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人鱼》高票房和低口碑之间的悖论

2016-11-26李文艳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大话西游周星驰美人鱼

李文艳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06)

《美人鱼》高票房和低口碑之间的悖论

李文艳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06)

《美人鱼》以较差的认可度、较低的好评度获得了井喷式的票房收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票房的成功离不开商业片自身的营销策略,但是,观众对于周氏电影特殊的情感无疑助长了《美人鱼》票房的扶摇直上,因此,本文试从观众的观影心理出发来分析电影高票房和低口碑并存的秘密。

1 “还星爷一张电影票”言之凿凿

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录像带、光盘是社会大众主要的观影方式,而大批的80后、90后多是以这种方式认识了周星驰。

被奉为周星驰经典之作的《大话西游》当年在票房上曾遭遇寒冬。《月光宝盒》先行完成,香港票房曾一度火爆,两天内60家电影院票房收入500多万,然而,随后的情况却急转直下,即使在最为火爆的香港市场,最后只是以2500万票房收场,两个多月后发行的《大圣娶亲》票房2000万,两者相加,差不多收回成本。[1]然而,当《大话西游》在电影市场上命运多舛时,盗版录像带和盗版DVD的兴起让这部影片梅开二度。真正的火爆是在1997年至1998年,在这一段盗版VCD的黄金时节,《大话西游》的销售屡创高峰,热销的场面通常发生在年轻学生中。1999年底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分,《大话西游》已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声誉,被称为周星驰的巅峰之作。[1]从《大话西游》一部影片中略可窥见“欠星爷一张电影票”并非纯粹的商业炒作,而是早年那些对《大话西游》、周星驰一片痴迷,而将手里的钞票贡献给盗版录像带和盗版DVD影迷对偶像的窥欠心理的写照。

2 搞笑情节的延续和文化品格的湮没

成功的搞笑是周星驰喜剧流行的主要原因,也是周氏深受观众喜欢的重要原因,在《美人鱼》这部电影里,周星驰沿袭了在以往的影片中使用的搞笑的手段。比如,连续使用反转和改写指涉代码。反转是将观赏者逻辑扭向幽默逻辑的扳手。任何一则幽默,都包含着两种逻辑:一种是观赏者根据常理推演的逻辑。首先是创作者通过预先设定的铺垫和渲染把观众带入自己的逻辑中,然后是通过“反转”使结果与之前观众推理的结果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反转造成了两种逻辑之间出现了不和谐,两种逻辑之间的对立冲突越强,不和谐就越明显,这两种反差越大,造成的喜剧效果就越强烈。[3]电影一开始就是用了这种反转,一行人来到“世界奇珍异兽博物馆”,从水中缓缓上升的竟然是胡子拉碴的馆长,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搞笑的效果也水到渠成。

对指涉代码的改写是电影搞笑的另一大来源。指涉代码指的是在一个文化氛围内作者和读者解释日常生活经验时不假思索使用的大量知识,作者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这些叙事作品时,便成为指涉代码。[2]当作者故意破坏掉原有的指代关系时,有可能制造出搞笑的效果。刘轩描述:“是一半人一半鱼的美人鱼”,警察刷刷几笔,观众却看到“左边人右边鱼”等组合。警擦将文字的描述转换成可视的形象时,一反观众的认知,结果带来强烈的搞笑效果。《美人鱼》作为一部喜剧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成功将观众逗乐了,实现了其自身的娱乐属性,但是,有了对其前期作品的观影经历后,这部影片显然没有真正地感动观众。

周星驰在以搞笑的手段实现着反叛的目的,“破坏秩序”、“离析正统”,对传统的秩序和文化进行颠覆。在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伊始,周星驰在大众文化领域的反叛具有开路先锋的地位,《大话西游》最先到北大、清华两所中国顶尖高校学生的青睐,与历史上五四精神的发祥暗暗呼应。周星驰的电影为当时的年轻人开启了荒诞的缝隙,但进入21世纪后,这些年轻人在生活中陷入了更为巨大、真切的洪荒,现实本身成为反叛,传统已经被解构得支离破碎,大众文化转而进入了更为多元化的文化狂欢,年轻人的生活中有了好莱坞,有了国产喜剧,有了网剧。所以,周星驰的反叛精神已经湮没在实现了反叛的现实中。

3 叙事惯例的保持和电影情怀的隔膜

于是,周星驰在《美人鱼》中选择了另外一种反叛,讲述了一个人鱼相恋的爱情故事,持续周氏在电影中一贯坚持的情怀。叙事的核心离不开人物塑造,在周星驰以往的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比较深入人心,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小人为主,这些小人物的性格十分接地气,他们身上有许多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也有大量庸俗的恶习。周星驰当年以跑龙套的身份踏足影视圈,一路拼搏,最终成为亚太影帝,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免投射在作品中。这使得周的电影具有一种平民精神,观众往往能够在银幕内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然而,周星驰在《美人鱼》中却舍弃了一贯的平民视角,在《美人鱼》中,故事的主角刘轩是一个富豪,周星驰通过角色设定的方式让小人物完成了身份上的蜕变,在荧屏外逆袭的屌丝却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惯例容易给观众带来快感,人物身份的突转让坐在银幕外的观众不能像往常一样在银幕上找到自己,观众与人物角色有了心理上的隔膜,由原来的与主角的感同身受变成纯粹的看与被看,观众观影体验已经大打折扣。

其次,爱情主题的隔膜。《美人鱼》有着爱情与环保的双重主题。人鱼相恋的故事取自安徒生的一篇爱情童话故事,是一部具有感染力的悲剧。在电影《美人鱼》中,采用了三角恋爱模式,以二女一男的恋爱模式来表现物欲和精神的爱情。[3]刘轩拒绝了掺杂着金钱交易的爱情,追逐着与人鱼之间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纯粹的爱情,最后圆满结局,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纯爱的最终胜利并不能成为人生之镜。在感情的背后虽然还有一个环保主题,星爷走向了与大自然的和解,这虽然代表着现代美学的方向的转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让位于人与自然的靠近,但对于环保,社会大众只能算是刚开化的萌童,电影的情怀未能深入人心。周星驰在变,观众也在变,大众文化也在变,三者在不经意间走向了错位。

所以,虽然《美人鱼》保持了原来的喜剧因素,但是却丧失了原来的文化意义,《美人鱼》凭借“周星驰”的个人品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而《美人鱼》影片的口碑只得由它自身来赚取。

[1] 温键键、梁建华.大话周星驰[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第193页、第194页、第202页

[2] 戚锰.90分钟狂欢——周星驰喜剧电影搞笑解码[J].北京电影学院,2004,(4)

[3] 蒋珂.浅析电影《美人鱼》中的爱情[J].传媒与传播,2016.

李文艳(1993.1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在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创意写作方向。

G210

A

1672-5832(2016)12-0094-01

猜你喜欢

大话西游周星驰美人鱼
大话西游
我和美人鱼过一天
丑萌的“美人鱼”
放生一条美人鱼(下)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海里有美人鱼吗?
《大话西游3》
《大话西游》交流会刘镇伟:“韩庚演的不是周星驰”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