感受他们的心理活动,从中发现问题。同时尊重同学的私隐,做好保密工作。
第三,心理变化的信息员。心理委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多观察同学的情绪及心理的变化,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让专业人员可以及时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结语
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尝试,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仍暴露出很多问题,但只要不断探索,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完善,高校心理委员制度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心理委员也会成为高校学生最基层、最可靠的心灵堡垒。
[1] 董秀娜,刘洁. 高校心理委员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13,04:79-80.
[2] 周璠. 浅谈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现状及其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8:43-44.
[3] 修稳君,张俊. 班级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刍议[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111-113.
金舟(1986.09-),女,江苏无锡人,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辅导员,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法学。
G647
A
1672-5832(2016)12-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