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动合作课堂
2016-11-26王佳一
王佳一
(浙江省义乌市黄山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6)
让“心”灵动合作课堂
王佳一
(浙江省义乌市黄山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6)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这是一种适合于素质教育的学习方式。但是任何形式的学习方法总是有优势和弊端,小组合作学习也有着它自身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就试着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力求从研究孩子心理的方式促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实用和高效。
儿童心理学;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这样的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出现,将传统单纯的师生交往改变为生生交往,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但是任何形式的学习方法总是有优势和弊端,小组合作学习也有着它自身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课堂上虽有合作之形,却无合作之神,成为阻碍这种学习方式继续发展的绊脚石。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上讲,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童年期,在此阶段,如何根据儿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去选择和实施适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技巧意识,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本文就试着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力求从研究孩子心理的方式促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实用和高效。
1 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组成员的组合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汇集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教室里的“假热闹”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活而无序”。你看,有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是:优秀学生滔滔不绝,中等生偶尔插两句,学困生则默默无言。有的小组两三个人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让,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就至始至终只有一个人在发言,其他人呆坐一旁,一言不发;有些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汇报发言的时候往往都是推优秀学生,其他学生就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这样的小组讨论方式回到最初回答问题阶段,小组合作丝毫没有起作用,讨论的答案当然也单一。长此以往,差生更差,中等生没有进步,优秀生的思维也狭窄和迟钝了。
1.2 组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但在有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成员间在共同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时矛盾重重,各自为政。因为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组长无计可施。结果在别的小组都完成学习任务后,这个小组才刚刚开始活动。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不得不停止活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无果而终。
2 运用儿童心理学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2.1 依据学生自身气质和性格进行分组,淡化学生成绩,力求能力互补,提高学生自信心
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决定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外在反应,以此为依据,小组内成员的组合更具有科学性。例如漠然型性格的孩子对外界反应迟钝,但是他们思考有深度,一旦产生兴趣,持久性是别的类型孩子所不能比拟的。这个类型的孩子在小组中适合从事一些资料收集、整理、记录的工作,他们不善表达,但由于思维的深刻性,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长,也许会在小组遇到问题时“一鸣惊人”;意志型的孩子目标明确,行为积极主动,办事果断,能在小组内积极地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但却缺少在大班上发言的勇气。理智型性格的孩子具有深度思考能力,善于分析利害得失,他们比较适合担任小组的组长。情绪型性格的孩子情感反应激烈,表情丰富夸张,行为方式易冲动,比较适合担任小组的发言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个孩子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小组的整体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2.2 鼓励学生努力友好倾听,积极正确表达,是评价小组合作效能体现的两个重要维度
沟通的本质就在于学会倾听别人和能让别人耐心地倾听。而现在的孩子会说,能说,却大多数只是极力地希望别人主动地接受他的观点,消除同伴中原有的观念。小组合作中的“从众效应”和“阿伦森效应”比较突出。“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人们大多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那些对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从众效应”就是一种相反现象。孩子有从众心理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集体接纳的重要性,并且愿意牺牲个人意志来达到集体要求,适当地引导,这无疑有利于孩子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作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
2.3 依据儿童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认知发展需要来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美国著名心理学校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一个著名的“冰山”模型,冰山以上部分即为外显知识,以下部分即为内隐知识。图中很明显内隐知识要比外显知识更具有发展空间。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设计导学案,设置合理的合作任务。通过独立思考后的合作过程中,动用自己的只是储备,通过互相启发、交流、知识共享,使小组成员个人的内隐知识能不断转化为小组中所有成员共有的外显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也促使小组成员整体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种学习过程比较内敛,潜移默化,还在合作中又一次检验了分组时考虑孩子气质、性格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当前,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具有不同以往的心理结构特征。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为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论依据。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在课堂上灵动起来。
[1] 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01
[2] 王佳.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3] 董新玉.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 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2003
[4] 海燕.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2)
[5] 肖发山.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中外交流.2015(32)
王佳一(1980-),女,汉族,浙江义乌人,小学二级教师,浙江大学教育硕士在读,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黄山小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G427
A
1672-5832(2016)12-0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