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会话合作原则看《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人物分析

2016-11-2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会话年长侍者

李 婧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00083)

从会话合作原则看《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人物分析

李 婧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100083)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193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不仅极具文学价值,也因其使用了大量直接引语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语料。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支持,着重分析人物对话的特殊语言效果,以此来加深对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的理解。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合作原则;人物分析

1 引言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于193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午夜时分,独居的失聪老人又来咖啡店喝酒聊以自慰。咖啡店里的年长侍者和年轻侍者一边等着这位喝醉的老人一边闲谈,由此开启了一连串的对话。小说除了老人、年长侍者和年轻侍者这三个主要人物外,还有士兵、少女和酒吧招待三个次要人物。小说使用了大段对白,文字朴实无华,在不足两千字的篇幅里描绘了一个世人冷漠、风气低迷的虚无世界。在极具文学价值的同时,小说里大量的人物对话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语料。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小说情节发展将文中的会话分为三个阶段,并从每个阶段里选取一部分经典对白利用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加以分析,以此来加深对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的理解。

2 会话合作原则的内涵及意义

2.1 会话合作原则的内涵。会话是在人际社交的过程中,彼此对话以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手段。1975年,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在《逻辑与会话》中首次提出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指出,在参与交谈时,根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标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切的话题。在社交过程中,会话双方为了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似乎会有意无意地遵循这一原则。具体来说,“合作原则”包括以下四个准则:I. 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1)所说的话应包含满足交际目的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目的需要的信息量。II. 质的准则(Quality Maxi):(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III. 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说话内容要相关。IV.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表达方式要清楚、明了。(1)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3)简练;(4)有序。

2.2 会话合作原则的意义。会话合作原则为人际社交勾勒了一幅清晰明了、井然有序的画面,若会话的参与者都莫衷一是地依照合作原则进行沟通和交谈,会话就可以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若是违反合作原则,会话要么将无法顺利进行,要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可见对合作原则的考察重点不在原则本身,而在于违反原则之后的语言效果。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体现了说话人在简约性、信息性、准确性、真实性、目标性、适切性之间作平衡的过程,若会话中产生了不平衡状态,语言表达的特殊效果便应运而生。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出于某些动机或原因,常会有意无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以产生特殊的语言效果。本文主要讨论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对揭示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的作用。

3 从会话合作原则看人物分析

3.1 会话第一阶段的人物分析。会话的第一阶段发生于老人在咖啡店内独自饮酒时。年长侍者、年轻侍者、独居老人构成了小说的三位主要人物,小说开篇的一段对话中两名侍者在讨论店里的常客失聪的独居老人:

"Last week he tried to commit suicide," one waiter said.

"Why?"

"He was in despair."

"What about?"

"Nothing."

"How do you know it was nothing?"

"He has plenty of money."

年轻侍者说老人上周差点自杀,年长侍者询问原因,年轻侍者回答说“他绝望啦”,年长侍者继续追问老人因何陷入绝望,年轻侍者轻描淡写地说道“没事儿”。面对草草敷衍的答案,年长侍者显然不够满意,又继续问道“你怎么知道没事儿”,他的同伴回答说“因为他有很多钱”。年轻侍者用“没事儿”来解释老人绝望的原因显然没有包含会话所需的足量信息,这违反了量的准则。老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轻视生命,自杀必是出于某种原因,所以这句话同时也违背了质的准则,即说话人刻意说不符合事实的话或缺乏证据的话,因而年长侍者反问 “你怎么知道是没事儿?”以示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在下文中,年长侍者再次问及老人自杀的原因,年轻侍者回答说“How should I know”“我怎么知道”。这与他给出的解释“没事儿”相矛盾,也证明他信口说了没有充足证据的话,违反了质的准则。两人对待老人自杀一事的态度截然不同。年轻侍者表现得冷漠、刻薄,他并不关心老人精神世界的无望和悲凉,在他眼里靠金钱就可以化解老人心中的郁闷和绝望,可见对他而言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远胜于精神需求的满足。一个唯利主义者的形象在三言两语中便跃然纸上。相比之下,年长侍者明显更加关心老人,他想了解老人因何陷入绝望要选择自杀,所以反复追问同伴,并且用反问来质疑同伴话语的真实性,说明他很同情这位常常在深夜独自买醉寻求精神寄托的老人。

在会话第一阶段中老人和年轻侍者有两次简短的对话。第一次是老人要求再来一杯白兰地,年轻侍者边倒酒边咒骂"You should have killed yourself last week"“你上周就应该自杀”,一个细节写到酒从高脚杯里溢到了茶托上,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不耐烦。面对年轻侍者的恶语相向,不知情的失聪老人依然对他的服务表示谢意说了句“谢谢”。这一幕里矛盾冲突明显,年轻侍者急于打样回家,而孤身寂寞的老人想在这家干净、明亮的咖啡店里多坐一会儿,这是他和世俗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作为服务员年轻侍者抱怨责骂是在说与会话无关的冗余信息,违反了关系准则。第二次对话也是老人要求再续一杯酒"Another brandy",年轻侍者回答“Finished”“没了”。“Finished”是一个不合语法的句子,有时对醉汉或外国人会用这样的不完整句。虽然读者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句子表达方式不够清晰违反了方式准则。同时,从后文可知酒不是真的卖完了,年轻侍者为了赶走老人说谎,故意说自知虚假的话违反了质的准则。从两次对话可以看出年轻侍者丝毫不关心老人内心绝望无处排解的心情,他以一种极端笨拙、粗鲁的方式驱赶老人说明他内心冷酷毫无同情心,同时也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在第一阶段的会话中还出现了两个次要人物士兵和少女。文中没有士兵和少女的直接对话,但是从环境和人物描写可以推测出两人的关系和身份。夜幕下少女和大兵行色匆忙,街灯照在士兵领章的铜号码上,一个细节写到跟着士兵的少女没戴帽子。佩戴领章说明士兵是一名现役军人,他深夜和一名少女单独出现在街上是不合礼节的,也是不和军纪的。而一战后的西方社会对妇女的礼仪有着严格的规范,其中一条就是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帽子以示庄重和身份,若女子不戴帽子则会被看作是裸露身体的下贱行为。这名少女深夜私会男子已经是不雅的失当行为,没有戴帽子的细节进一步说明少女身份低下。两人应是低下情关系,为贪图一时之快不惜铤而走险。见此情节,两位侍者发生了一段对话:

"The guard will pick him up," one waiter said.

"What does it matter if he gets what he's after?"

"He had better get off the street now. The guard will get him. They went by five minutes ago."

年长侍者担心士兵,怕“警备处会把他逮走”,而年轻侍者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他到手了他要的东西,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年长侍者没有回答同伴的问话而是继续说 "他这会儿还是从街上溜走为好,警卫队会找他麻烦,他们五分钟前才经过这里"。年长侍者不去理会同伴的问话,依旧继续自己的话题,违反了关系准则。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年轻侍者对社会礼仪和道德准则的观念淡漠。反观年长侍者,他多次表达出自己对士兵的担忧,可见他是一个善良且恪守传统的人,不会因为私欲诱惑而触碰道德和纪律底线。

3.2 会话第二阶段的人物分析。第二阶段的经典会话发生在老人离开咖啡店后,年长侍者和年轻侍者准备打样,两人的对话中有这样几句:

"And you? You have no fear of going home before your usual hour?"

"Are you trying to insult me?"

年长侍者开玩笑说"你不怕不到你通常的时间就回家吗"质疑年轻侍者妻子的忠诚度,为了表达不易启齿的内容这句话使用了隐晦难懂的措辞,这违反了方式准则。年轻侍者听后立即反问"你想侮辱我吗",他没有正面回答同伴的问题,而是采用反问的方式答话,这违反了关系准则。年轻侍者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有薪水稳定的工作,年轻健康的资本,还有陪伴在侧的爱人。他的自信建筑在这些物质资本之上,可他并未意识到暗藏的危机。失业、疾病、衰老、背叛等不可控力就像是沉默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而一旦喷发他所谓的自信必然付之一炬。他对人生的认识停留在物质至上的层面,年长侍者看穿了他的内心,一个质疑的玩笑便让他方寸大乱,暴露了他内心空虚敏感,虚无的自信脆弱得不堪一击。

3.3 会话第三阶段的人物分析。咖啡店打烊后年长侍者来到一家酒吧,在这里他与第三个次要人物酒吧招待发生了一段对话,两人的对话只有寥寥几句,虽篇幅有限分量却举足轻重。酒吧招待用英语问"What's yours?" “你要什么?”,而年长侍者回答了一个西班牙语词“Nada”,意为“什么都没有,虚无缥缈”。 “虚无缥缈”不是酒,这让酒吧招待很费解,于是他用西班牙语骂了一句"Otro loco mas" “又是一个神经病”。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对话中,两人先后说了西班牙语,使用含糊、晦涩难懂的语言违反了方式准则。此外,“虚无缥缈” 与点酒毫无关系,年长侍者的回答违反了关系准则。年长侍者之后说道"灯很亮,也很愉快,只是酒吧没有擦得很光洁",酒吧招待没有应答这句评价,而是问"要再来一小杯吗"再次违反了关系准则。这是小说矛盾冲突的高潮,年长侍者因身处虚无缥缈的世界感到悲凉和无助,他自说自话地在街上漫游来到这家酒吧。他的内心为这个没有意义、没有信仰、没有尊严的世界感到痛苦,虚无的世界好似泥潭,深陷其中的人们被金钱和欲望捆住手脚而动弹不得,酒吧招待就代表了这类人身处泥淖而不自知的可悲心态。年长侍者评价酒吧不光洁,实际上是在暗讽世界污浊,酒吧招待并未听出话中的言外之意,这表现出两人完全不同的心态和精神境界。年长侍者代表着在虚无世界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觉醒者,酒吧招待代表着“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辨真善美的芸芸众生。

4 结语

小说塑造了六个人物,代表着虚无世界里的众生百态。痛苦和绝望无处排解的流浪者,深陷污浊而不自知的空虚者,麻木不仁的唯利主义者,贪图一时之快铤而走险的沉沦者,想寻找光明和意义却求之不得的觉醒者。小说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和塑造人物性格。本文通过分析违反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不同表现来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同时也更加理解作者身处乱世之中对光明、意义、信仰、尊严、秩序的期盼和向往。

[1] Hemingway, E. The Short Stories of Earnest Hemingway.[M]. New York: Mac Milli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2] Grice, 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A], P. Cole and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3] 何自然, 冉永平.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李婧(1990-),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北京语言大学,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

T353

A

1672-5832(2016)06-0028-02

猜你喜欢

会话年长侍者
倒下的长颈鹿
问 路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早已提前死去
排名
用绘画导入英语教学
各有安宁
年龄大小的种种说法
它在仰泳
笑容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