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理论研究综述
2016-11-26乔莉
乔 莉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 伊犁 835000)
内隐学习理论研究综述
乔 莉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 伊犁 835000)
在无意识研究热潮中,内隐学习自提出以来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而且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具体介绍了内隐学习的定义、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内隐学习;定义;特征;应用
1 内隐学习理论定义及本质
内隐学习理论最早是在1967年提出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他提出:内隐学习是一种有别于外显学习的、人们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1]。如今,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只要在学习中包含了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那就称为是内隐学习。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内隐学习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高潮。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在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我们都能看到无意识认知的影子,Lewicki、Czyzewska和Hoffman(1987,323-530)提出,内隐学习是指被试获得具体知识,但却说不出来、甚至意识不到也已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学习情况[2]。Mathews(1989,1083-1100)则认为内隐学习是自动化的、无意识的,而且能更有效地发现任务变量间的不显著的协变关系。Dulany(1989)在实验发现两种学习条件下被试实际判断规则的准确度都很高,于是指出内隐学习具有理解性。
2 内隐学习的特征
2.1 自动性
内隐知识是在过去的无意识学习中自动产生的,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人们能在没有有意识努力去发现任务的隐藏规则或结构的情况下,学会在任务环境中对复杂关系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内隐学习是自发起作用的,不需要任何有意识的努力即可自动发生,是一种非分析式学习,需要的心理资源也很少,知识的形成主要依靠环境熏陶,靠直觉的整体把握。许多实验研究均发现,在对语法规则的掌握上,外显学习的规则发现组和内隐学习的记忆组之间不存在差异,Reber(1976,1980,88-94)实验发现外显的规则探寻有时候妨碍被试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并且,正是内隐学习的自动性,揭示了它不同于外显学习的独特本质,并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1]。
2.2 抽象性
内隐学习的抽象性是内隐学习的另一个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内隐学习可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获得的知识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状。是指内隐学习获得的是抽象的规则知识,能够在深层结构保持不变而表面特征不同的情况下发生迁移。内隐学习的迁移现象很好地证明了其抽象性特征,因为如果内在规则不变而只是表面符号变化的情况下发生了学习迁移,那么就足以表明学习者学到了表面特征之外的其他的抽象东西。可以说内隐学习是深层的,而外显学习是表层的,这两者在最终获得的知识方面存在差异。所谓深层,是指内隐学习获得的是刺激内部的潜在的深层结构;而所谓表层,说明外显学习获得的是特定的刺激或是刺激间某些表浅的规则。Reber(1969)和Mathews等(1989)的研究先后用实验证明了,在学限定状态人工语法时,语法规则的改变明显降低了被试的成绩,而字母串物理形式的改变对成绩未产生影响。上述研究似乎一定程度上表明被试者在内隐学习获得的内隐知识是抽象的,不依赖于刺激的特殊物理形式。
2.3 理解性
内隐学习的理解性同样也是把握内隐学习的一个本质特征,即内隐知识在部分程度上可以被意识到。Dulany(1989,25-34)通过随后对被试划线反应所体现的规则掌握程度的分析发现,两种学习条件下被试实际判断规则的准确度都很高。由此证明了内隐学习具有理解性。Reber等(1994)对人工语法构成的词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被试外显报告所用规则能力的提高,他们也内隐地发展了更为丰富和复杂的规则知识。国内研究者郭秀艳等人(2002)也采用这种测量方式对内隐学习理解性的操作定义进行了探讨,发现随着学习的推进,内隐组与外显组被试的成绩都是逐渐上升的。这就证明了内隐学习具有理解性。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并非完全不能被人们意识到,只是难以将它们完全地报告出来,内隐知识远比人们所能报告出来的知识丰富和复杂得多,但意识仍能够接近它。这也说明内隐学习具有不彻底的理解性。
2.4 抗干扰性
内隐学习的抗干扰性是其区别于外显学习的一大特征,内隐学习的抗干扰性指的是内隐学习从学习过程到学习结果都是稳定的,不易受其他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外显学习则会受到年龄、智力、情绪、个性、动机、气氛等种种因素的干扰,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为不同的学习效果。Reber(1993)在内隐学习生物进化论中有详尽的阐述,他认为无意识的内隐认知系统早在有意识的外显认知系统之前就产生了。总的来说,大部分实证研究数据支持了内隐学习具有抗干扰的特征。而意外结果的研究情况都较特殊,如学习情境过于复杂(Howard和Howard,1998),老年人的内隐学习不如年轻人。
3 内隐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内隐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学习中都同时存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这两种认知过程。有人针对内隐学习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内隐学习有助于培养语感及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的获得。虽然在上文中,我们似乎一直在强调内隐学习的优势,但这仅仅是在某些条件下。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有着不同的优势领域和发生条件。研究提出对外语教学的建议:对于词汇的学习应本着最大频次、最多形式地与词汇接触;对于复杂的语法结构,更适合在听、读、写一体化的实践环境中逐渐培养语感。此外,根据内隐和外显协同作用理论,内隐和外显方式的恰当结合才能促进学习的最大进步,因此,应注意二者的结合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视学习对象和学习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郭秀艳和杨治良(2002)研究也表明,在学习复杂任务时应先具备一个内隐知识基础,然后再试图建立外显的任务模型。在内隐学习占优的条件下,教师采用更为宽松自然的方法,为内隐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外显的行为和表面现象,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隐学习潜能。
[1] Reber.A.S. 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7(77):317-327.
[2] Lewicki. P. Czyzewska,M,& Hoffman,H. Unconscious acquisition of Complex Procedural Knowled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M],1987(13):523- 530.
乔莉(1993.07-),女,汉,新疆人,研究生,伊犁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B84
A
1672-5832(2016)12-0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