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
2016-11-26曾宪达
曾宪达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
曾宪达
我国高等院校现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在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状况不容乐观,应试色彩浓重、评价指标单一等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职业指导工作主张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方向,深化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职业指导 就业指导 队伍建设 个性化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一、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求知是人类的本性”。①人类的探究欲望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对于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是人之为人的必要前提,是人得以生存并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性需求得以满足的重要途径,更是人性发展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条件。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知识时代背景下,知识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源动力,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是尤为关键的一环,尤其是针对独立学院,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都处在18岁左右的青年人,不论是在生理、心理还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都处于定型并向成熟转变的阶段。所以,在高等教育阶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人格,掌握各类知识、锻造坚韧意志和创新勇气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目标。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哲学、经济、政治、文化、专业技能等诸多知识领域,既是学生掌握经济、政治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可以说,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对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增进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率的促动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二、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现状
那么,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呢?根据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的相关教育教学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大致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缺乏对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内涵的全面理解与重视。部分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对开展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充分。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虽然成立了职业指导机构,但是行政管理职能较为突出,指导职能却不到位,对高等院校的指导内涵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忽视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价值观、职业生涯以及高等院校职业指导的教育功能。
第二,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功工作呈“快餐”性现象,职业指导时间滞后。职业指导时间滞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职业指导工作不能贯穿始终。高等院校秉承“就业安置”的理念,针对的对象主要以大三的学生,真正能从大一开始贯穿始终的少之又少,普遍呈现“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而非高等院校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呈现一种“快餐”性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第三,高等院校从事职业指导的专业人才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组织力量薄弱。在我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主要以学校的辅导员、行政人员、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为主,大部分是身兼多职,缺少职业指导的专职教师,更缺乏职业指导学科相关的专家,就更别提职业指导队伍里边有多少副教授,多少教授了。此外,目前高等院校普遍缺乏正规的职业指导知识的正规培训,在思想上不能够适应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充分的理解,因此不能完全发挥职业指导的真正作用。
第四,职业指导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方法简单,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是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导方式主要有校园招聘会、职业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就业指导教师汇总指导课件进行知识的灌输。这些指导方式被形容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正感兴趣前来参加的学生寥寥无几,缺乏针对学生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三、创新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新方法
我们在上文曾经指出,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到哲学、经济、政治和文化、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结合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理念的内涵和要求,我们探究了以下几种实施路径。
(一)确定职业指导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基于高等院校的涵盖知识面广的特征,需要确定好学生在经济、政治、职业技能等各个知识领域的兴趣爱好点和学习动力点。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全面了解各个专业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信念、职业道德等方面偏好和交叉点。
第二步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白他想学习什么,想怎么学习、需要什么样的指导等,根据学生自身的陈述,能够确定学生的自然禀赋。实际上,这一步就是初步了解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的态度和想法,所以一定要营造宽松的氛围。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们实现无间隔的交流,更需要把学生当做相互平等的生命体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各种顾虑,从而激发学生对就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规划,提高本校学
生的就业率。
(二)针对不同专业和个体,确定有层次的职业指导方案
在这一步中,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点来探究它们之间的交叉点。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际,实行一对一的教育模式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职业指导教育中,要将不同学生的兴趣点的交叉之处发掘出来,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具备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从各自的优势点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尊重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和差异所在,实现职业效益最大化,提高就业率。
(三)以学生为本,建立健全职业指导组织体系
高等院校要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建立健全高等院校职业指导组织体系。职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高校转变传统的观念,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开展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与指导,为教师提供知识补给和掌握实时资讯的平台,可以建立六级组织管理体系:校级职业指导中心--学校学生职业发展中心--院(系)级职业指导中心--院(系)学生职业发展办公室--班主任制--学生自我指导制,从而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四)完善学生职业指导信息档案
上文分析了我校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大三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其指导意义不大,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从而使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使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与奋斗目标相背离。因此,应该完善高等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信息档案管理,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规划、人生理想、择业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规划和正确引导,通过职业指导,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技能。
另一方面,学生职业指导信息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指导教师从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现状和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同时也对研究高校职业指导提供有用的资料和研究环境,也为未来将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平台和帮助。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职业指导是一项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的综合复杂的指导工作。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通过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分步骤、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提供职业信息、进行职业素质培训以及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制定好人生规划,少走弯路,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为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后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注释: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谢昊.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以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为视角[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困境的伦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
[3]李博翔.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3(06).
[4]段仁启.专业化与职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由之路[J].上海教育,2011(01).
本论文系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背景下职业指导教育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YJYB21)成果论文。
曾宪达,南宁人,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设计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网络管理、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