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精准”要领 给力“第一书记”

2016-11-26中共晋城市委组织部

支部建设 2016年16期
关键词:晋城市市县第一书记

□ 中共晋城市委组织部

把握“精准”要领 给力“第一书记”

□ 中共晋城市委组织部

去年8月份以来,晋城市县两级选派410名机关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覆盖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为把“第一书记”打造成扶贫攻坚的“精准力量”,晋城市牢牢把握“精准”二字要领,从培育、使用、管理等方面创新机制,给力“第一书记”锻炼成长和基层农村脱贫攻坚。

精心培育,建好成才“孵化器”。为解决好“第一书记”进村“水土”不适应、能力难对接等现实问题,晋城市针对派驻干部需求和派驻村情实际,充分调动教育资源,对接供需渠道,对“第一书记”开展针对性、多样性、实效性教育培训。一是培训时间“因时而定”。“第一书记”上任之初,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就组织农委、扶贫、农经、信访等部门开展任前培训,帮助了解基层现状,尽快进入角色;在市县乡换届、“两学一做”等关键节点,市县两级及时组织“第一书记”专题培训,强化落实政策、脱贫攻坚能力。二是培训内容“因需而设”。围绕驻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依托党校和相关部门灵活设置课程,邀请理论专家登台辅导讲“思想课”、农技专家实地传授讲“业务课”、乡镇干部和农村支书现身说法讲“方法课”,为“第一书记”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三是培训方式“因地而活”。用足用活基层组织资源,市县开办的“干部大讲堂”把“第一书记”纳入范围,一些乡镇创新开设“农村支部书记沙龙”、“第一书记课堂”,定期组织观摩学习、座谈交流、分享经验,相关部门结合“三下乡”、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第一书记”提供生产技能技术、惠农惠民政策等志愿培训服务。

精到施力,拉大帮扶“朋友圈”。脱贫攻坚需要“第一书记”这个先锋,更需要强大的后援力量。晋城市立足“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积极引导力量定向投入扶贫攻坚,通过“一人驻村”,引来“源源之流”。一是派出单位组团帮扶。建立派出单位与派驻村点对点联系制度,组建以“第一书记”为主要力量的扶贫工作组,从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后方支撑,有问题团队商,有困难团队帮,合力推进帮扶方案制订和扶贫任务落实。二是市县部门捆绑发力。由市县扶贫攻坚领导组牵头,协调组织、政法、农业、民政等十多家成员单位建立联合帮扶机制,成立专门人才、资金、信息项目共享平台和专项扶贫基金,定期开展扶贫项目推介活动,方便“第一书记”接通“天地线”,精准对位产业发展,吸收帮扶资金。三是派驻干部联盟带动。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指导,建立相关职能部门、派出单位、“第一书记”以及帮扶村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微信工作群,“第一书记”通过平台在线交流、互通信息,促进形成组织联盟、产业联盟、销售联盟,加快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到目前,全市下派“第一书记”共帮扶引进项目306个,争取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帮助基层群众办好事实事1100多件。

精细管理,握紧考评“指挥棒”。为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守得住、干得好,晋城市从选派之初就坚持把精细化管理牢牢抓在手上,推动“第一书记”从“干工作”向“创事业”转变。一是强化正向激励。政治上,“第一书记”驻村结束后,对工作表现优秀、实绩突出、深受党员干部群众拥护的,优先提拔重用;下派期间符合干部选拔任用和公务员职级晋升规定条件的,按期晋升定级。经济上,任职期间以实际在岗天数,由派出单位给予生活、交通、通讯补贴,原则上不低于差旅费伙食补助标准。二是强化督查指导。市县分层组建工作指导组,通过随机抽查、明察暗访、走访农户、现场督导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工作实绩进行跟踪指导。实行定期汇报制度,“第一书记”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派出单位汇报一次工作情况。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建立目标管理、民主测评、检查评价“三位一体”综合考评机制,按照公开述职、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地查看、征求意见、综合评分、结果反馈等程序对“第一书记”进行严格考核,评价结果实行分类排位,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工作绩效不明显、无正当理由经常离岗旷工及违反纪律、年度考核不称职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撤换重派等处理。

(责编:张灵霞)

猜你喜欢

晋城市市县第一书记
基于AHP分析的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招商引才 合作互赢
多个省的市县机构改革开始实施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一图读懂贵州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
为业余棋手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