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对策探析
——以青海民和县为个案

2016-11-26罗德志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寄宿制教学点农村

罗德志

(民和县第三中学 青海 民和 810800)

县域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对策探析
——以青海民和县为个案

罗德志

(民和县第三中学 青海 民和 810800)

本研究以民和县为个案研究,通过对民和县近5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民和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存在着山区学生上学困难、辍学率增高、寄宿制学校基础条件不达标、中心学校班额过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民和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

民和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民和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从2009年启动以来,就确定了“县城集中办高中,分片集中办初中,乡镇集中办小学,村级办好教学点”的总体思路,至2015年先后进行了两轮学校布局调整使全县学校保留272所,其中完全小学135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教学点112所。通过整合,全县完全小学校均规模达到231人左右,初级中学校均规模达到1316人左右,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均规模达到1040人左右,高级中学校均规模达到4000人左右,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5500人。

1 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4]根据国务院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要求和“以县为主”教育管理原则下,重新审视和修订调整规划,在确保质量安全、校舍安全、师生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布局调整工作,在2010年已制定的《民和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县域内农村中小学调整专项规划,要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以及学龄人口居住和变化相适应,合理规划县域内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教学点以及寄宿制学校。第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求,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应寄宿上学;第二,各乡镇都应设立并建设好初级中学,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小学或教学点,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地区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第三,合理设置学校服务半径。根据民和县山区和川水地区实际,并结合在校学生规模和办学效益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减少学生上下学时间。

2 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财政支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规划预留教育建设用地,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长期、稳定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和教育投入保障制度。结合校安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学前教育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教育专项投入,不断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发展教育事业。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政府作为农村中小学的第一责任人,在财政投入时上应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倾斜,并应设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以进一步缩小农村中小学与城镇学校的办学差距,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育健康、稳步发展;其次,加大上级转移支付力度。“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由于取消了乡级政府对中小学的财政投入,使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全部压倒了县级政府身上,民和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本来捉襟见肘的财政还要承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重大项目投入,很难保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如期到位。因此,应当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划拨专门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由县级政府实行统筹管理,集中使用;再次,积极吸引全社会多渠道教育投入,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提供除政府之外的第二财政支撑。[5]鼓励和引导不同企业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捐资助学,用来弥补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不足。

3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

第一,加强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条件。一间学生宿舍应当安排4-6名学生为宜,最多不应超过8人,以免学生过多影响休息,同时在学生宿舍内配备柜子、桌椅等设施以保证学生日常生活用具的摆放,还应添加和改善学生宿舍采暖设备。二是改善学生食堂,保证学生用餐安全、卫生。加大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培训,寄宿制学校实行校园一卡通,既有利于节省学生排队打饭时间又利于学生用钱安全。三是积极改善寄宿制学校其它配套设施建设,如建立学校公共浴室,改善学校厕所和加强学校门卫等;第二,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温馨的学习环境。学校应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饮食管理、住宿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安全、舒适的学生学习环境;第三,配备专职辅导教师。寄宿制学校应尽快配备专职生活辅导教师和心里辅导教师,通过“零距离”与学生接触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健康、快乐的面对生活和学习。

4 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高素质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主要围绕教育理论、教材教法、新知识技能等内容,特别是加大现代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使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授课;第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交流制度,农村教师凡是在同一学校任教5年以上的且年龄在50以下的教师都应进行异地交流,且异地交流不少于3年,同时应健全城镇教师轮岗支教等教师交流制度,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第三,完善教师考核晋升制度。在教师评聘职称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对连续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以上的教师,取消计算机考试等级作为职称评聘的硬性条件,同时在全县教师选调考试中,将报考资格限定为在农村学校至少任教5年;第四,继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待遇。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N].国务院公报,2012(26).

[2] 刘晓宇.黑龙江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11.

罗德志(1983-),男,汉族,青海海东人,二级教师,管理学硕士,青海省民和县第三中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G472

A

1672-5832(2016)12-0156-01

猜你喜欢

寄宿制教学点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新农村 新一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