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北京建设国际文化中心城市的思考

2016-11-26何芬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2期
关键词:纽约伦敦北京

◎文/何芬



推动北京建设国际文化中心城市的思考

◎文/何芬

我国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北京在其中担当重任:对内,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示范带动全国文化发展;对外,建设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成为我国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和争取世界文化话语权的龙头城市。

国际视野中的文化中心城市

目前国际公认的文化中心有纽约、伦敦和巴黎等,它们是全球最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发布和交流中心。

1.纽约是辐射全球的媒体和娱乐中心

世界十大媒体公司中有五家的总部位于纽约,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新闻集团、时代华纳公司、21世纪福克斯公司和维亚康姆公司。美国的两大全国性报纸《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在纽约出版,超过200种报纸和350种杂志在纽约设立办公室。纽约拥有400多家影剧院、音乐厅、歌剧院、博物馆和美术馆等。百老汇的歌剧、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音乐会,成为纽约的文化名片,吸引全球艺术家、游客纷至沓来,促进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和融合,成就纽约全球文化之都的美誉。

2.伦敦是最具文化多样性的全球文化中心

伦敦是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汇集了2/3以上的国际广告公司的欧洲总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书报出版中心之一,超过200家报纸、3500家出版社的总部坐落于此,包括著名的《泰晤士报》、《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等;是享誉全球的创意之都和设计之都,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收超过200亿英镑,设计产业规模欧洲第一,伦敦设计节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大型设计活动之一。伦敦保有全球领先的文化设施,有近300家博物馆和241家剧院,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相媲美的全球两大戏剧中心之一。伦敦也是世界上最具种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大都市,2014年伦敦人口突破860万,其中44%的居民是由各种少数族裔所组成的非白人人口,市民使用的语言多达300种。

3.巴黎是全球重要的时尚中心与公共外交中心

巴黎是世界历史名城,拥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闻名全球的历史古迹与人文景观。巴黎的时装是一门与绘画、雕塑和建筑相提并论的艺术,起源于1910年的巴黎时装周是全球四大时装周之一,引领世界服装潮流。巴黎拥有208家联合国机构及国际组织总部,其中最有名的是创建于1945年、在全球拥有191个会员国的联合国第一大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些国际组织成为传播法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

北京与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差距

北京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年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精华。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日益壮大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北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然而,与纽约、伦敦和巴黎等文化中心城市相比,北京还存在明显差距。

1.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存在差距

同为历史古都、文化名城,北京的历史风貌保护不及伦敦与巴黎。近年来北京虽然在旧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整体来看,旧城风貌仍在恶化。首都功能核心区承载的功能过多,人口、交通压力过大。东城常住人口密度达到2.17万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6.7倍,西城常住人口密度达到2.58万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9.7倍。全市约50%的文物建筑存在建筑结构及消防安全隐患,胡同与四合院数量持续减少,故宫、颐和园和天坛等文化遗产散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中,旧城风貌保护难度日益增大。文化积淀、历史风貌正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魅力所在。很多国际游客到伦敦、巴黎,就是为了一睹百年历史建筑,这两个城市交替成为全球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而北京尚未进入全球入境旅游城市前20强,2014年接待的境外游客为427.5万人,相当于伦敦的22.9%、巴黎的27.5%。

2.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存在差距

从图书馆看,北京每10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数量为0.12个,与伦敦的5个、纽约的2.4个、巴黎和东京的3个相去甚远。从博物馆看,2014年北京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为0.8个,相当于伦敦(2.2个)的36.4%、纽约(1.6个)的50%、巴黎(1.2个)的66.7%。从美术馆看,北京每10万人拥有美术馆仅0.03个,仅相当于伦敦(1.1个)的2.7%、纽约(0.88个)和巴黎(0.89个)的3.4%。

3.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存在差距

罗兰贝格曾在2012年发布“全球文化产业50大企业”排行榜,40%的入选企业总部和主要经营活动位于美国,我国有万达、腾讯入围,北京没有一家上榜企业。根据美国《出版商周刊》和英国《书商》等共同发布的“2014全球出版业50强排行榜”,位于北京的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上榜,但与世界同类集团相比,实力差距较大。如同样是以普通图书出版为主,2013年中国出版集团销售收入(14.99亿美元)是总部位于纽约的兰登书屋(36.64亿美元)的2/5;同样是以出版教育图书为主,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销售收入(11.52亿美元)是总部设在伦敦的培生集团(93.30亿美元)的1/8。而且,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在收入和利润来源上远未实现国际化。

4.能够彰显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存在差距

文艺精品、文化标志区往往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如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汇,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巨额经济收入,更促进了所在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与提升。伦敦西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汇聚了49家剧院,每年演出近2万场,创造了4万-5万个工作岗位。2013年,伦敦西区观众达1458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5.85亿英镑,带动伦敦经济增长约25亿英镑。根据有关调查,有2/3的外地游客把来伦敦西区观看演出作为到伦敦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有3/4的海外游客将看演出作为来伦敦游览的重要项目。纽约百老汇大街41-53街之间,汇集了40余家闻名遐迩的剧院。纽约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百老汇剧院区进行演出。百老汇剧院的《狮子王》2014年已在全球创造了62亿美元票房,成为迄今票房最高的音乐剧演出收入;音乐剧《歌剧魅影》1986年在伦敦西区首演,29年来在27个国家145个城市共上演了7.4万场,累计观众人数已经多达1.3亿,全球票房56亿美元,是迄今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

目前北京集中东城、西城剧场资源,打造“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功能区”,未来其演出场所将超过120所。但如何充实这数量众多的剧院,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标志区和文化精品,尚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5.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存在差距

城市是文化活动的舞台。目前全球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大都以所在城市命名,如威尼斯电影节、巴黎时装周和东京动漫展等,不仅会给所在城市留下深刻烙印,还会向全球展示与辐射城市的文化魅力。北京的各类节展活动比较多,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和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却很少。如北京国际电影节,仅举办过5届,尚未进入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认可的国际A类电影节(目前全球有15个,我国惟有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列)行列,其影响力远远无法与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等“老牌”电影节相比,还远未成为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推动北京建设国际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议

1.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旧城(明清时期北京护城河及其遗址以内的区域)是北京文物古迹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的核心部分。目前北京旧城还承担了较多的城市功能,影响旧城风貌保护。应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契机,加大人口疏解新力度,推动不合理占用文物建筑的腾修缮退,鼓励支持有条件腾退历史建筑导入适宜的文化功能,开展历史风貌环境整治工程,循序渐进推进历史片区有机更新。在旧城保护过程中,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是最大挑战之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价体系研究报告》显示,北京旧城每疏散1万人,平均安置费用达15亿元以上。因此,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模式不可持续。北京应积极探索通过基金运作、股份合作、信托融资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老字号、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会馆和历史宗教建筑等的修缮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度。

2.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来自有实力的企业。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达到282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2%。但文化创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北京文化创意企业中小微企业占90%以上。北京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与此同时,要顺应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如“互联网+文化”,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催生了一大批文化新业态。北京聚集了完美世界、光线传媒、歌华有线等一批文化科技融合品牌企业,未来应促进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重点培育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应用、视听新媒体和3D打印等新兴文化业态,依托高新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强化文化对科技手段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

3.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积极吸引和承办在全球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节展、颁奖活动。如2014年由北京市政府、戏剧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活动,吸引了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45台剧目来京交流展演,打造了一场戏剧盛宴。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文博会等大型自有品牌活动,利用活动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组织“欢乐春节”、“北京之夜”和“魅力北京”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首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动东城区政府与文化部外联局共建的“卢森堡中国文化中心”项目,积极筹备建设雅典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使之成为首都文化的交流平台、文化产品的展示平台和文化贸易的推广平台。

4.加强首都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之前,北京首先履行好全国文化中心的职能。应发挥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新强劲的优势,为中央、地方文化建设搭建大平台、提供“大服务”。目前越来越多外省区市的文化活动走进北京,如国家大剧院开幕8年多来,与31个省区市、几百个艺术院团展开交流合作,累计有14万人次中外艺术家在大剧院登台演出。京派文化、海派文化、西北文化和江南文化等在北京汇集,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创作、展示、交流与碰撞融合。与此同时,应加快北京优质文化资源向全国各地的输出。如北京市文联主办“共话京疆情 同筑中国梦”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新疆文化交流慰问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地域相连,文化同源,文化协同是区域协同的应有之义,应加强三省市间文化资源互通共享,依托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联盟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度交流、整体提高,形成区域统一的文化市场,共同承接重大文化活动与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协同发展迈向更深层次。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

■ 编辑:张涵

猜你喜欢

纽约伦敦北京
成为纽约人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我把纽约搬走了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纽约往事
北京,北京
去往伦敦
纽约双管齐下防治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