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计划”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南平市建阳区、武夷新区为例
2016-11-26钟民
钟民
“同舟计划”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南平市建阳区、武夷新区为例
钟民
2015年以来,为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实现应保尽保,南平市建阳区社保中心狠抓落实建筑施工企业按工程项目扩面参保工作。截至2016年6月,建阳区建筑施工企业按工程项目参保109个,工程参保人数累计35988人;基金征缴收入达720.98万元,比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347%,支付工伤保险基金164.33万元。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建阳区和武夷新区扩面参保工作开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建设工程项目参保措施分析
(一)广泛宣传,提高建筑企业和职工参保维权意识
1.深入施工企业项目密集工地,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和各类宣传手册;2.现场咨询并解答各项政策规定和工作流程,讲解条例中保险待遇等规定;3.现场发动农民工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中国工伤保险”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进行知识微信竞答;4.在区公共资源配置招投标中心的网站平台上发布工伤保险的政策法规。5.在建阳有线电视图文频道发布相关政策和参保文件,公布投诉监督举报电话,欢迎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和农民工对项目参保落实进行监督举报。
(二)部门协调联动,增强政策执行力度
区人社局会同四部门及时转发文件,明确参保缴费、征缴比例、行政许可等相关政策,为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一是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开工通知书时,应提供社保经办机构出具工程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未提交的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出具开工通知书和核发施工许可证;二是区人社局为加强前置条件确保做到“双保险”,将工伤保险参保和建设项目预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工作进行捆绑,项目缴纳工伤保险和工资保证金后才予以审核盖章;三是转发文件之后,积极与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电力等行业监管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就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参保工作进行细化落实。同时,与烟草、农办等部门加强协调,就其烟基工程、农田改造、土地平整等小型工程参保事宜进行有效交流协调;四是要求经办机构提升服务、简化流程、缩短办结时限,为落实申报缴费积极与地税部门沟通达到无缝对接。
(三)加强政策法规培训,规范企业依法参保
为规范建筑企业依法经营和依法参保,在区人社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召开建筑企业工伤保险业务培训暨建筑业落实“同舟计划”工伤保险座谈会。36家建筑企业积极参与。会上详细解读四部委联合文件精神、亮点、按项目参保的法律依据以及不参保的行政处理处罚规定;讲解当地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工伤典型案例,并分析与商业保险待遇区别来说明依法参保缴费的必要性。
(四)深入建筑施工工地,加大执法力度
在建阳区住建部门的全力把关配合下,新开工项目逐一参保并有序向在建项目推进。而武夷新区未有效落实前置条件,造成新区新开工和在建工程项目无一参保,虽然将此问题积极向新区人社、住建分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但收效甚微,相关部门名义上总是以新区情况特殊等理由来敷衍塞责。中心多次到各施工现场进行动员参保后,仅有一家工程项目进行参保。经研究,为彻底扭转武夷新区参保不利局面,决定首先把南平市政府最大招商引资和房产标杆项目——万达广场作为突破口,进行严格执法。建阳区社保中心对承建施工单位发出《工伤保险费催缴通知书》,提交了监察大队《提请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劳动监察大队对施工单位相继作出《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行政处理、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后,最终在2015年12月底将122.49万元工伤保险费执法到位。随后,建阳区社保中心相继对武夷新区的重点建设工程承建施工单位进行执法,至2016年2月底共有8个项目被执法参保、征收工伤保险费206.45万元,参保职工7269人。
二、建设工程项目参保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部门职责不明确,沟通协调和监管不完善
1.四部门联合文件可操作性不够,除人社部门具体经办、住建部门许可证把关外,安监、总工会、行业主管等部门职责不明确,难以形成有效的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由于新区住建部门完全不受建阳区地方制约,四部门的联合行文在武夷新区得不到贯彻执行,未有效落实施工许可前置条件,出现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通畅,敷衍塞责相互“踢皮球”,导致新区参保问题长期无法有效落实解决。至今尚未成立政府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未将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考核指标,造成领导不重视、部门工作不力、经办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又无追责措施。
(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缺位,政府和部门督查不严、问责不力
1.通过武夷新区暴露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国家财政立项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承建施工单位、央属企业和地方大型国企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这些现象应引起各地政府、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和反思。
2.通过对武夷新区大量项目工地的执法沟通走访,新区住建部门对工伤保险参保不把控,却对商业保险大开“绿灯”,未参保照常发放施工许可证和开工通知书,造成各家商业保险在新区畅通无阻。目前所有建设项目只能通过事后执法程序,不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无法彻底地扭转被动的工作局面。如何加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监管、督查和问责,也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三)参保资金无保障,发生事故隐瞒不报、工伤保险参保失效
1.建设单位将工伤保险费在工程总预算造价中单独列项,并在签订合同后10个工作日内作为专用款项一次性拨付给建设施工企业,作为不可竞争费,不得作为让利因素参与竞标,在招投标及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单独列支。这项规定许多建设单位根本不执行,因经济持续下行,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承包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无力同建设单位抗争,所以无法有效保障参保资金。
2.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虽然参加了工伤保险,但考虑到工伤认定并申领工伤待遇后,担心会遭受行政处罚,在经济上反而不利,一些分包商特别是“包工头”会拒绝申报工伤而与农民工“私了”,在同项目经理参保交涉中,他们直言不讳地表达虽然参保,但发生事故根本不会、也不敢申报,各级安全责任考核和处罚很严格。今后要用严格的法规进行管控,打消其顾虑,才不会导致工伤保险参保失效。
(四)参保虚报中标材料,逃避缴纳金额
部分自行建设及施工的私营企业、房地产商为达到少缴纳工伤保险,提供虚假金额的《中标书》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性质极其恶劣,如不及时加大查处力度,其他项目会纷纷效仿并造成基金极大流失。
三、完善建设工程项目参保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创新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人社部门在宣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的重要性时,不仅要深入工地、现场、建筑施工企业,更要深入到政府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办公室,用事实和案例,宣传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要让政府领导真正了解工伤保险关乎政府形象,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是有利于劳动者权益保障和企业健康发展的好政策。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参保
1.人社部门应建议通过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成立建筑业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将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年终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负责沟通联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操作性强、沟通顺畅、协同推进的联席会议制度。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工作计划,通报扩面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新问题,共同推进“同舟计划”实施。
2.住建部门应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及时向人社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提供详细的新建施工企业项目清单和数据;监管办理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和开工通知书及安全备案手续,将建筑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作为前置必备条件和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具体措施。同时,对将工程参加工伤保险在招投标及合同签定过程中未单独列支的,以及在建项目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未参保的,一律不予办理;对不符合条件办理手续的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加大行政问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理。
3.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安全生产法规宣传和培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建设施工企业应及时、如实地向安监、住建和人社部门报备。对谎报、瞒报事故和迟报、漏报的相关单位和人员禁止参加项目招投标并依法严格查处。
4.总工会组织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基层工会建设,将先进单位评比与参保工作进行挂钩,提升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工伤维权意识,监督工伤职工各项权益落实情况。
5.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执法督查力度,同住建、安监等执法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对不参保的项目工程企业法人依法予以查处,切实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权益能落到实处。
(三)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制”
1.对拒不参保的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在省内范围注册的,由经办机构出具《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证明》,提交人社部门和住建部门逐级汇总上报省住建厅,把不参保信息统一录入企业信用档案中;在外省范围注册的,由省人社厅和住建厅上报住建部,统一协调录入企业信用档案中,并对这些不参保的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纳入企业“黑名单”,不予资质年检、升级,不得参与工程招投标和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制”。
2.住建、交通等行业监管部门应当将工程项目参保作为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落实,在合同备案、信用评价、安全生产检查、竣工备案予以督查和考评,并将检查和考评情况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信息。
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是国家落实“同舟计划”,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参保的工作重点,也是2016年重中之重的工作。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齐心协力,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让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属于他们的权益和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