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 构建高中实效教育
——浅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教育

2016-11-2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核心

相 薇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立足核心素养 构建高中实效教育
——浅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教育

相 薇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1 我国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和内涵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早在1997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DNA、人才培养的指针。放眼国际,各国各地区纷纷启动相关研究以建构起符合本国或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面对世界一体化趋势和信息化大发展,我国决定采纳上述国家核心素养的概念,使核心素养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结合我国自身国情,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 我国高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重智轻德的应试环境依旧存在

虽然我国很早就在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迅速发展。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依旧存在重智轻德的共识,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各类补课班应运而生,在整个学生生涯中,人们对于高中的投入最多,期望也最大。这种情况下,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管理体制与评价机制僵化保守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学校教学管理层过于关心应试成绩和升学率,把组织统一考试(质量检查)和考试成绩统计、评比作为主要任务,几天一次小考,每月一次大考,考完之后进行年级、班级的成绩分析会,如此下来,教师的教学难免形成“考什么教什么”的应对措施,形成“用题海战术强化应试训练”的倾向。学科课程标准就难以完整的执行,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也难以落实。

2.3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中小学乃至高校之间的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学科与学科之间内容有时候会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使课程教材缺乏系统性;同时,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或者不能有效利用相关资源,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2.4 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处环境和本身素养的限制,不能与时俱进,在潜意识里,往往把提高素养,学科方法和观念教育看成花架子,中听不中用,把加大教和学的时间投入,强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力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得力措施。上述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3 核心素质方向中的高中教育实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不仅是课程目标,更是一种课程观。在其指引下,高中教育实践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3.1 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实施教育改革

每年的高考日来临时,社会各界严阵以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分数定终身的思想,背后隐藏的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和追求高分的无奈,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早已推出了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昭显出中央进入“深水区”改革教育的“硬骨头”,随着高考试卷进一步降低试题难度,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技能,考核范围更加宽泛,命题更加重视对价值理念的考查、实际应用的考查,无不践行着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在这样的引领之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教育改革在核心素养观念的引领下,能够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教育发展。

3.2 以核心素养为依据改革考试评价

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加强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学校应积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自身的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将学习内容和质量要求结合在一起,使综合素质评价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

3.3 以核心素养为纲要设计学校课程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育人质量。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进行学校课程设计,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化到相应的课程,一方面明确学科素养内涵,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并从素养发展的角度进行课程结构的设计和学科内容的遴选等,实现核心素养与课程领域或具体学科的融合。另一方面加强课程实施管理。学校领导要做好顶层设计者和实践操作者的中间人,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

3.4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统筹学科教学

素养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素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素养的发展。如果把学生当作存储知识的机器,非但不能发展素养,反而会阻碍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教学作为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为导向统筹安排学科教学,交叉学科进行交流融合,把知识学习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以用促学,深入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推动学校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走向以素养为本,用核心素养来统领和统筹各门学科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建成各学段上下贯通、各领域或学科相互协调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

3.5 以核心素质为内核整合课程资源

采取多种方式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中基础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譬如,构建本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创设高中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

3.6 以核心素质为抓手提升教师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抓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困难愈挫愈勇,对他人团结合作,对自我勤奋进取。其次要具有强烈的育人情怀。高中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教师培训要在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相关学科基本内容,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

G633.5

A

1672-5832(2016)12-0121-01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