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沉浸式英语教学的实践与反馈

2016-11-26蒲雅竹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通识教学法语言

蒲雅竹

(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浅析大学沉浸式英语教学的实践与反馈

蒲雅竹

(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 四川 成都 610000)

沉浸式教学符合中国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要求。在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中,着重以学科知识教育的形式,达到培养学生英语习得能力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沉浸式教学的实践与反馈有效结合,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以达到通识教育与英语能力习得的目标。

沉浸式教学;通识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反馈

1 沉浸式教学法的起源与推广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除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主要培养其人文素质修养。因此,当前中国大部分高校对于英语的定位为通识课程,旨在通过英语能力学习,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并习得综合性基础知识,丰富人文内涵。其要求有二:其一,英语能力的提升,其二,对经典知识的把握。能够较有效的实现这两项要求的教学手段当推沉浸式英语教学。

沉浸教育(Language Immersion Education)强调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营造外语氛围,使学生通过掌握学科技能和知识背景,来习得外语。其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避免了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沉浸教学法要求教学双方摒弃用语言学习语言的教条主义,而是以对知识的探讨来自然习得语言。

沉浸式教学法最早成形于加拿大。1969年,加拿大政府通过了“官方语言法”,确定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沉浸教育计划”。“实践也证明,加拿大是世界上双语教育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①。此后,沉浸式教育法被多国借鉴,用于本国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沉浸教学法的实践

2.1 教师的认知

通识教育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人文科学类通识课程,二是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三是文化研究类通识课程,四是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②。教师需要在课堂设计与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按语言知识点的框架模式,将所学的教材内容归类、细化,如文化、文学、历史、社会、科学、艺术、经济、哲学、自然地理等专业类别,并以此安排课程结构与任务布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学习习得语言。

2.2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育,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沉浸教学法的实施方式需要突出学生地位,强调输出功能。相较而言,沉浸教学法要求下的课堂设置模式,能做到教与学的有效协调。首先,沉浸教育需要的语言环境要求教师有组织、设计课堂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环境氛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语言实践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能借助与运用多媒体影音功能、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虚拟的英语场景搭建等。其次,沉浸教育的目标实现需要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

2.3 与“体验式”教学的融合

“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师扮演的作用由教学者向引导者的转变。学习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被动式接受信息的学习,而是以学生的积极探索为中心的学习”。这一理念与沉浸式教学法以学生的认知与习得为目标是一致的。二者核心都是建构语言环境,使学生模拟在此情景下的具体语言活动并学习知识,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基于此,学习过程中的任务设置就是对语言环境的建构。

3 沉浸式教学的反馈

沉浸式教学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反馈的设置上教师也应该注意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通常来讲,反馈可以根据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设计简单划分为课堂内与课下的任务布置。课堂内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教学材料的及时思考与反应,可以以听说为主;而课下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与整合,并通过英语进行思想传达,其可以通过资料查阅与学术写作的途径得以体现。

同样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6单元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发问,锻炼学生的信息抓取与表达能力。课下,学生分组对英语人名的由来以及《圣经》进行资料收集与整合,回到课堂后以口头报告、课件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对英语能力的提升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吸收都有显著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出现的stereotype一词进行微课讲解,充分阐释该词作为文化研究术语的真正含义,让学生结合后面给出的人名例子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可以让学生围绕stereotype people only by names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将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学术写作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完成了知识的学习、迁移,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了英语能力。

学生扮演教学中心角色的同时,教师也需要扮演好教练或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各个环节的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强化学习和知识积累的效果。课堂上对于语篇内容理解的考查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预习,教师可以做出即时反馈并引导学生抓取篇章脉络,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信息提取能力;对于学生的口头作答与对话,教师可以纠正学生的用词、句法及语境下的语句使用,并评价对话交互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相关知识点或话题的学术性写作,能够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对于这部分的反馈可以进行部分筛选,案例式比较式的分析讲解,使学生精准地抓住学术写作的核心要求以及客观性语句的合理表述。

4 结语

沉浸教育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外语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在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与推广中获得了印证。无论是从教育目标还是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沉浸式教育都不失为中国大学英语教育达成与国际化接轨、转变教育理念和培养熟练运用英语的国际型人才这一目标,可以借鉴并进行创造性改革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能扮演好隐形教练的角色,在教学设计、课堂操作中灵活思辨,以知识为载体,以语言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促进学生的融合式,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

注释:

① 王树根,姜昕.试论中外教育的差异.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② 沈骑. 高校通识英语教育模式建构刍议.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

[1] 王树根,姜昕:《试论中外教育的差异》,武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2] 朱文成:《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转型趋势探究》,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

[3] 沈骑:《高校通识英语教育模式建构刍议》,喀什: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G642.41

A

1672-5832(2016)12-0075-01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法语言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