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船》中的人物探究作品深意
2016-11-26熊敏
熊 敏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从《古船》中的人物探究作品深意
熊 敏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张炜的《古船》写于1984年,以山东洼狸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隋、赵、李三个姓氏近四十年的斗争活动为切入点,从他们的视角对中国的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剖。它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个家庭的沧桑抒写灵魂的困境与挣扎。本文通过对隋抱朴隋见素的分析,探讨作者在文中隐含的深意:人性。
《古船》;隋抱朴;隋见素;人性
《古船》以一个小镇的历史、人物的变迁折射出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张炜不仅写了小镇上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爱恨、悲欢、离合,也写出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洼狸镇的黑暗,在这里被放大,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都失去了保障,饥饿、寒冷、杀戮、冷默吞噬着人们的生命,理性的丧失带来兽性的膨胀,洼狸镇上血流成河。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在对历史的拷问中,作者直逼人性深处的扭曲与异化,心痛过去,希望未来。
《古船》中作者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比如理想人物的隋抱朴,坚持己见的隋见素,惹人怜爱的姑娘隋含章,充满创新精神的李其生李知常父子,凶残暴力的赵多多,以及表面仁慈实则邪恶的四爷爷赵炳等等。我下文将分析隋抱朴隋见素,来解读文章的深意。
《古船》中两个主要人物是隋抱朴,隋见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①。见素抱朴: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作者将他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取作见素抱朴,说明作者希望无论历史怎样发展,人都应该恢复自然本性,不能泯灭人性。
隋抱朴在小的时候一直被人们称为“老隋家的又一根旺苗”[1],但这根旺苗并没有将自家的家业旺下去。在土地改革时期,镇上号召分地、把工厂和粉丝作坊转包到个人手中,他放弃承包父亲散尽家财而仅仅留下的粉丝厂,孤独的留在磨坊,多年来坐在方木凳上看老磨……
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民族资本家的长子,抱朴本性善良正直,幼年即从父亲那里受到良好的儒、道互补文化的传统教育,铭记“仁者爱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反复跟他说自己家欠了所有穷人,欠了一辈子,要还债一辈子。幼年时期又看到了新旧交替时代历史的血泪,人命不值钱,那个时期给抱朴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抱朴注定一辈子都完了,一辈子都要在惊恐里过完,直到死都忘记不了。在家族原罪和现实恶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抱朴得了病:“怯病”。
抱朴与自己家的打杂仆人桂桂成了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桂桂活活被饿死,后面与小葵相爱,又因他的“病”,小葵先后与兆路、跛四结婚,而他活在失去的悔恨之中,沉默沉思在老磨屋里。后来见素得了绝症,李其生死了,史迪新老怪死了,李其生死了,赵多多死了,他叔叔隋不召为救李知常被卷入机器中死了,含章爆发往年的屈辱用剪刀捅伤了赵四爷爷而被关进监狱……抱朴终于醒悟过来。人道主义的理性之光、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成为抱朴进行新的人生选择的标尺,使得他对个人和社会进程的思考得以摆脱“原罪”的囚笼,找到了通往自由之路:“要紧的是和镇上人在一起”。抱朴走出老磨屋,担任粉丝厂经理的结局,是张炜审美理想的直接体现:年轻的作者对未来持有的是年轻人特有的乐观——他相信着并寄希望于人类理性的胜利,人道主义的胜利。
如果抱朴代表的是作者心目中“圣人”的一面,那么见素就展示的是“凡人”的一面:有情感,能哭能闹。
隋见素是隋抱朴同父异母的兄弟,一直有着自己的执念:粉丝厂是自己家的,粉丝厂应该一直姓隋。他千方百计的想从赵多多手中夺回粉丝厂,不惜一次的想把粉丝厂弄“倒缸”,从而让粉丝厂破产。后来赵多多的粉丝厂越办越好,开小车,请秘书,见素见粉丝厂倒闭的希望越来越渺小,于是离开镇子前往城市,希望走上发财致富的道路从而将粉丝厂夺回来。见素短暂的一生致力于让粉丝厂重新姓隋,从这一方面来看,他与抱朴相比还十分幼稚,他的复仇摆脱不了个人主义的狭隘,是一种以自身利益为基础的“简单复仇”,追求的是“小我”。但这个恰恰看出见素是凡人,他不可能像他的哥哥那样有那么高的觉悟,见素代表着中国绝大多数民众的思想。
其实见素的身上,最充分体现了张炜对纯粹人性,对人间净土的追求。张炜向来厌恶城市生活,视乡土中国为仙境,追逐“融入野地”的生存状态。见素进入城市,刚开始商店发展很快,可是作者并没有让见素一直这么幸运下去——被骗破产,而且得了绝症,最终还是回到洼狸镇。“城里是医不好我的病的,我心里一清二楚了”[1]。见素最终自己也觉悟了,他在医院一夜一夜想着家,盼着他哥哥来把他领走。后来镇上的医生郭运也说“他今后必得久住这里,慢慢调理,或许还有希望”[1],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祛邪扶正固本,所吃的一切东西都要新鲜。郭运的治疗方法也证明了作者张炜对乡村的喜爱,他希望在中国的乡村追求到美好的人性。
如果说隋抱朴代表的是新社会的新人,那么隋见素代表的就是新社会的旧人;如果说隋抱朴代表的是理性主义,那么隋见素代表的就是感性主义;如果说隋抱朴代表的是乡土中国的文明,那么隋见素代表的就是乡土中国的人性。
张炜“用一双悲天悯人的眼睛俯视着人间的苦难,这双眼睛决不是冷漠的,而是布满血丝的,从眼睛里放射出的目光,有着灼人的热量,这双眼睛里有着忧愁,更有恐惧和震惊:人间竟然是这样!人对人竟然是这样!”[2]通过三个家庭的变迁,折射出了近四十年中国的社会历史,中国经历重重挫折,其中不免充斥着血和泪,最终在人道主义、理性主义的指导下向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
有人说张炜是“大地的守夜人”[3],有人说他的思想这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4]。我想说的是张炜只是站在文人的立场,执行自己的职责,用自己的笔法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悲哀。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注释:
①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
[1] 张炜.《古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2] 王彬彬.悲悯与慨叹[J].当代作家评论,1993.4.
[3] 张新颖.十年前一个读者的反应[A],九月寓言[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4] 王艳玲.张炜小说的传统文化情结[D].万方数据库.
熊敏(1994—),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I24
A
1672-5832(2016)12-0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