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2016-11-26黄爱平
黄爱平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黄爱平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可谓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找出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 学生 就业能力
一、引言
就业能力是与职业相关度极高的综合性能力,它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关系到其未来发展。高职学生人数占所有大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他们就业的顺利与否和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和谐。虽然有的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形势很不错,但多数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仅就业率低而且质量也不高,待遇也低。
二、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政府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
在政府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中不仅有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质量不到位等,还有很多方面需要重视。当前用人机制过分强调学历,多数高职学生毕业后无论后天多么努力,多么出色,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与过去相比,过去并未设置太多的学历门槛,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中专生和技校生,这些人才都成为当时社会经济方面的中坚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不断走入市场,效益开始逐步大幅度下滑,更有甚者出现倒闭的现象,工人下岗严重。即便是在当今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下,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收入还是不高。另外,政府无法对企业进行工资收入进行干预,但它可以强化就业准入制度,确保受过职业教育和具备职业技能的人群基本的权益。
(二)高职院校内部影响因素
高职教育的定位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类型以及所培养的人才能否顺利就业,定位问题始终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当前高职教育的定位主要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其一是学校在教育中过分强调学科型或采用本科的教学模式与体系进行“压缩饼干”式培养。其二是倾向于盲目追求“专升本”,认为办学层次越高,水平就越高,因此开始追求学校升格。使得这些高职院校不能立足于现实,办出自己特色和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些错误倾向直接会导致高职教育定位不准确,会影响整个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进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鉴于很多高职院校定位不准确,对自己的培养目标比较模糊,办学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轨,不了解企业和行业的现实需求,并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现实性需求人才。导致社会技能型人才匮乏,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尴尬境地。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为学生构建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务必要与将来的工作岗位所需技能、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相匹配。现如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速度无法跟上目前科技发展的步伐。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就业机构不够健全,职业指导开展不到位,就业教育跟不上。对学生的就业教育频率不高,致使学生就业知识和求职技巧欠缺。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缺乏必备的工作条件与场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交流不够,信息沟通不畅,政策方面的宣传不及时且不到位,致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方面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这些指导课程并未列入教学培养计划,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不够统一和规范,内容不够系统。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一般针对毕业生,并没有做到全程的进行学习。再加上内容相对单一,偏重于商业性的指导,教育性的指导过少,以致于就业指导成为了纯粹应付面试。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就业处的老师或领导任课,他们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对课程把握不够,很难保障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身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着就业观念和心理的错误,期望过高,一次性就业和职业终身制观念依旧突出,主动意识不够,过于追求专业对口,职业定位不准确,存在各种消极心理。另外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综合素质亟待提升,如:职业道德、素养、实践技能等。
三、对策
(1)政府要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实施多元化联合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2)高职院校自身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定位准确,积极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尝试探索跨专业领域的订单培养计划,拓展学生的就业广度与深度。(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整体水平。(4)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当把就业指导作为就业工作的一条主线,贯穿整个高职三年教学当中,做到针对性强、重点明确。(5)高职学生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改变传统就业观念,要做到准确评价自我、准确把握的择业期望值。要立足现实,抛弃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就业价值观,树立自主创业、终身学习的理念。(6)高职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尽力与企业文化接轨,做到上手快。
参考文献:
[1]骆静.浅谈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J].科技风,2010(3):38.
[2]杨莹,周红利.北京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调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7):56~57.
作者简介:黄爱平(1982-),女,助教,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药学与检验系教师,研究方向:高校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