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探析
2016-11-26姚青
姚 青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4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探析
姚青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044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需要创新培育机制,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更好的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本文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角度出发,探究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培育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转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机制。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及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指导地位直接受到了冲击和弱化。部分大学生在信念、意识、伦理、品行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混乱。文化品位趋渐庸俗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这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自我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因此可以说,面对西方外来文化,他们既丢失了责任、担当、奉献的民族精髓,也丢失了个人进取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价值观荡然无存。
(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带来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市场经济也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功利主义的心态,将目光拘泥于实用性课程,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和政治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再加上当今社会务实性、开拓性、注重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中“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突,导致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政治立场、政治信念和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缺乏理性自觉,思想政治素质日益低下。从而削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
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指南,必须首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们的共同认同,在此基础上要创新实践机制,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认同到内化的关键环节,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真正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并且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创新教育解读机制,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内化吸收,首先需要的是被大学生所认同,只有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才有可能被他们所吸收,从而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特点,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载体等,使他们自愿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在核心价值观讲解过程中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值观具有严密的理论性和说服力的,是值得认同的科学的价值观。
(二)创新实践转化机制,实现由认同向行动的转化。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改造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为外化和由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马克思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人是活动的本身,而在于更好的改造客体,指导实践。外化于行,正是将我们学习和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自己的行动,它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为此在学校生活中要创新实践方式,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个体的体验。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三)创新制度保障机制,推动学生持续践行。制度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能强制地保障组织或团体的成员执行既定政策,确保目标的实现。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制度来做保障,只有给予实践以制度保障和完善实践方式,才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创新制度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要创新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思想教育、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等日常管理制度,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写入大学生行为准则当中去,使之成为大学生行为活动的准绳。其次,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激励和约束促进大学生的理性认识和理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畏之心,促进大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主流价值观念。综上,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机制中,创新教育解读机制是基础,实践内化机制是关键,制度保障机制是重要保证,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创新培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在大学生出现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时,及时采用制度强化的方式加以限制和影响。如此,就能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1]戴木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研究—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2]刘慧婷.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3]周建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