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技巧
2016-11-26李昕
李 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浅析《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技巧
李 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具创新性的文学体裁之一。意识流以人物飘忽不定的意识流动作为写作题材,重在精神世界的描述。伍尔夫《墙上的斑点》是意识流技巧应用的典范之作,本文结合文本,解析了意识流技巧在小说中的运用,力求帮助读者对意识流小说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意识流;《墙上的斑点》;内心独白
1 引言
意识流一词本为心理学术语,最先由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意识流小说是对现代英美文学的创新,它以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意识流动作为写作题材,通过人物内心的微观世界反映外部宏观世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中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墙上的斑点》通篇反映了人物瞬息万变的神智活动和内心感受,被誉为意识流的典范之作。本文将对《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技巧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解读,以帮助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2 意识流技巧在《墙上的斑点》中的运用
2.1 内心独白
意识流写作的主要技巧之一就是内心独白。法国作家杜雅尔丹将内心独白概括为“具有近乎诗的领域的性质。是人物内心深处的、再接近无意识地带的思想。是摒弃逻辑关系的、未加分化的状态。是在没有听者的情况下,在沉默中进行的语言。”伍尔夫在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方式上面展示出了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化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个人化叙述,以便让人物的思想、感觉、情绪的流动变化过程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瞿世镜2015,p.66) 《墙上的斑点》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篇只有主人公一人,读者的思绪完全被主人公的意识流动而牵引,逐渐深入到人物内心。小说开篇先介绍了一个时间,“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之后作者用了大约五千字的篇幅引读者在主人公的意识世界中遨游。“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读者被作者的思绪带人物心灵深处。
2.2 自由联想
意识流小说的另一大写作技巧是自由联想。“在意识流小说中,它指的是一种不受任何限制地从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的联想的心理过程描写,以此彰显压抑在心底的情感,更好地展现人物自我。在这类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或秩序。”(李维屏,谌晓明2012,p.34) 《墙上的斑点》中,墙上的那个斑点成为作者思绪流动的媒介。为了记起来作者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到的这个斑点,作者想起了自己是坐在壁炉旁边吸烟,脑海中想的是鲜红色的棋子和红衣骑士,而这种幻想被主人公无意中看到的墙上的一个斑点而中断。这是一个小块的圆形的斑点,或许是钉子留下的痕迹,由此想到了这钉子上曾经挂的一定是位贵妇人的肖像画,想到了这间房屋原主人的艺术鉴赏力,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随后主人公又发现这个斑点“不像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它太大、太圆了”,于是主人公想到了生命的奥秘,“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作者的思绪飘到了来世。之后作者觉得这斑点“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比如说,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造成的”,接着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伦敦的星期日,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当作者的意识再次集中到墙上的斑点时,看到了“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于是想起了古冢,古物收藏家,牧师和上校。仔细看斑点时,发觉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树的生命过程,生命的意义得以彰显。最后,作者听到了有人说要去买报纸,意识的自由不间断流动被打断,原来墙上的斑点是一只蜗牛。墙上的斑点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一步步揭示斑点的本质的过程,而自由联想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3 时空观念
传统小说往往以钟表时间为叙事顺序,而20世纪兴起的意识流小说打破了这一传统叙事方法的桎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意识流小说将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在短暂的钟表时间内人物的意识会出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幻想,即人物的“心理时间”可能会出现大幅度跨越。正如学者瞿世镜所言,伍尔夫抛弃了以情节的编年顺序为线索的线性结构,开始实验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线索的多元结构。(瞿世镜2015,p.66) 《墙上的斑点》一文中,开篇没有具体的时间,“大概是在今年的一月中旬”,作者偶然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想起了“过去”鲜红的旗帜和红色骑士。作者的思绪被墙上的斑点拉回到现实中来,思绪飘到了“来世”,从壁炉上的尘土又想到了“过去”被尘土掩埋的特洛伊城。直到最后主人公听到楼下有人喊要去买报纸,作者停止了联想,看清了这个斑点是一只蜗牛。这期间的钟表时间长度不过是短短的几分钟,但是主人公的思绪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幻想之间反复更迭,这种变换令读者目不暇接。
2.4 象征主义
意识流小说写作中,象征手法也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墙上的斑点》中,各种意象不断地转化为象征,通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部分,而从象征意义上可以分为七部分。从结构上讲,主人公看到的墙上的斑点,代表着外部世界;而主人公的意识流动,则代表着内心世界。从象征意义上来看,《墙上的斑点》可以分为七部分。主人公第一次看到了斑点为第一部分,主人公对斑点的猜测一共有六次,组成了六部分。第一次是为了确定看到斑点的时间,想起了红色旗帜。第二次认为斑点是钉子留下的痕迹,第三次觉得斑点不像钉子,第四次认为斑点是玫瑰花瓣,第五次看到斑点凸出在墙上,第六次终于发现,斑点是一只蜗牛。笔者认为,从圣经文学角度来解读,这七部分可以对应象征上帝创造世界的七天。
3 结语
综上所述,《墙上的斑点》虽然是作者第一次尝试使用意识流写作,却已经把意识流技巧运用的淋漓尽致。正是从《墙上的斑点》开始,伍尔夫开始运用意识流手法写作,为她后来意识流长篇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20世纪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
[1] 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 李维屏,谌晓明.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2.
[3] 瞿世镜.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李昕(1995-),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在读研究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I106
A
1672-5832(2016)12-0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