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民生”情怀分析
2016-11-26赵庆锴
赵庆锴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2017届9班 四川 成都 610000)
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民生”情怀分析
赵庆锴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2017届9班 四川 成都 610000)
鲁迅作为我国的文学家、革命家,其作品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鲁迅很多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生情怀。笔者在高中时期就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其表达“民生”情怀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因此,文章简要阐述了民生思想的内涵,对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民生”情怀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鲁迅;文学作品;“民生”情怀
鲁迅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参加了五四青年运动,其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具有深刻的影响。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对“民生”情怀的表达,主要是利用平实的语言对现实生活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写实,其在创作的过程中热衷于对民生的考察,其作品都是贴近百姓生活的。笔者对鲁迅先生非常崇拜,因受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影响十分热爱写作,也曾在金牛区政府内刊上发表过刊物。与此同时,在其“民生”情怀的熏陶下,笔者积极参加课外社会实践,在红十字会当过志愿者,这对于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民生”情怀也更加深刻,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1 民生思想内涵的简要阐述
“民生”主要就是指老百姓的生活,“民生”思想可谓是关系着老百姓的大事,是国家的大事,是影响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思想。“民生”思想在有了国家之后就一直被传承,从孔子治国理念中的“仁”到孟子的“民为贵”到荀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民生”思想的体现,这都是治国理政的君王必须要具备的思想。但是受我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民生”思想的实现通常都寄托在君王身上,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崇尚荀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将唐朝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这是唐太宗爱民、利民的“民生”思想最有力的写照。
进入现代社会,西方各种民主思想的传入,推动了“民生”思想的传播,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而鲁迅先生作为文学革命的战士,其很多作品都蕴含了大量的“民生”思想。以鲁迅的“故乡”为例,通过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描写,反映了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的现实,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民生”情怀。
2 鲁迅文学作品中“民生”情怀的简要分析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时代性的人物,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很多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对旧社会的抵抗,追求精神独立和个性的解放,这正与当时很多国人的心情是一致的,也正是鲁迅先生这种爱国情怀和革命理念,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家喻户晓,并至今广为流传,深深的融入了每个时代的读者心中。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其在国家危难的关头,曾想出国学医,通过为国人治病来缓解国难,充分的表现了其想改善民众生活的“民生”情怀,并且在其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也都阐述了其“民生”情怀。
2.1 鲁迅文学作品对“民生”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鲁迅的生活年代决定其文学作品多数都是对现实社会的写实和批判,这也是鲁迅作品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其作品的现实表达以及大量的文字写实,将其背后基层穷苦民众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例如:鲁迅以青年男女恋爱婚姻题材的《伤逝》,写的是主人公涓生和子君追求自由婚姻,但是却因为社会的迫害,以失败而告终。作品主人公面对社会施加的破害奋勇抵抗,最终的失败结果很明显的表明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出鲁迅先生对民生疾苦状态的关怀。
鲁迅先生成长的环境和所处的现实,也使得其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底层群众,发现民生疾苦,有机会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其在作品中赋予的“民生”情怀。例如:在《孔乙己》中,原本有文化的读书人,最后却被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毒害了,这就是最现实的民生写照。孔乙已的一生,是对封建科举制的控诉,也是对封建社会世态炎凉,人情麻木的控诉。从对孔乙己生活状态的细致描述,很明显的看出鲁迅先生对民生的关注,可谓是无时无刻。同时,鲁迅先生也希望这些作品在反映封建社会腐朽病态的同时,让人们能够对残酷的现实社会进行反抗,能够不再受这些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束缚,堂堂正正的做人。
2.2 鲁迅文学作品对“民生”的改善进行了探索
近代中国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速度也随之加快,但是封建统治下的各种无理制度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摧残,作为现代革命的“巨人”鲁迅先生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拯救国人,拯救民族,其用笔杆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大胆否定,鲁迅先生觉得中国的崛起,中国命运的改变必须要从国人开始,要让国人深刻的意识到封建礼数、封建制度的迫害,让国人从意识上彻底觉醒,这样才能通过人的思想来改变当下饱受摧残的生活。
正是基于鲁迅先生的这些思想,其在很多的作品中将如何改善民生,如何与现实的社会进行对抗从侧面进行了深刻的描述。想要涓生和子君获得婚姻的自由,就要打破传统封建礼数的束缚,打破传统婚姻家长包办思想对人们的约束,也就需要从基层的群众出发,将他们身上禁锢的枷锁打开,给予整个社会自由、平等的教育,这样他们的爱情才能够自由,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婚姻的自由。想要让孔乙己不被毒害,就要摆脱封建思想和封建教育的束缚,就要彻底的废除封建制度,要让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情的温暖,只要这样才能够做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
鲁迅先生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蕴含了大量的“民生”情怀,但其也深知想要改善民生,想要转变国人的思想观念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其仍然对国人和国家命运的转变抱有很大的希望,也正是由于鲁迅先生为改善民生所付出的努力,使得很多的爱国人士愿意为祖国的崛起而牺牲,积极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英勇奋战,最后迎来了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为底层人们群众换来了幸福生活,使得底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作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其文学作品多是对现实社会的写照,是反压迫反教条的典型代表,在对鲁迅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也应该从社会现实出发。由此可见,鲁迅文学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民生”情怀,其对底层群众民生疾苦的关切深刻的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对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民生”情怀的分析,不仅是在了解鲁迅先生,更反映出其作品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1] 赵欣,李淑平. 管窥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民生”情怀[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5:61-63.
[2] 张欢. 民生情怀——文学恒在的魅力[J]. 社会科学家,2010,11:143-145.
赵庆锴(1999.07-),男,汉族,四川彭州人,高中,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高2017届9班,研究方向:文学。
I206.6
A
1672-5832(2016)12-0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