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之夜赏花月
——读张若虚《春江花夜》
2016-11-26成思明
成思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太白校区 陕西 西安 710000)
春江之夜赏花月
——读张若虚《春江花夜》
成思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太白校区 陕西 西安 710000)
清明之春,凉凉江夜,皓皓明月,独赏一丛娇艳芳花。春夜信步于江畔,抬眼观空中孤月,低眉赏岸边丛花。思人生之大义,虑宇宙之奥妙。《春江花月夜》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泼墨画,一曲琵琶声调乐。
张若虚最大的成就便在此首《春江花月夜》。此首旧调宫体,虽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妨先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面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春江笼罩在明月中。江水曲曲折折的绕着花丛流淌,月光照进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照的江畔的白沙都看不见。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的人?人生一代代的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的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输送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回来。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地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诗的前五句都在写景。细观这些景,春、江、花、月、夜,都是能够引起人无限相思的事物。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画。一个宁静而充满柔情的夜晚。可以说,月光是全篇的见证人。前面的景都是在月光的照耀之下,闪烁着浪漫而温馨的情。接下来的六至八句是作者对宇宙的思考。那是人生慢慢之路,一代代的无穷,一代代的继续,延续着生命,延续着人类的职责。月亮见证着这一切,流水也见证着这一切,他们也在继续着自己的路。同样这也是作者由望月骤起思考。而九至十五句就是游子思妇的主题。月亮又把我们带入另一个视野,从远及近,从下到上。游子在漂泊,与家分隔两地。思妇情满相思,两人分离两地,彼此不能诉情。其实,这样的景才有这样的情,这样的情在这样的景中更加淋漓尽致。最后的三句,情景交融。时间慢慢流逝,而彼此的等待却还在继续。春光就要流尽,月亮落而复升,见证着他们的思念。
整首作品境界明朗,宁静祥和,色彩干净,给人以清明的冲击力。文字上简练,而字字用的恰到好处。简单的春、江、花、月、夜,语言柔和而圆润有余,被作者使用的淋漓尽致,渲染了至高境界。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深思,全新的强烈的宇宙意识,令人警醒。
《春江花月夜》最大的震撼在于诗的意境。“单纯”的意境中有哲理,“明白”的意象中有思考。诗不单单情景交融,还融合了作者高深的人生感悟。这样的诗既有散文的味道,又有哲理文的感觉,同样也有相思的愁苦。苏轼曾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谁又能保证,苏轼不曾感悟于此月此夜。世间一切,淡然处之,如今夜之月,今夜之花,今夜之美景,江天一色,引人遐想。那远方的远方,那曾经的过去,是否夜夜如此平静,夜夜有如此美景。江水不曾回答作者的问题,它依旧奔流向前,就像人的生命,新人取代旧人,见证这一切的,是头顶那一轮皎皎孤月。它照耀着大千世界,照耀着人的过去与未来,看不见的是曾经的辉煌或者破败,只留一轮清辉。在这一轮月的照耀下,人,何其渺小。既然渺小,为何还身处凡间俗事中,何不抽身离去,一叶扁舟,还自己一片清明。张若虚是一个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享受自由,享受天地的人。
我们非此人,所以,离不开这万丈红尘。春江之畔,我们看见的是水的冷,是夜的黑,是月的清,红尘,缠着你我的眼,你我的心。在金庸的笔下,有个红尘之心的和尚——缘根,他是少林寺里火工堂的堂主,管着少林寺的菜园子,当有僧人犯了戒律之时,便来到菜园子挑粪,劈柴等,接受惩罚。当虚竹前来接受惩罚时,他们的对话更是令人叫绝。我们看到一个,威风凛凛,欺软怕硬,嫉妒生恨的人。何谓缘?在佛家用语中,缘是人与人或人与事所谓的“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是机缘。何谓根?于佛家而言,是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在佛教中有根缘一说,指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务。而在小说中,金庸先生却把这个名词颠倒过来使用,作为人名。我想它不仅代表一个人名,而是一群人。他资质平庸,好管琐碎之事,爱在人前逞威风,但也欺软怕硬,又好嫉妒。这个和尚,“可爱”的人,身在浮云,心在红尘。但这样的人,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写照,我们有“悠然见南山”的心,却没有“采菊东篱下”的行;我们有伴清风明月的惬意,却没有踏夜独行的胆量。张若虚,却是一个破黑夜虚空之人,所以,他春江之夜赏花月。
喜欢《春江花月夜》,在于那清澈如流水般的语言,在于那深刻的人生感悟,在于那如月光般洒满江水的意境。春江潮来又潮去,落月摇情尽洒树。汀畔花落复花开,人生代代如流水。人生在世,总归有愁,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当生命充满艰辛,人或许会仰天倾诉:我就欲如此这般?诚然。只要良善纯真尚与心灵同在,人就会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测自身。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彰明昭著?我宁愿相信后者。神本人的尺规。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面对生活的磨难,不妨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下,诗意的栖居在天地间。诗意何处寻?于微风细雨,落花摇坠;于悠悠蓝天,云卷云舒;于潋滟春水,月明风清。
成思明(198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研究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太白校区,初中语文教师。
I206
A
1672-5832(2016)12-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