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力学问题衔接教学的思考
2016-11-26陈绍芬
陈绍芬
(四川省屏山中学校 四川 屏山 645350)
初高中物理力学问题衔接教学的思考
陈绍芬
(四川省屏山中学校 四川 屏山 645350)
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由单纯科学知识的教育转向全面的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科学素质教育,注重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等三维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终身发展,为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物理新教材减小了教学梯度,降低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但由于高中物理自身的客观要求,初、高中物理衔接中仍出现难以克服的台阶,学生仍会感觉高中物理难学。鉴于此,笔者就初高中物理力学问题衔接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
1 把握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现行高中的物理教材(必修模块)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标量到矢量,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高中物理教材以叙述为主,有选学内容和实验操作,重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概念定义规范严谨,理论性较强。而且高中物理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的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新课程高中物理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探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物理概念、规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教学内容比初中更深奥、更抽象。同时,初中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相吻合,并且其中的规律不复杂,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每节课的内容多,篇幅较长,叙述方法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
2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初、高中物理学习“台阶”较高,如果一进入高中就按常规教学,学生很难适应,势必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这适应期间(一般是高一上前半学期,若学生基础较差,则可能延长至一学期),应该适当减低教学要求,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比如“力” 这一章的教学,关于力的概念的物质性、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的教学,对于矢量性只要求知道力有大小,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就行了;对弹力的分析,一般只限于绳的弹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讲滑动摩擦力,只限于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相对另一静止物体(相对地面静止)的情形,一开始也不宜涉及两物体都相对地面运动的情形;讲力的分解时,一开始也不宜要求用力的分解求解力学问题等。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要求所学知识“一步到位”,把高一新生当高二、高三学生对待。新课教学有时需要扩展教学内容,也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水平来定,千万不能盲目地、随意补充教学内容。对课堂或课外练习题,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精挑细选,切忌布置那些远离学生智力“最近发展区”的习题,人为造就学习困难。考试命题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试卷难度,应该让学生能通过学习收获成功,树立起信心。
3 促进学生思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感觉到高中物理的抽象化以及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形象直观、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高一物理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实例,以此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所带来的喜悦。这对于实现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转化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在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时候,要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来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比如:弹力概念非常抽象,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肉眼看得到的实验、肉眼看不到的实验,都可以来表达弹力概念的建立过程,思维建立的过程;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弹力的概念,要好的多。比如《弹力》一节,要理解“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就要做“显示微小形变”实验;《摩擦力》这一节,学生要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句话比较困难,如果先做一下“拉动一把毛刷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实验,再做“用两把颜色不同的毛刷上下相对,分别向相反方向拉动两刷”的实验,根据毛的偏向显示就可以判断两种情况下毛刷所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再来理解这句话就容易多了。
4 加强力学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在高中物理力学部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而言,只有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完成解题任务。这就需要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解题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特殊难题的相关技巧。比如,在分析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经常用到隔离法来对所研究的物体进行分析,还有就是在解题中常用到整体法来解题。在力学的问题中,充分地发挥好这两种方法的作用,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习高一物理,从而实现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一些特殊难题的解题方法和相关技巧的指导。
G633.7
A
1672-5832(2016)12-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