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训练过程对舞蹈教育的启迪

2016-11-2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舞姿楷书线条

杨 哲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书法训练过程对舞蹈教育的启迪

杨 哲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舞蹈与书法之间同样有着审美上的共性,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投入到这两个艺术门类当中。特别是当台湾著名舞蹈家林怀民所创办的云门舞集,公演了以书法为灵感创作的《行草》系列舞剧后,更是作为一个契机让更多的人认识探讨二者的关系。对于书法与舞蹈在艺术审美的共性,前人已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本文不在过多赘述。本文主要从舞蹈专业方向出发,通过书法艺术对于舞蹈的影响,来解决舞蹈教育环节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分四部分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从舞蹈与书法二者的审美共性上,来肯定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第二、三部分通过书法艺术的力与气,来具体探讨书法的训练过程对舞蹈教育环节的影响,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语。

舞蹈;书法;力;气

1 舞蹈与书法——流动中的线条与笔尖上的舞蹈

舞蹈是以经过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①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②二者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舞蹈属于表情艺术,而书法属于造型艺术。从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的造型性是强调其静态、永固的特质,书法以纸、笔、墨为媒介,将线条发展变化的瞬间凝结固定下来,且观众的审美体验通常是在书法家创作之后;而舞蹈则属于动态艺术,它以人的肢体为载体,通过直观的、流动的舞蹈动作来塑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其艺术形象的感知是在舞者二度创作过程中完成的。

造型性,是舞蹈与书法艺术审美中共同的特性。舞蹈中的造型体现在人体动作经过提炼加工后、静止的定点舞姿。从编舞技法上看,一个舞蹈由若干个舞姿组成,舞姿就犹如同一个个造型“点”;舞姿与舞姿之间的衔接往往通过气息和动势走向来过渡,我们可以看做是连接舞姿造型的“线”。舞蹈动作是在时间长度中流动的,它不是静止不动的,然而舞蹈的流动性也不是指不停地动作,而是在节奏和韵律的作用下有规律的变化发展,舞姿造型出现在流动变化的过程中,“点”动成“线”,舞姿定点通过连接性的动作来衔接,形成一系列流动中的动态变化线;再通过一段段舞姿短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以“线”带“面”使整体上有了画面感,营造出一种氛围和情境。

可以说,舞蹈是流动中的线条,而书法则是笔尖上的舞蹈,展现出线条艺术的美。如果把书法家写作的过程看作舞蹈表演的话,那么每一个起笔和落笔都是舞姿造型,连接头尾的线条就如流动中的动作,一笔一划的线条组合犹如舞蹈动作的堆积排列,动作与动作之间关系亦如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系,同样讲究间架结构、韵律章法。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每个动作的轻急缓重无不体现出于二者对于艺术审美上的共同追求。

2 从功能训练出发——力的控制

就机能训练性而言,舞蹈需要调动人体全身各个机能来完成,而书法重点把握手腕的控制力与指尖的灵活性,讲究手与笔、笔与纸的关系,如何将心中的艺术语言通过手中之力传递至笔尖,活跃在纸上。

对于书法初学者,第一步首先规范握笔的姿势,学会运指、运腕、运肘。古人执笔方法很多、也很讲究,书法大家苏东坡曾言“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意思是没有标准的握法,只要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即可。现在人们普遍使用五指执笔法“按、压、钩、顶、抵”,这种握法对于五个手指都作出了力量上的要求。手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关节活动幅度大、灵活多变。书法是需要通过手指、手腕、臂肘各关节肌肉协调配合动作的。软笔书法中素来由枕腕、提腕、悬肘的说法,这都体现出对手臂力量的控制,掌握了腕上功夫和控笔能力,才算真正为练好书法打下了基础。

从某个角度看,书法就像以平面空间背景,手腕指尖在小幅度的舞蹈。舞蹈中的基本功训练就如同书法中培养“手腕运笔”的能力一样,通过对身体功能性训练,掌握过硬而扎实的软度与技巧,为后期更高的艺术追求做准备。练字与练功一样,需要一遍遍反复的练习,使身体有感知、动力定型,并形成正确良性的肌肉记忆和用力方式。

3 从规范到自由——气的运用

学书法当从楷书入手,打下基础后,才可接触行书、草书等其他书体。楷书,也叫“正楷”,特点字形方正、笔画平直、整齐端正。笔者认为,舞蹈的教学步骤同样应该从规范开始,亦如楷书的横平竖直,端正干净。舞蹈本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美与丑,这里的“规范”主要是从肌肉发力、动作路线的准确性出发,使动作的幅度、高度、角度才能达到最美的点,形成审美上的共性统一。“规范”是一把双刃剑,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规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用力方式和普遍的审美取向;然而到了舞蹈学习的中后期,仅仅以规范作为要求是不够的。这就进入到从楷书向行书过渡的阶段了。行书是在楷书基础发展的,比楷书书写速度快,有了前期规范性的训练作为基础,熟能生巧才快得起来。楷书与行书最大的区别在于有行云流的感觉,字与字之间有牵丝,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形成这些虚带而过的牵丝是由于其动势不断,靠气息来连接的。舞蹈中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十分重要,呼吸带动身体的韵律,使动作之间的衔接变得柔和丰富。对于气息的处理不同,同一动作有多种变化的可能性,配合慢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等不同的气息特点,使动作风格更加多样。最后到草书自由、放纵的阶段。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其运笔速度最快,它完全将原来的字体结构打破在重构,避繁求简,我们甚至辨不出汉字的最初形态。同样的,在舞蹈艺术中我们应敢于打破既定规则,忘掉已学的套路,随心而动,做到有限制的创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美真可算得上是舞蹈中的高境界。

4 结语

人们在谈书法时,通常强调笔与纸的关系,字的长短粗细、焦浓重淡,都是笔与纸在时间的快慢、空间的轻重上关系的体现。然而我们往往忽视掉笔的另一头,笔是没有生命的,通过被人的手掌握才使它有了活力。如果我们要寻找书法力量的这个“根”,那肯定要回归到人本身,那就是笔与手的关系。笔是一个桥梁,笔传递出手的力量,一旦与纸面接触便释放开来,挥洒自如,化身为意气飞扬的汉字。

那么,如果把笔这个媒介去掉,效仿古人徐渭,直接以发、以手蘸墨写字,还可作为书法吗?笔者认为抛开物质载体,情由心发,力由身起,通过外在表现的文字来展现流畅飞动的线条之美,足以体现书法的魅力。书法家在运笔书写时心、神、气、力相合,身体和手臂的动势动态亦可看作是醉人的舞蹈。

舞蹈专业教育,特别是中专阶段的教育重点在于开发学生身体各机能,要求学生具备舞蹈所需的身体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能够完成一定的技术技巧,具有一定舞台表现力和艺术审美。舞蹈的教学过程应与练习书法的步骤一样科学、系统。首先从身体素质的培养出发,明确训练价值,使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能够达到正确的动力定型,使之具备舞蹈演员必备的体能条件,再从艺术审美角度不断培养其艺术综合素质,从单一到变化,从限制到突破,一步步实现舞蹈教育目标。

注释:

①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P173.

②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P130.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2] 金秋,《舞蹈欣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3] 任娜,何琦,《迹象韵格,以舞道心——中国书法与舞蹈的美学共性探究》,美育学刊,2011-3

[4] 朱小华,《一静一动看书法——从数学家、舞蹈家眼中看书法门路》

杨哲(199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方向:舞蹈。

J701

A

1672-5832(2016)12-0247-02

猜你喜欢

舞姿楷书线条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看看,春的舞姿
线条之美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石头也会舞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风中的舞姿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