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11-26王思雨
王思雨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387
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思雨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387
随着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一轮的国企改革的大幕也正式拉开。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入,由于涉及范围较广、政策性较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使得改革过程充满磨难,问题频发,因而本文将就此探讨新形势下国企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目的在于对当前的国企改革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对策建议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总的来看,按其改革侧重点的不同,这段时期的改革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国企经营权改革(1978-1983年)、国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1984-1992年)、国企管理制度的改革(1993-2002年)、国企产权制度改革(2003年至今)。通过三十多年渐进式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国企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极大影响我国国企改革的效果,决定着国企改革的成败。
二、国企改革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不同地区及行业的国企改革存在巨大差距,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不同地区及行业的国企改革存在巨大差别,这些差别主要是外部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相同的改革措施在不同地区会显现出不同的效果,无论从资本充裕程度、市场机制完善程度、产业结构高度、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程度等各方面比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兴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之间,外部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改革中存在“重外轻内”的认识误区。该误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机制重建上,重改制而轻内部组织和管理。很多国企内部的组织与管理并没有在改制后随之完善,因而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一些出问题的国企上市公司中,其内部管理必然是混乱的。二是,在冗员问题上,重向外甩包袱而轻企业内部消化。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同时伴随着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因而社会就业压力逐步加大,这就要求国企在减员时要综合考虑,单纯的下岗补偿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下岗工人长期的生计问题。
(三)国企改革的各方利益分配较为混乱。国企改革其实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利益关系的调整。但在我国国企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利益调整缺乏约束,因而导致利益调整过程中充满随意性,进而影响了改革效果,加剧了改革风险。比如,有一些地方的国企凭借一纸行政批文就敢一卖了之,有的在改制中资产评估完全是经营者说了算,有的迫于压力,竟然连退休职工也要发给奖金,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效益的国企,改革中出台的政策措施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四)国企改革自身动力不足。国企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政府的积极推动,另一方面来自国企的自身动力。国企由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特殊性,不仅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有其巨大的优越性,且在政治社会地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国企固有的既得利益格局。而当前的国企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严格规范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企经营投资责任主体等,这些改革措施毫无疑问要打破国企现有利益格局,必然触及到国企既得利益者,因此,国企改革必然存在自身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对国企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关于国企改革中出现重机制、轻管理的问题,其实质还是我们认知上存在偏差。通常我们以为只要机制建立好了,管理自然就会随之变好,企业就能顺利有序进行,但实际上,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观点,企业制度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产权清晰,建立有效法人治理结构。第二层次是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第三层次是人、财、物和产、供、销的科学管理。这三个层次之间既彼此联系,又各自独立。绝不是说第一层次的建立就必然导致第二和第三层次随之而有效运转,只不过是产权明晰更能够有效激励所有者来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科学管理,这一点需要我们格外重视。
(二)关于国企改革地区差异问题,我认为从国家政策层面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同的改革对象制定不同的改革策略,避免改革的盲目性,做到精准改革,当然,这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中央在制定政策要有足够的灵活性,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如何在这一轮的国企改革中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是国企改革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
(三)利益分配是国企改革过程中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调整规则,使利益调整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个规则实际上主要涉及四方利益:国家、经营者、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制定这个规则的关键是,要使各利益主体确立一个良好心理预期:即改革必将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协调各方面利益,一方的短期利益受损必将会以未来长期利益的增加来作为补偿。政府制定好这方面的规则,就可以有效的协调改革过程中的利润分配问题,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率。
(四)如何解决国企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国企管理者对国企改革的积极性的问题。我认为单纯的行政命令手段只能治标而触及不到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内在的积极性,因而建立一套有效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这点可以借鉴西方的经理人制度,如可以将改革的成效与管理者的薪酬、晋升相挂钩,这样就把管理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会对企业的管理者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1]夏小林.当前国企改革若干问题[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03:28-35.
[2]何伟.国企改革遇到新难题[J].炎黄春秋,2010,04:28-33.
王思雨(1992-),男,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