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016-11-26贾瑞英

名家名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弟子规道德教育人文

贾瑞英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文化馆,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传统文化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贾瑞英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文化馆,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 要]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开放改革,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国际地位居于前列,与此同时,也忽略了一些对人文素质方面的有效教育。就加强社会道德教育,目前已成为培养每个公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提高每个公民的人文素质道德理念的重要课题。阐明了传统文化教育是对提高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人文修养,搞好社会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加强社会道德教育要处理好三个阶段,利用传统文化多个角度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完善这项艰巨的任务。

[关 键 词]传统文化;道德;素质;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如《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圣贤教育论坛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五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不断进化中,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总结而得出来的精髓,教育人们怎么做才能够达到知书达理、和谐共存、忠孝礼仪的真理。

一、加强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每一个自然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必须到社会中去,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和各种事物打交道。现在社会上有一个用人不成文的规定:“有德无才可利用,有德有才可重用,无德无才不可用。”由此说明道德的重要性。人是一种有理智的动物,如果你有很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那么你在社会上的活动能量就会大些,你对社会的实用价值就会很高,甚至能够成为领军人物而为国效力,更好地怀抱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这样你就会成为一名传承创造社会和谐发展的火苗,让更多的人效仿你。如果没有这样素质的人,群体有时会轻视你、躲避你,你甚至会被遗忘,这样的处境时间长了,你就会与时代脱轨,自己慢慢地会悲观失望,到一定程度,这种人就会产生一种扭曲心理,站在社会的对立面,给社会带来一些麻烦,甚至会造成一种不和谐的后果,所以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是一项一刻也不能停止的重要工作。

二、加强道德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三个阶段

一个自然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一个人如果有了很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那是你一生中最好的名片,更是你一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要想养成这种习惯,就得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一阶段:传统文化的引导—家教

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课堂,当你牙牙学语的时候,你已经进入了受教育的阶段。父母是你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会慢慢地印在你的脑子里,正确的教育方式会让你走上积极向上的正规渠道,会成为一位人见人爱的少年,将来会沿着这条道健康的进入课堂。

圣人曰:人之初,性本善。当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都得慢慢地去接受、去学。所以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幼年的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段(人们通常称它为家教)。这对你的生活习惯会养成一种惯性(人们通常称之为人格),这种教育的理念,和你的这种习惯会陪伴你度过一生。

如(《弟子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对父母的教训,要恭敬地听明白。是什么意思要听清楚,不要爱答不理。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要搞清楚其中的原因。这样慢慢就会养成一种能够辨别事非、分清好与坏的能力。传统文化短短的十二个字表明了,在接受父母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理解父母教子的良苦用心。

又如(《弟子规》):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意思是称呼长者,不可以呼名字,在长者面前要表现的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让自己谦虚恭敬的表现,留给长者对自己有所作为的希望和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加强了长者对你更加爱护的心理。通过传统文化短短的四句话阐明了,如何学会尊、孝、礼、仪,这四门学问。换言之,不就是怎样凝聚人、激励人、感召人、塑造人吗?

第二阶段:传统文化教育—课堂

学校是你的第二课堂,这是你走出家门,也是你进入正轨教育的第一步,各位老师就成为你的第二任老师。从此需要从各个学校的各个阶段,学习很多知识来充实自己,以备后用,回报社会,如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理论知识等,这些知识的充实是为了运用在社会发展中。社会是展示才华、创造事业、人际往来、经验交流的大平台,由此传统文化教育对我们的引导就更为重要了。

大概大家都记忆犹新吧,当我们上一年级,走进教室的第一天,老师就会给我们讲:同学们,我们从今天起,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可爱的好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回报社会,孝敬父母,报效祖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这一个“好”激励我们一直到现在。因为“好”是动力,是人生的向往,谁不爱好。老师的这一段话,不就是我们通常教育孩子的传统文化吗?但是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把溺爱当作对孩子“好”来对待。那样会使孩子从小就开始偏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任何教育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从诚实开始。

如(《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一定要有信用,不可言而无信,这样才是诚实的表现。欺骗蒙混,胡言乱语怎么行呢?这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诚实可信的道德总则。

又如: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意思是: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别人问你借东西,不要小气吝啬。几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学会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大爱无私。人们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那么有这样素质的人,他一定是个很有诚信,很有理想的人,他会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开。

第三阶段:用传统文化的结晶塑造人

传统文化论坛中讲,“爱”的本意是——恒久忍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火,不记别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仁爱,凡事忍耐,爱是一种奉献,永不止息。

当你进入社会,如果抱着仁爱的心理,去接受事物、创造事业、拓展人脉、成就梦想,那么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人之有爱,谁不赞美。

因为爱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有了这种爱,有了爱的凝聚力,它会攻破一切难关,克服一切困难,它会让你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身边好多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汶川地震、天津开渠引水工程、“两弹一星”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爱”的教育的结果吗?

所以当我们进入社会时,要带着自己优异的成绩,怀着仁爱之心,利用传统美德面对一切—爱我中华、爱我身边的人和事,用大爱无疆放眼未来,那你不久将会成为人民的希望,祖国的栋梁、家族的佼佼者。

三、加强传统教育并落到实处

传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结晶。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把它好好地传承下去,利用好,实践好。学习传统文化不是跟风,特别是相关一些教育部门,宣传主体,要把这种教育课题落到实处,要把这种教育模式常态化、具体化,一直坚持下去。要让这种模式的形成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正能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此来铲除那些不正之风。利用这种正能量来引导广大党员、人民群众以及各级,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举世瞩目,能够经得起历史和世界的考验。

根据上述几个方面的探讨,只要我们能用这几种模式去履行好教育和引导的职责,中国的炎黄子孙有能力、有决心、有信心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步前进,永不停止,永久不衰,更能够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张伟.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道德教育的关系[J].商,2015 (6).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854(2016)02-0038-02

猜你喜欢

弟子规道德教育人文
人文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弟子规
弟子规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弟子规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