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016-11-26王珂玫
王珂玫
(武警警官学院政法系 四川 成都 610213)
小议如何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王珂玫
(武警警官学院政法系 四川 成都 610213)
艺术不是自然,自然不是艺术;艺术和自然又交互生成。它们原本是分离的,但是究其根本,它们同属人的生活世界。这就是说,自然并不是荒原,而是生活世界的自然,正如艺术不是幽灵,而是生活世界的艺术一样。因此我们的思路必须由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转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但它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艺术;自然;生活
艺术和人的其他的活动都同属生活世界,但它们绝对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此人们构成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当然人们还在此之上构建了一个专门化的精神性领域,如宗教、哲学、文化等。艺术现象虽然属于人的生活世界,但它与生活世界的其它现象相区分,而只属于专门化的精神领域。
如果说生活世界是一个包括了一切的整体的话,那么艺术便是其中的一个区域。如果说生活世界等同于现实的区域的话,那么艺术便只是精神的区域了。由此艺术和生活建立了双重的关系,一方面,它属于生活,另一方面它超出生活。
就艺术属于生活而言,生活世界是一个整体,艺术构成了其中的必要部分。在整体中,艺术和其它的生活世界的要素构成了相互关系。一方面,艺术被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等所制约,另一方面艺术也反作用于这些要素。
就艺术超出生活而言,艺术与生活是一个整体和另一个整体的关系。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便与生活分离,而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因此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不是同步的,而是具有不平衡的关系,即一个物质生产落后的时代会产生伟大的艺术,但也许相反,一个物质生产发达的时代只会产生平庸的艺术。对于艺术的这种独特本性,人们一般称为艺术的自律,相对于艺术的他律。由此产生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并区分于为生活的艺术的理论。
艺术既属于生活,又超出生活;它既内在于生活,又外在于生活。但这种复杂的关系是如何可能的?这在于艺术作为一种生活的特别现象是处于生活世界整体的边界上。当它在边界之内的时候,它只是生活世界中的一个存在者;当它在边界之外的时候,它便自身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者而与生活世界的整体发生关联。作为一个边界上的存在者,艺术既可能内在于整体,也可能外在于整体,并在边界上不断游移。鉴于这样的本性,艺术就能撞击生活的边界,让生活本身不断创造新的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原本,艺术是生活的摹本。艺术模仿生活,如同它模仿自然一样。这特别是在一些再现性艺术种类或者艺术的再现性叙事中得到了典型性的体现,如种种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就是如此。当然模仿不是历史的写实和照相的复制,这是因为艺术所注重的不是现实的事实,而是现实的真实,也就是真理和真相。于是艺术在根本上超出了历史的写实和照相的复制。作为模仿论的现代形态,反映论更强调了艺术的描写不是被动的反映,而是主动的反映。这也就是说,一个被模仿的现实实际上是一个被艺术家创造性改造的现实,如艺术家的感知的选择、想象的变形和情感的态度等。不管如何,对于模仿论和反映论来说,艺术作为模本在根本上是被作为蓝本的生活所规定的。蒙娜丽莎的油画、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是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但那在历史上的现实生活中被模仿的人物却是隐而不现的。不仅如此,而且原本作为原本不是存在于别处,只是存在于摹本之中。如果原本不事先存在的话,那么摹本也就无从模仿和反映了。在这样的意义上,模仿论和反映论所设定的原本和摹本的关系便是一种虚构。
表现论认为艺术主要不是模仿和反映生活,而是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心灵和精神世界等。例如所谓的浪漫主义艺术将情感表现看成是自己的基本使命之一。人的情感当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世界的情状,它有自身的独特本性,并有种种形态。但情感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和现实生活发生各种关联。于是艺术的表现虽然不是对于生活现象的描写,但却是对于生活的情感的表达。如果说模仿论直接地模仿生活的话,那么表现论则是间接地模仿生活。由此可以说,表现论是一种特别的样式的模仿论。但它具有两种可能性。如果说情感与生活无关的话的,那么艺术只是单一的模仿,即模仿人的情感自身;如果情感也是生活的摹仿和反映的话,那么艺术则是模仿的模仿,也就是对于生活模仿的模仿。但正如作为原本的生活是不在场的一样,作为原本的情感也是不在场的。事实上,人们并不存在一种在心灵上预先就有的情感,然后才在艺术中抒发出来。心灵上的一般情感还不是真正的艺术情感。不如说,任何一种艺术的情感在根本上就产生于它的自身的表达之中。
基于再现性艺术的模仿论和基于表现性艺术的表现性艺术的表现论已经不能解释现代的各种艺术现象。与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所具有的具象性不同,现代艺术具有一种抽象性并因此是抽象艺术,由此人们也提出了艺术的抽象主义理论。它认为艺术并不是模仿什么和表现什么,因此也就与内容无关,而只有形式。于是抽象主义也是形式主义。这样一种无内容的形式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虽然无内容,却有意味,它是有意味的形式。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所关注的就是艺术自身,也就是自身的语言。因此绘画要考虑色彩和线条的本性,音乐要注重音调的特征,语言艺术要说出语词自身的意义,如此等等。如果说模仿说和反映说始终强调了艺术和生活的直接关联的话,那么表现说则强调了艺术和生活的间接关系。抽象艺术不可能中断和生活世界的关联,而只是表明:人们不能把艺术理解为模仿、反映或者表现。抽象艺术和形式艺术所具有的符号性在根本上是一种指示。但这种艺术不是指示其他什么,而是指示生活世界的存在本身。
根据上述分析,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理解为模仿和表现,甚至理解为与生活无关的抽象,都具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并具有一定艺术现象的基础。但它们也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限度,即只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艺术和生活关系的某一方面。同时它们将生活作为客体,艺术作为主体,构成了主客体的关系。所谓艺术的模仿说和反映说,甚至表现论和抽象论就是基于这种根本关系,并且是它的各种变式。事情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要回复到艺术和生活的根本关系上去,即艺术处在生活的边界上,一方面它属于生活,另一方面它超出生活。
D33
A
1672-5832(2016)08-0184-01
人们直接看到的艺术现象是一些各种形态的艺术品,如绘画、音乐和文学作品等。它一方面是艺术家的创造,另一方面是接受者的欣赏。这一切都是人的活动。和人在从事生活世界的其它任何活动一样,艺术活动都是体力和智力的支出。一个人绘画和唱歌,正如另一个人在田野里耕耘和在车间的流水线上装配零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