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梧州海员
2016-11-26李定国
李定国
抗战时期的梧州海员
李定国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日军沿西江水道向广西进逼。梧州至广州的客货运输中断,当时管理粤桂闽三省的广州航政局也迁到梧州。由于位于两广交界的梧州是广西经济、水运重地,因此经常遭到日军飞机轰炸。
12月初,人和洋行梧州分行的货筏,西兴轮船公司的西兴筏和船只均被日机炸毁,沿港码头被炸毁沉没的大小船舶达200余艘,水路运输形势日益紧张,开船的海员提心吊胆。
日军沿珠江至西江实行封锁之后,广东大批船舶纷纷到梧州躲避,以广西、广东水运联社船舶组成西江航业战时服务社,以维持西江的各线营运。货运营运大多为水陆联运,其中一条水路是从梧州至肇庆再经陆路抵达沙坪,以连接广州、香港、澳门;另一条水路,是从梧州溯浔江而上,经藤县转绣江抵北流,再由陆路经玉林、陆川、廉江到广州湾,梧州海员在艰辛、惨淡经营中维系着西江的战时运输。
为了阻碍日军通过水道入侵梧州,当时的梧州军政当局动员民众,齐心合力守护水上大门。梧州海员一马当先配合行动,收集大量竹织大猪笼,装满卵石、码头长石,扎紧笼口,用船运至系龙洲附近,然后投下水以堵塞河床,还将较大艘的广雄轮放水入仓,沉于火山脚附近水面,以阻碍日军船只开进捂州。
1941年,日军越过肇庆,梧州至珠三角、港澳多处航运全线中断,广东内河航线昀永成等多家航业公司的轮船和花尾渡共200多艘,相继撤往梧州避难,导致肇庆至梧州的客货运输十分紧张。
为了维护战时西江水运的交通秩序,两广的航政局和航运商共同商议,规定所有进入广西的船舶,一律申请登记入社。各地的轮渡客货船分组安排,轮流航行于肇庆至梧州,及上游贵县(今贵港)、桂平、藤县各地,由于两广船舶较多,照顾众多海员和家属的生活也不容易,只能按航线班期轮次开船。
1944年9月,日军侵入梧州,为了保存运输能力,不让船舶被敌人霸占,梧州海员把沿江的客货船转移到西江上游的郁江、红水河各支流河。当时,在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下,繁华的梧州变成一片火海,河西工厂区,广西大学,大东路、竹安路以及沿江地段,到处是断壁残垣,很多市民、学生、海员被炸死炸伤。
一些较大的客货船和吃水较深的船只来不及撤退,为了避免船舶被敌军掳去,海员们忍痛把船凿沉或放水沉于江底。当时,由海员自己凿沉、炸沉的电船有23艘、汽船66艘、花尾渡19艘。
日军占领梧州港时,强征“江洲号”汽轮和“源利”客渡,到广东都城运输军用物资,海员周镜泉等8名船员被迫开船,他们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开航不久便秘密商量冒险抗运。深夜,当船只航行至都城江边锚泊时,趁押船的日军睡熟,船员两人一组迅速行动,用烂布塞进日本鬼子的嘴巴,然后捆缚其双手双脚,丟到船舱底。随后,他们立即旋开船底进水阀,让江水涌入船内。随后,海员们乘着夜色悄悄游水上岸逃走。
责任编辑: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