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6-11-26郭小龙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意识

郭小龙

新媒体环境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研究

郭小龙

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中造就了信息时代全新的新媒体环境。同时,我们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在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上亟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拟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如何把握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影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完善与创新,切实推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创新发展,增强教育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新媒体 大学生 网络安全意识 培养

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造就了信息时代全新的新媒体环境。同时,我们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逐步加大,在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上亟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拟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如何把握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完善与创新,切实推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创新发展,增强教育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新媒体环境视域下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现状与影响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指的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在网络安全问题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中指出:“在所有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中,人这个要素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只有改变人们陈旧的安全观念和认知文化,才能真正减少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隐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那么,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就是大学生在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新媒体等工具开展网络行为的过程中,所具备地保护自己的他人安全的意识、技术、知识和态度。其中包括了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这种意识所保护的客体包括了物品安全(硬件安全及财务安全)、个人信息安全、身心安全和行为安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既是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的责任,也是高校教育引导的责任。

(二)高校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中的责任与作用

在高校的教育培养中,除了传统的课堂式传授和实验室的技能示范,还应该通过一些新的形式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及价值取向。高校的教育责任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责任、法律法规道德修养教育的责任、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网络化生存的责任和合理合法网络行为习惯引导的责任等。对于现在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和新媒体环境下保持客观的判断力、坚守正确的价值观、维护自身的权益以及保障自身的身心物安全是高校教育培养的首要目的。而这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则是高校教育的首要责任。当然,对于现代的大学生,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未必有很好的成效,它通常只能作为一种生存的基础,但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文化的熏陶。而高校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中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个特定空间内形成的,专指师生依据高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意识形态。”这里所指的高校网络文化泛指在高校中网络技术或新媒体技术的逐渐应用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网络技术文化、网络制度文化、网络行为文化和网络精神文化。通过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们建立大学生们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通过具体的讲座、文化节、宣传日等活动一点一滴从细节感染同学们,加深他们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解,提高他们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增强他们网络安全的防范技能以达到渗透、导向和教育的作用。

(三)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影响较多,它就好似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新机遇,也带来了很多的新挑战,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获取的多元化、沟通交流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自主化三个方面。

首先在信息的获取方面,现代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书、看报、看相关影音材料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所以在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同时,这种多元、快捷、零碎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能非常有效地调动起大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新媒体的技术促进着交流方式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多样化的交流方式让安全意识教育显得更加生动且有效。但是过度的依赖新媒体,也造成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流的障碍。最后,在学习方式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对于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学习更加的自主化。与传统的引导方式不同,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课堂和课本,他们更多的是自己在网络上汲取信息。这样的方式会提高同学们理解的广度和速度,但如果缺乏精确引导的话,在茫茫海量的信息中,同学们很难选取精准和正确的有效信息进行吸收。

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视不够

现阶段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机制不够健全。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系列,目前都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定和流程。有的学校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归纳于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有的归纳于学生处,有的归纳于保卫处等,从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合力。

其次,很多学校并没有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列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具体的培养教育只是零零散散的穿插在一些活动或者课程中,缺乏连贯性。同时,相关的培养也没有被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整个教育中,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应有的位置。

(二)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制度不全

一些高校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完善,管理上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教育上多头负责各行其是。一项工作需要同时在很多个部门中不断沟通和协调,程序繁杂,过程冗长。一旦多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往往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效率降低。有的高校没有制订专门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管理的制度,只是在诸如《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中做出规定。但这些规定并不能应对日渐繁多、 形式各异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不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方法不力

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时候都还是选择传统、老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手法的弊端就在于总是老一套,不求创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也远远脱离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力,还会形成不好的惯常,造成恶性循环。

其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够系统。在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和防范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较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创新途径

纵观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现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很好地融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体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也是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切实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可以从执行手段、内容引导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创新进行。

(一)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执行手段的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创新,首先应该将网络文化监控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执行手段,应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工作的渗透力。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微信、微博、QQ等各种信息端口层出不穷,不断渗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应该注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监控管理,防止和消除一些消极或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次,高校应该利用新媒体互动式和体验式的特殊属性,通过引导式和渗透式的方式来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必要时将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去,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同时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快捷、广泛等特点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宣传,力求将正面的信号播撒出去。

再次,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教育,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提供技术支持。高校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置一些相关课程,既要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又要注重法律法规和道德的教育,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完整准确详细的传授,又要注重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和网络信息安全发展态势的安全技术实践训练,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展针对性模拟练习或者突击性的网络信息安全演练。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内容引导的创新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核心体现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上。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工作中,应该从各自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网络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校内网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有计划地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基础进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工作的内容创新。结合学校已经建设的在社团、新闻、娱乐、交流和学术等文化环境的基础上,融入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真正做到形势为辅,内容为主的大融合,使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这些校园网络文化的形式得到充分的引导和提升。只有注重培养工作的内容创新,通过内容创新经培养工作与校园网络文化相互融合,不断巩固、 积累和发展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的良好经验和长足优势与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的影响力和执行效果。在开展一些类似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挑战赛、大学生网络信息文化节等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时,主动抢占新媒体的阵地,从前期造势到内容宣传再到后期反馈力争做到频繁互动、紧抓受众。真正在这些第二课堂潜移默化的实现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三)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制度建设的创新

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制度创新既是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能够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工作提供规范指导和指示规定,是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这里的培养制度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现有培养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高校除了在硬件建设、设备采购和安全维护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还应该在教育培养的模式和机制上不断加强。如何保障培养过程的流畅、如何减少培养内容的杂音、如何加强相关老师们的待遇、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管理等都是制度建设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制度建设的创新免不了相关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领域专才的培养。信息网络安全是 一个新的领域,没有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信息网络知识、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工作是很难做好的。高等学校要根据需要开设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或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只有进一步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制度建设中完善相关人才的培养、管理和激励才能更好地帮助到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工作。

总的来说,创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创新的迫切需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创新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面对新媒体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创新途径,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新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手段,构建大学生新媒体网路安全意识培养平台,不断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的环境视域下做好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

[1]陈世伟,熊花,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

[2]孙留涛,校园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三维培养路径[J].中国成人研究,2015(1).

[3]刘枫,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分析与形成[J].计算机教育,2010(21).

[4]肖红光等,论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

[5]宋新旗,梁红杰,关于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6).

[6]翁爱萍,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

[7]骆懿玲.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2).

[8]黄云峰.计算机黑客与网络安全对策[J].安高等学校学报,2001(3).

[9]李保敏,徐卫军.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与技术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

[10]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郭小龙,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众传播、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及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