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楷书兴盛原因之我见
2016-11-26魏堃蓉
魏堃蓉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唐朝楷书兴盛原因之我见
魏堃蓉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它是一个文化发展繁荣,开放,包容性很强的朝代。唐朝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在诗、书、画等方面,更是名家辈出。其书法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达到鼎盛时期,那时书法上所产生以一些经典碑帖,我们至今仍在研习且难以超越。
唐朝;书法;楷书
商朝的甲骨文,西周的金文及大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文字,秦朝李斯所统一的小篆及汉代的隶书,在唐朝时都有所运用和发展。为何唯独楷书在唐朝有如此大的成就呢?
1 楷书的兴盛离不开其自身的发展
唐初,由于各种事务杂多,于是前朝制度少有更改,一切基本遵循沿袭杨隋旧制,所以楷书也就继续使用了。楷书始于东汉末年,齐王僧虔《名书录》中说“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也提到“上谷王次仲始做楷法”。王次仲的楷书虽未见于后人,但在许多著作中都有提到。
到了晋武帝时还设立了书博士,弟子员,掀起了学书的高潮。因此,这段时间也涌现出了像钟繇、王珣、陆机,一样的书法名家。再加上此时朝廷也以善书为选贤举能的资能,且王羲之在此阶段跟卫夫人学习钟繇的楷书,并与其子王献之加以临摹与改进。至此,楷书已进入一个发展时期。
楷书经过之前近四百年的发展,接下来就将进入一个成熟时期,无论下一个是何朝何代,楷书都将会继续有所发展。所以,楷书的发展是必然的。就犹如一个人在没有外力的摧毁下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一样。且在当时真,行之书,朝野通行,自古以来,并为大宗。就如当今官方通用普通话,所以也鲜少有人用方言来做文做歌,这也是当时楷书盛行的一个原因。
2 统治者的喜爱和提倡
上之所好,下必行之。统治者的喜爱和提倡也是楷、行之书在唐朝能如此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王羲之能在书法界有“书圣”如此之高的评价,除自身的不懈努力及其异禀的天赋与唐朝的当朝统治者唐太宗的极力推动是离不开的,同时,因为他的推动使唐朝成为历史长流中的一个书法高峰。唐太宗还曾令虞世南,欧阳询等书法大家,于弘文馆内亲自教授五品以上职事官子弟学书,这更加说明了唐太宗对书法的喜爱。
从古至今一个统治者对一个书法家的赞赏,鲜少有唐太宗对王羲之这般。唐太宗将《兰亭序贴》陪葬入墓,并且用《兰亭序贴》的摹本用于朝廷之上作为有功之人的奖励之一。他还亲自在《晋书》中为王羲之写了传,其中提到“所以详查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为王逸少乎!”区区数字,不但对汉字的书写艺术进行了总结。还表明,至少在唐太宗的眼里当朝如张芝、钟繇等其他书法大家与王羲之的书法一比简直不堪一击。甚至认为汉朝以前的书法还不属于书法。
可能是唐太宗个人经历战争,崇尚武力的原因,使他崇尚右军,对字的欣赏点也是注重骨力,丰神挺拔,而这些特征以王羲之的真、行为胜。因此,到唐玄宗时期推崇隶书,喜欢宽博华丽的书风,也与他自身的经历及修养有关。唐玄宗对隶书的推崇,对当时的行、楷、篆、草都有所影响。所以,唐朝之后的隶书有一段时间传承了魏晋的习惯,楷隶混杂,像楷像隶,楷多隶少或隶多楷少。
除王羲之外,唐太宗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书法大家交好,且这些书法家在朝中都身居要职也是推动唐朝行、楷之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作为一个历史上有所成就的统治者,他与众文人的交好除了他对书法的喜爱,也还有其他原因。唐初的文人,大多经历了前朝,他们的出身、经历都各不相同,但大多在事业上都想有一番作为。唐太宗深知“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纳四海,文武之道,各随其实。”当时唐太宗所重视的包括王羲之,虞世南在内的一些文人在前朝就已经有所成就了,在当时的文人中也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太宗对他们的重视,不仅使书法在唐朝盛行,同时,也推动了当时文化的发展。
3 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兴盛
唐王朝大力提倡儒学,再加上当时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众人传译经卷,著述典藏成风,且印刷术也尚未发明,所以一切的著作、经书都需要人手抄。这种对楷书、行书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大量的人工抄写,由于行书较节省时间,所以民间更加流行。
儒学,道教和佛教十分重视对书法的修养,也是使书法质量有所提高的原因。书法与儒学,在学术上虽然不是一个领域,但二者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书法的内涵十分丰富,儒学思想深含其中。儒学思想,是书法创作、欣赏、批评的理论根据,学习书法是修身的有效途径。书法要求结构均衡、平正,端庄秀丽,而儒学则倡导中和为美,居中守正,形端表正。书法的结体,笔画间要相互穿插、避让,各部间要相呼应、协调,儒学则要求“以和为贵、中庸和谐”,以仁、礼为做人的准则。历代书家,都遵循着“学书法,先学做人”的原则。“人品即书品”对书法家的评论更是人书俱评。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著名的书法大家都是奉道世家,都与道士有着非常亲密的联系,双方都有很多书法上的交流。对道士而言写经是一种神圣的宗教行为。对书法家而言,写经是一种积累功德的善举。据《书法要则》等书记载,王羲之想要得到山阴道士的鹅,就接受了替他抄写《道德经》的要求。
唐朝的书法艺术受到佛教思想的渗透,译经、抄经、写经等佛教传播手段也促进了唐朝书法艺术的繁荣,一些书家在临池研修过程中多涉足佛教来提高书艺,书学高僧对书法艺术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唐代的怀素,鉴真与空海法师都是对唐朝书法有所贡献的僧人。最后,科举考试也对唐朝书法的发展与壮大起了推动作用。由于唐初书法方面沿用了前朝的楷书,所以学子们对楷书的练习与了解也是分外用心的。
总的来说,唐朝书法的发展以及楷书的兴盛主要是由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唐代书法与人们的生活普遍联系,他们生活中以书法为乐,以书法装饰,丧葬与宗教更是离不开书法。唐代书法家人数众多,分布在社会的不同地方,不同阶级,且这些书法家所著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突破,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1] 李富林.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初探[D].陕西示范大学.2012.
[2] 钟明善.中国书法简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3] 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陕西示范大学.2012
[4] 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魏堃蓉(1992-),女,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J292.1
A
1672-5832(2016)12-01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