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美学之浅见
2016-11-26吴威
吴 威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信仰美学之浅见
吴 威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信仰以儒道禅三者为主,三者各自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但同时彼此之间又能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和补充,三教合一是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对于多元文化而兼容并序的一项重大发展,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孟子,道家,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而禅宗,也就是我们称之为佛教的文化,则是由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在文中主要谈谈对于本土文化中的儒道美学之观点:
1 儒家做事
儒家:强调社会价值,为国家服务,贵进取,事功
核心:善
儒家美学是建立在周朝王室礼崩乐坏的状态之下,孔夫子希望能够回复周礼的最终的有目的的制约,主观上还是情调了美必须统一于善,并且孔子对于没和善的统一的艺术原则的阐述和一系列的美学观点,为儒家美学建构了最基本的理论框架,从根本上规定了儒家美学的基本特征。
孔孟提倡的儒家美学的核心在于不断的论证没与善的同一性,要求美善的和谐与统一,高度重视美与艺术的熏陶以及和谐,提高人们伦理道德情感的心理功能,强调艺术对美感的促进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到汉代乃至宋代,以董仲舒确立而朱熹最终完善化的理学体系,它推崇的是形式主义的纲常制度,崇尚追求个人操守模范而非有效的制度设计,依赖技术而又鄙视技术,甚至都没有继承下孔孟时期儒家对于六艺中射、御等实用技能的重视,继承多于发展的思想体系,多多少少也是僵化的。
儒家美学是与社会生活、政治状态紧密相关联的,作为其重要美学原则的人和,本来就包含了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它情调的最多的是对立面的相互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情调的更多的是内在的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在模拟的、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的更多是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实现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情感的优美和壮美,而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
从儒家哲学的整体气韵来看,其思想主要是外观的,它本身也极注重内观,但是它的内观是最终必须为其外观服务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修、齐、平、治”。与此相似,儒家美学在艺术-审美上也以外观的伦理、道德、责任为标尺,也就是说,它要求美一方面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必须与伦理性的社会情感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
2 道家做人
道家:强调人本价值,主静、忍让、主超越、隐逸
核心:真
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所以道家美学是返璞归真,自然和谐,天人合一,是以《道德经》和《庄子》构造起来的道家体系,讲究顺势而动,以乱世之中明哲保身为主要目的,和儒家法家相比较,道家很难被看作一种政治思想,而更多的应该被认为是一种纯理论类的哲学,中国的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以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体道、道不可道、贵时主变、虚无、守一、齐物、柔弱、天道行健、纯粹素朴道家哲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先秦道家、 秦汉黄老之学、 魏晋玄学、 隋唐重玄学与宋元内丹生命学等五种历史形态。
道家于事,莫不是重自然而为,以至心身舒爽,不为物累,自然而为并非听任自然而不作为。而是以一种不刻意的态度而为。不虚伪不做作,一便是一,二便是二,没有太多欲妄和情绪道家于物贵本而舍末,贵素朴而舍智妄,“为学者曰增,为道者曰减。”于是减之又减,便可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心如新生于世,不与物饰,真朴无巧的状态。
道法自然,也是同样映出道家对真对朴的追求以及对世间智巧之风盛行,人皆失其淳朴之心的憎恶与反思。
玄学过后,道家虽然不在占据主流,然儒显道隐的儒道互补的华夏文化内涵,几千多年中长居于社会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导地位。而道家哲学思想主要通过道教、 儒学以及中国化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3 最后的体会
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连绵不断,源远流长,无论是宫廷美学、士大夫美学还是民间的通俗美学,都是在同一片大地上同源共生、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才形成了一个民族美学的共同体,从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看,传统美学是以儒家美学为基础,道家为主流,以庄子精神为主体呈现于世人的,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中国古典美学的主题框架,如重“神韵”的本体论,讲究“虚静”的创作方法,追求“冲淡玄运”、“神”、“逸”、“妙”的审美风格等,都与道家美学思想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道家的美学思想、审美趣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艺术设计中,道家美学以其独特的人性关怀和自然旨趣更能满足当下人们普遍需要的回归自然、身心合一、渴望内心宁静与充实的精神需求。
道家把个体生命的价值、个体与他人的互不相争的自由发展放在最高的位置,主张对人世的利害、得失、是非、荣辱、祸福采取一种听其自然,不容于心的超越态度,认为这样就可以从人世的苦难中获得解脱,始终保持精神上的自由,达到美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他与儒家的美学审美是完全相反的。
儒家美学很多时候是以道家美学为归宿的,当“道不行”、“邦无道”或离沦乱世时,道家的“与到冥同的”的“天地境界”便成为很多士大夫寻求抚慰、高举远慕的精神归宿了。
吴威(1989.12-),女,汉族,湖北谷城人,研究生在读,湖北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摄影艺术研究。
B83-061
A
1672-5832(2016)12-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