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6-11-26姬常平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社团校园文化

姬常平

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姬常平

学生社团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德育工作和繁荣校园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应把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置于突出地位。面对社团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和借鉴相关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推动品牌化发展的创新举措,从而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持续健康壮大。

民办高校 学生社团 探索 实践

一、前言

学生社团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以其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灵活性、活动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学生兴趣集结的团队、技能拓展的平台和素质提升的园地。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本文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科学参考。

二、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工作作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深化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繁荣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不仅能够淡化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枯燥感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紧张感,还能够以其独有的欢快性和娱乐性极大地满足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学生社团的管理和运行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包容其差异性,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在社团中增强使命感,获得认同感,找到归属感。社团文化和社团活动提高了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穿透力。一方面,学生通过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坚强品格、扩大求知领域、树立全局观念、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创业和服务社会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高校通过校园文化的积淀和人文精神的凝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对民办高校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提升社会效益和办学声誉大有裨益[1,2]。

三、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有效方式与创新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宏观指导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民办高校应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在统筹规划教育教学整体布局时,充分重视学生社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避免社团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随着社团种类增多和规模扩大,民办高校应融入更理性的客观判断和更深入的实情分析,摸索工作方法,研究发展规律,制定配套规章,创建长效机制,落实管理部门和人员,明确管理职责和目标。民办高校应重视社团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投入,指导其有序建设,避免其重复建设,精准把握工作方向,努力做到均衡发展。在具体事务中给予学生社团更多的运行空间和更大的自主权限,培养责任意识,强化担当精神,使其权威性得以树立,目的性得以达成,从而实现学生社团的规范化管理和民主化决策[1,2]。

(二)创新思维,完善管理模式,引导协同发展

学生社团在科学建设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打破思维定式,不断求实创新,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师资力量,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模式,引导社团工作朝着关注度高和受众面广的方向推进,消除昙花一现和良莠不齐的发展弊端。民办高校应建立准入机制,加强常规监督,革新测评标准,实行动态考核,将表彰先进与淘汰末位结合,释放树立典型和凝聚人心的效能,形成整改有门、问责有人、监管有力的良好运行机制,杜绝学生社团孤立发展和各自为政的“乱象”。民办高校应发挥人力和智力资源优势,鼓励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分类指导学生社团,将教学活动与社团工作结合,推动组织活力和组织能力有效提升,为学生社团的巩固和壮大提供助力,促使其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迈进[1-2]。

(三)挖掘内涵,打造特色品牌,实现跨界融合

社团文化是学生精神风貌和高校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民办高校应挖掘文化内涵,打破发展桎梏,既要实施过程性管理,又要注重功能性达成,使学生社团成为繁荣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杜绝社团活动的肤浅化和社团发展的趋同化。学生社团应紧跟文化潮流和社会热点,组织富有创造性和时代感的活动,孕育品牌价值,拓展品牌效应,不断增强感召力和吸引力。通过剖析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提炼先进经验和成熟理论,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性竞争和稳步发展氛围。民办高校应倡导社团间取长补短,交叉融合,激发参与热情和竞争活力。使学生社团在建设校园精神文明中增添光彩与亮点,在活跃师生文化生活中迸发魅力与激情,最终达到培养兴趣、普及知识、锻炼技能、娱乐大众的目的和意义[1,2]。

四、结语

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独特优势。民办高校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扶持力度,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生动的探索实践,准确掌握新特点,不断探寻新思路,勇于创造新模式,循道而为,不惧陌路,开创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

[1]侯勇.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的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6):236~237.

[2]化磊,崔孟荣.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5):124~127.

(作者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学生工作处)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HGJXHC110621。

姬常平(1984-),男,农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社团校园文化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